有人說,西路軍是一支充滿死士精神的征戰隊伍,那麼1300餘人的西路軍婦女獨立團,應該是這段悲壯歷史中最悲壯的音符。
紅四方面軍婦女武裝組建於1933年,當時叫婦女獨立營,陶萬榮任營長,曾廣瀾任教導員,共4個連400餘人。隨著革命力量的不斷壯大,婦女獨立營經過兩次擴編,到1935年春,成立了直屬於紅四方面軍總部的婦女獨立師,師長張琴秋,政委曾廣瀾,下轄兩個團共2000餘人。婦女部隊平時參加鬥地主、分田地、搞宣傳,戰時配合主力部隊作戰,抬擔架、運送彈藥,表現十分出色。
長征路上,這群巾幗英雄爬雪山、過草地、走荒原,歷盡千辛萬苦堅持到了會師的勝利時刻。會寧會師後,婦女獨立團改編為婦女抗日先鋒團,團長王泉媛、政委吳富蓮任,副團長趙明英、劉伯興(後),參謀長彭玉茹 ,政治處主任華全雙, 參謀方振遠,秘書李開芬,下轄3個營9個連共1300餘人。1936年10月,婦女先鋒團踏上了悲壯的西征之路。
茫茫祁連山,百里無人煙,寒風瑟瑟抖動著婦女先鋒團的戰旗。部隊剛進一條山,就同馬步青的騎兵打了一場惡戰。隨後,婦女團隨紅九軍向古浪推進,在古浪與敵人血戰數日,婦女團三營一連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12月,西路軍到達臨澤、高臺一帶。婦女團3營一部隨紅5軍堅守高臺。戰鬥進行了九天八夜,婦女團戰士與5軍將士一起英勇抵抗、拼死殺敵。高臺城破,女戰士們與敵人展開巷戰,彈藥沒有了,就和敵人拼刺刀,為了不當俘虜有的女戰士撞牆而亡,3營300餘名戰士血染高臺。
在臨澤,婦女團與西路軍總部被敵人包圍。王泉媛帶領的婦女團和少量警衛隊成了主力軍,她們在秦基偉的指揮下沉著應戰,死守臨澤三天三夜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成功突圍。此戰,婦女團400餘名將士長眠臨澤城。
西路軍一路險象環生,突圍到倪家營之後,可以說是無日不戰、無日不傷。飢餓、寒冷、戰爭,隨時都可以奪走她們的生命,婦女團的戰士們白天搶救傷員,送給養,晚上巡邏放哨、修築鹿寨,與男戰士一起阻擊敵人的不斷進攻。
形勢對西路軍越來越不利,部隊被迫向祁連山腹地撤退。在梨園口,婦女團2營配合紅9軍掩護主力部隊和西路軍總部上山。在沒有修築任何工事的山上,戰士們趴在亂石中間,就地抵抗。婦女團2營1連連長吳國秀等40餘名女戰士壯烈犧牲。
“馬家軍”騎兵步步緊逼,為掩護總部機關轉移,王泉媛指揮婦女團將士,在馬場灘、康隆寺接替紅30軍阻擊敵人。為迷惑敵人,婦女團戰士們女扮男裝,改用紅30軍88師268團番號。子彈打完了,戰士們就和敵人廝打在一起,打不過就用嘴咬,有的把敵人的耳朵、鼻子咬了下來。經過一路血戰,輾轉到了石窩山,婦女團只剩下300餘人。
石窩會議後,西路軍將士分散突圍,婦女團餘部為一組,自謀出路。吳富蓮和曾廣瀾帶領3營為前鋒,王源泉和彭玉茹帶領1營和傷病員居中,華全雙帶領2營為後衛,在祁連山中打游擊。由於彈藥奇缺、寡不敵眾,婦女團餘部很快被“馬家軍”騎兵打散了。
至此,婦女先鋒團香消玉損。1300餘人的女紅軍戰士,大部分戰死,部分戰士被俘或流落祁連山一帶,只有少數人回到延安。
團長王泉媛在祁連山區與敵周旋1個多月後被俘,她堅貞不屈,利用各種機會與敵人鬥爭,於1939年3月同女戰士王秀英一起逃出了魔掌。
政委吳富蓮被俘後以絕食進行反抗,最後吞針而死,年僅25歲。
政治部主任華全雙此時只有17歲,她跳下懸崖,幸運地是被樹枝掛住保住了性命,被俘後在高金成的幫助下回到延安。
連指導員馬玉蓮在戰鬥中受傷,被俘後押往張掖,被活埋時幸運地逃脫,後來流落到張掖一帶。
還有流落到酒泉的營長何福祥,流落到蘭州的女戰士餘朝秀,流落到武威的李文英,還有西路軍女戰士李開芬、李桂珍、安明秀……
新中國成立後,據調查統計,甘肅省散落民間的女紅軍有231人,青海各地散落民間的女紅軍有136人。 當年,婦女團女戰士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有的還是個孩子,例如女戰士何芝芳當時只有13歲。
西路軍婦女團從1933年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組建到兵敗祁連山,歷時4年之久,人數最多時發展到2000餘人。這支婦女武裝人數之多、堅持時間之長,經歷戰鬥之多,走過道路之曲折,在婦女運動史上是罕見的。她們是一支永不凋謝的鏗鏘玫瑰!她們是永恆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