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熱映的影片《長津湖》,向我們展示了70多年前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生在長津湖的一場戰役。戰爭真實場景遠比影片裡更加慘烈,付出的代價更大。
據統計前後共有240萬人加入中國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傷亡慘重,戰後有人永遠埋骨他鄉,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就安葬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38天后,毛主席才知道毛岸英犧牲的訊息。晚年喪子的毛主席強忍悲痛之餘,還安慰前來慰問他的彭德懷等人,“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麼”。在親情與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之間,毛主席始終堅持:
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
彼時眾多革命前輩均在踐行“清正家風”,“老百姓怎樣生活,你們就怎樣生活”,讓子孫後代學習和繼承革命優良傳統。幹部子弟也在身體力行地執行“不搞特殊化”,積極投身於國家大事,甚至還流行起來——“三個靠前”即“指揮所靠前、軍官靠前、幹部子弟靠前”。
國家已經解放30年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這些幹部子弟一時之間爭先恐後向“前”看?又有哪些幹部子弟留下可歌可泣的歷史?
- 自衛反擊,保家衛國
上世紀70年代末,越南、蘇聯兩國簽訂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規定:其中的一方與敵國開戰以後,另一方必須全力進攻那個敵國。這個“友好條約”實際上就是軍事同盟條約。越南自認為簽了這個條約,蘇聯就成了自己強大的靠山,不管自己挑起什麼樣的戰爭,蘇聯都會幫到底。
之後,越南開始肆無忌憚侵擾周邊國家,武裝部隊很快侵佔整個柬埔寨,趁機不斷侵犯中越邊境,無視我方多次警告。
當時國內剛剛經歷十年動亂,國力還沒完全恢復,但是為了國家穩定,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央軍委領導人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徹底擊毀越南武裝侵略軍的囂張氣焰。1979年2月17日,中國正式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戰爭爆發。
對越自衛反擊,究竟有多慘烈,我們無法想象,也不能主觀臆斷,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從戰場平安歸來的曹耕山講述的個人真實經歷中得知一二。
“一生中我最痛苦的不是打仗,一生中最痛苦的是我打仗前,也就是2月14日,全軍士兵接到全軍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的命令,那段時間非常痛苦。真的。你要上戰場了。那時候國內動亂基本結束,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完了,國家已經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我自己也剛結婚,老婆懷孕了,誰想死呀?”
曹耕山有自己的私心,但是想到自己作為毛主席家族的第三代,而且自己本身還是一個軍人,國家被他國侵擾,他應該要去上戰場,而且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
每個戰士在戰前都會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包成一個包裹。有人在裡面放了幾毛錢;有人在裡面放了幾斤糧票;有人在裡面放著照片或衣服……
包裹上寫清楚了家庭地址和收件人的名字。如果在戰場上犧牲了,回不來了,這就是你的遺物,之後,組織會把你的這些遺物送到你的家裡去。每個人在整理包裹的時候,也是最痛苦的時候,因為前途不明,生死未卜,有可能就真的回不來了。
(誓師大會)
“我們營的一個機槍連的排長,給老婆寫信的時候,第一句就是‘老婆,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了”。可見大家真的是把死亡這件事當成日常生活的常態了。信中還講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在這封信的結尾,他又交代了一件事:老婆,你還年輕,你再找一個人,改嫁吧。但是有一條,我倆的那個孩子還得姓廖。
戰士打仗前都是這樣的,會留下一封信,以防萬一,另外,大家有時候還會互相交代後事。曹耕山所在的營犧牲了33個幹部戰士,包括一個連長。當時,連長帶領大家已經攻打到了高平外圍,越軍居然把他們原本平時用來打飛機的三七高射機槍用在這次戰場上。
敵軍機槍平射,打過來就像是一個火球,連長蹲在土坡旁邊觀察情況,他的警衛員提醒他趕快下來,“很危險,你看那邊的火球,一個一個都要打過來了”,連長二話不說,一腳把警衛員踹開,“我軍部隊還在前面打仗呢。我不能趴在溝裡躲子彈,我要看看他們已經到哪裡了”。話音剛落沒多久,連長把頭伸出土坡,瞬間腦袋就被削掉了,犧牲了。
戰爭結束後,曹耕山和其他的戰友一起找到連長的家人,“連長犧牲前已經有一個兒子,他去戰場的時候,老婆肚子裡還懷了一個,後來生下來是一個女兒”。
從他的表述中,我們可以得知在自衛反擊戰戰場上的每一天都是在刀尖上過日子,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戰士們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作為高幹子弟,他們的父輩身經百戰,一路從敵人的槍林彈雨中闖過來,應該很清楚國家決定自衛反擊,就意味著這將是一場惡戰,只要上戰場,能活著回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還是讓他們加入自衛反擊戰,實屬不易。
- 林氏父子,齊上陣
已經有數十年軍旅生涯的林鳳雲,剛做完闌尾炎手術,在得知我軍將要對越自衛反擊時,決定提前出院。
51歲的林鳳雲主動申請到他比較熟悉的376團,很快與第42軍126師副師長孫佳權以及其他團部的人組成了前線指揮部,全面負責指揮主攻穿插任務。
接到任務後,林鳳雲利用中間休息調整的時間,到廣西憑祥看望在某部擔任班長的兒子,叮囑同樣即將上戰場的兒子:你作戰經驗不豐富,打仗的時候一定要機智勇敢,服從命令,聽指揮。
誰都沒想到這次見面,竟然是父子兩人的最後一面。
廣州軍區第42軍126師與第43軍坦克團組成一支前鋒部隊。對於自衛反擊戰打響後,林風雲奉命帶領這支前鋒部隊,200多輛汽車和100多輛坦克裝甲,向越南東溪縣進行穿插。
上午8點左右,我軍坦克一營出其不意地出現在靠山松腳下,用坦克和機槍壓制山上的越南守軍,摧毀了敵軍6門火炮,打掉了敵軍多個火力點,成功透過靠山松後,直接向東溪縣殺去。
經此一役,越軍不僅增加了駐守兵力,還改變了作戰策略。首先集中火力,同時攻擊我軍部隊的首尾兩端,擊毀多輛坦克和裝甲,導致居於隊伍中間計程車兵既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一時陷入苦戰。
林鳳雲與42軍126師坦克團副政委寧開著裝甲車跟著前方的坦克,好不容易成功突破越軍防線,在向越軍陣地的縱深地帶穿插過程中被越軍炮火擊中,副政委寧成功犧牲了;年僅34歲的第43軍坦克團政治處主任陳佃合犧牲了;43軍124師372團副團長麥達林在戰鬥中身負重傷;第43軍坦克團政委吳步坤、副團長孫輝、124師372團副團長向學華、第42軍126師副市長孫佳權等四位師團級幹部均在指揮過程中負傷。
整個隊伍被打散,傷亡士兵人數更多。
林鳳雲發現自己的腹部受傷了,但是來不及顧及傷口,因為他發現已經有越軍士兵衝上來了。我軍傷亡慘重,現在是群龍無首,繼續這樣下去,很可能會全軍覆沒。他來不及多想,趕緊跑向前方,接管指揮任務,帶領大家突擊。
此時,身後有大批敵人衝過來,更糟糕的是又與前面的我軍隊伍走散了,一時之間無法聯絡上,林鳳雲只好把附近的戰士全部都集合在一起,告訴大家必須要突圍出去。“給我打!”隨著林鳳雲一聲令下,戰士們立刻向敵人反擊。
敵軍大舉進攻,來勢洶洶,戰事越來越緊張,我軍戰士有的中彈倒地,有的當場死亡,有的喋血而亡,此時,林鳳雲本人腹部的傷口越來越疼了,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埋伏在我軍附近的敵人開槍擊中林鳳雲的胸口。
他被敵人擊中之後,拒絕戰友和醫生搶救,拿出身上攜帶的我軍作戰機密檔案點燃銷燬。待打掃戰場時,戰士發現他身上只有一個被打壞了的收音機。
父子兩人在同一個戰場上,但最後還是沒來得及再見一面。他是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犧牲的將領軍銜最高的一位。林鳳雲用生命履行了軍人對黨和人民的承諾,他的兒子也未辜負他的期望,在中越戰爭中獲得了一次三等功。
- 老軍長不顧勸說,堅持送獨子去戰場
毛曉東是家裡的獨子,他的父親毛餘是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老革命。毛餘很小的時候就參軍入伍,一路慢慢地從普通的戰士成長為班長、排長到區隊長,在抗日戰爭中立下過汗馬功勞,之後的解放戰爭時期,毛餘積極服從黨指揮,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和解放廣西等多個重大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毛餘被組織調往廣州軍區擔任司令顧問一職。
毛曉東追隨父親的腳步,入伍之後一直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全軍比武大會上榮立二等功,再後來為了提升個人技能又前往前往解放軍大學繼續深造。
對越戰爭打響了,時任41軍副軍長的毛餘決定送兒子去戰場。有人勸他不能讓唯一的兒子上戰場,戰爭無情,槍炮無眼,千萬不能斷了自家的香火。毛餘不顧勸說,堅持主張身為軍人就應該要上陣殺敵。
毛曉東很清楚自己不能辜負父親對自己的期望,自己曾經又在學校接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因此,在戰場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所向披靡,戰功卓著。
在毛曉東部奉命攻佔奪取高平809陣地時,突擊過程中不幸被敵軍機槍流彈所傷,當場沒有了呼吸。
- 周偉極力避嫌,加入英雄團
廣州軍區陸軍第41軍121師政委周開源,在負責指揮對越作戰時,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於是向組織申請讓年僅19歲的兒子周偉到一線作戰。
組織批准後,周偉想避嫌,撇清父親與自己之間的特殊關係,堅決不去父親所在的121師,而是選擇去了與121師作戰方向相隔很遠的123師塔山英雄團當通訊兵。開戰4天后,周偉在一次穿插作戰時,不幸遭遇越軍襲擊。
整個作戰過程中,父子倆人從未見過面。當時通訊不發達,再加上戰事緊張,直至前來支援的大部隊趕到後,周開源才決定去123師看望兒子,他那時才知道兒子已經犧牲了。
戰後,周偉被追記三等功,遺體被安葬在廣西靖西烈士陵園。
- 爆破英雄,功勳卓著
姜利民從北京軍區調到廣州軍區陸軍第41軍121師當了7年排長。
根據規定,他應該可以轉業了,在得知中越邊境局勢惡化後,他向組織提出推遲轉業,主動申請到廣西邊防部隊某團八連二排當排長,自衛反擊戰打響後,他又主動申請到尖兵連帶尖刀排,與其他戰士一起擔任攻殲據守越軍,為全師向敵縱深穿插開闢了通道。
當看到我軍其他部隊被敵軍碉堡圍攻時,姜利民帶領爆破組,親自用手榴彈、爆破筒等武器,前後共炸燬越軍三座暗堡。勝利在望之際,他卻犧牲了。
戰後,他被中央軍委授予“爆破英雄”榮譽稱號,部隊黨委追記“一等功”,成為自衛反擊戰八位一級戰鬥英雄中的一員。此時,大家才知道老一代革命軍人時任新疆軍區五七幹校政委的姜永錫是他的父親。姜利民是自衛反擊戰中事蹟最壯烈、功勳級別最高的高幹子弟。
- 劉氏家族,滿門忠烈
從抗日戰爭開始,劉斌一直跟隨部隊到處打仗,主要是在華北地區和中原地區作戰。新中國成立後,他被調到祖國邊境的雲南省,負責駐守在中緬、中老和中越邊境一線。
中央對越自衛反擊戰政令還未正式下達時,身為雲南保山分軍區的的司令員的劉斌,已經動員家裡人趕緊為上前線做好準備。
他的妻子王昌群,加入支前服務隊;從解放軍南京外語學院畢業的大兒子劉光,沒有選擇出國留學,拒絕留在軍區,而是決定跟父親一樣守護邊境,成為一名普通的邊防戰士。
二兒子劉明,受到父兄的影響,也加入自衛反擊戰的隊伍當中;劉斌的女兒劉豐,軍醫學院畢業,對戰場上的救治與護理方面的工作十分熟悉,因此她也主動請纓參加火線救護隊。好在後來全家人都平安無恙地從戰場上歸來。
越軍失利後,依舊是賊心不死,繼續肆無忌憚地時不時派遣軍隊前往者陰山與老山伺機挑釁,竟然敢直接襲擊我國境內的軍事設施。我軍決定奉陪到底,之後雙方的邊境戰役長達十年之久,其中,老山戰役就對峙了五年。
我軍先後共派遣了十個集團軍輪番與越南作戰,這十年對越戰爭也是非常慘烈。
1981年,劉光主動放棄了休假,與戰士一起完成巡邏偵查任務。在巡查過程中,他敏銳地發現地上有敵人佈置的地雷,立即讓戰友們退到安全地帶臥倒隱蔽。
劉光的排雷技術非常過硬,“我有經驗,我去排雷”,說完即刻排雷,很快取出兩枚地雷。戰友們覺得所有的地雷都讓劉光一人排除,工作量太大,於是主動要求前去排雷,由於他們對敵人佈置的地雷並不熟悉,有位戰士無意中踩到未經排除的地雷,瞬間爆炸,劉光當場犧牲。
大兒子劉光去世後,劉斌夫婦悲痛萬分,但他們並沒有讓二兒子劉明從戰場上撤下來。3年後,我軍與越軍在者陰山作戰時,劉明因被敵方子彈擊中而犧牲。12天后,女婿陳加勇主動提出要去前線作戰,已經失去了兩個孩子的劉斌夫婦,雖然很擔心,但是還是依然選擇支援女婿上前線。
在女婿陳加勇去前線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頓“團圓飯”。席間,桌子上為已經犧牲的劉光和劉明分別擺上了碗筷。值得慶幸的是,女婿陳加勇後來從戰場上平安歸來,也見證了中越衝突的結束。
- 眾多幹部子弟,前赴後繼
羅粵寧平時刻苦學習,為人處事很低調,從未向任何人提過自己的父親,憑藉自身努力當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53561部隊八連副連長。
他發現戰友被越軍包圍時,迅速帶領一個排衝擊敵人的包圍圈,奮勇殺敵,三進三出,營救戰友時身中四槍,不顧自身安危,仍然堅持指揮戰鬥,很不幸的是在第四次衝進包圍圈的時候,中彈身亡。
戰後,羅粵寧的遺體才被運回了國內。原來,其父是時任新疆軍區副政委的羅榮將軍。羅將軍為兒子犧牲在戰場而傷心上,但同時也為兒子追記“一等功臣”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除了前面提到的烈士,還有很多幹部子弟也奔赴前線作戰,這一走就再也沒能回來了,例如1984年由唐國強等人主演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小北京”的原型就是54軍160師張志信師長的兒子張力。
在執行267高地偵察任務時,張力被越軍高射機槍子彈擊中,因傷勢過重而英勇犧牲,年僅20歲……還有很多高幹子弟跟普通家庭出身的戰士一樣,奮勇殺敵,流血犧牲。
為了專門紀念在自衛反擊作戰中光榮犧牲的烈士們,1980年,由政府主導,在廣西新靖鎮環河村球路屯東高坡嶺上,選擇了一個背靠山面臨川的地方,建立了靖西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共安葬烈士1040名,其中部隊烈士1016名,參戰民兵24名。
這些人中,有3人被授英雄稱號;34人被追認一等功臣,164人被追認二等功臣;490人被追認三等功臣。時至今日,我們在那裡依然能夠看到很多幹部子弟的墓碑,他們沒有利用特權,而是跟自己的戰友一起長眠於祖國的西南邊陲。
結語:
參加自衛反擊戰的烈士們堅決執行命令,前仆後繼,英勇奮戰,為了國家擺脫“霸權”的威脅,為了保衛祖國邊境安全以及為了“四個現代”建設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是優秀的中華兒女,是祖國和人民的忠誠戰士。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他們的事蹟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來人。
資料來源:
1、解放軍22位高階將領履新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22/c64387-19658858.html
2、從三灣走出的將軍江燮元
http://www.yongxin.gov.cn/news-show-10874.html
3、從革命前輩的“家風”中汲取豐富營養
http://www.wenming.cn/wmpl_pd/yczl/201503/t20150317_2505006.shtml
4、毛澤東家族中為革命犧牲的六位英烈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127/c85037-23673720.html
5、毛澤東的家風故事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404/c85037-28248236.html
6、踏遍萬水千山 只為追尋前輩足跡——專訪毛澤民外孫曹耘山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108/c85037-23477145.html
7、羅榮同志逝世
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8-08/28/content_214470.htm
8、《高山下的花環》的誕生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WYZM201906006&uniplatform=NZKPT&v=1Ty8wOPJfnDBTmlKPL8%25mmd2FdlVhJAO41QwWvcg9DMaI8NbNKXHxB7JwWnLOFq3iZH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