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堰晚報
人物檔案
朱正傳,1918年生於江蘇常州。1935年開始革命生涯;1937年到武漢等地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38年春,進入陝北公學學習,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9月,朱正傳調任均鄖房中心縣委書記兼三地委民運部長。1946年12月下旬,朱正傳在執行任務時遭遇敵人伏擊,為了不當俘虜,用僅剩的一顆子彈向自己的頭部開了槍,壯烈犧牲,年僅28歲。■文、圖/記者 吳忠斌
立志報國 轉戰豫鄂多地
2020年10月20日,朱正傳烈士珍貴檔案捐贈儀式在茅箭區檔案館舉行。捐贈儀式上,朱正傳烈士養子易平川先生無償捐贈了數件珍貴檔案資料。易平川捐贈的珍貴檔案,對填補、研究東溝革命歷史將起到重要價值和作用,對豐富茅箭區檔案館館藏,研究本地紅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烈士雖已遠去,革命精神永昭後人。捐贈儀式完成後,易平川還前往東溝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掃墓祭奠。
朱正傳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4歲時,他隨母親到哈爾濱與父親團聚。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出兵佔領瀋陽。蔣介石實行不抵抗主義,致使日寇很快佔領東北三省。年僅13歲的朱正傳目睹祖國山河淪喪,人民遭受凌辱,無比氣憤。他不甘中國人民受外族欺凌,難抑心頭悲憤,決不當亡國奴,立志保家衛國。
1932年,14歲的朱正傳辭別雙親,隨舅父到天津讀書,考入天津南開大學附屬中學讀書。學習期間,朱正傳讀了許多進步書籍,受到不少教育。1935年,還在南開大學附屬中學讀書期間,朱正傳參加了震動全國的“一二·九”運動,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覺悟有了顯著提高。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朱正傳投筆從戎,毅然離開學校,參加東北流亡學生抗日救國團,到武漢等地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並加入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8年春,經組織介紹,朱正傳步行到西安,進入延安陝北公學學習。同年5月,在陝北公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黨派他到河南確山竹溝工作,任中共豫南特委青年工作部部長,在竹溝、豫南等地發動、組織農村青年和學生參加新四軍。1938年11月,國民黨製造“竹溝事件”,妄圖消滅在竹溝的革命力量。朱正傳帶領一部分青年突破敵人包圍,轉移到豫南四望山,與部隊會合,隨豫鄂挺進縱隊政委朱理治順利到達豫南邊區黨委所在地京山八字門。
1939年冬,鄂豫邊區黨委派他到京(山)、應(城)縣委工作,任縣委民運部長。1940年1月,京應縣委分為京山、應城兩個縣委,他被分到應城縣委工作,仍任民運部長。他在應城縣成立“農民救國會”“男女自衛隊”、工會和兒童團等各種抗日團體,後被選舉為應城縣抗日救國聯合會主席。
1941年春後,朱正傳調任中共襄西地委民運部長。1942年冬,調任鄂中地委民運部長。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他被派往雲(夢)孝(感)地區,任雲孝中心縣委書記。
濟人所難 以群眾利益為重
朱正傳長期戰鬥在湖北的土地上,曾擔任過多年的民運部長,發動群眾,武裝群眾,組織群眾支援前線。
朱正傳十分注重研究群眾工作,他始終將做好群眾工作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點,自覺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在生活和工作中,朱正傳平易近人,關心同志比關心自己還多。
1944年冬天,地委機關弄到一些皮襖筒子,準備分給地委委員每人一件,但當時缺少一件,不夠分配。朱正傳也收到一件,他問:“地委委員是不是都有?”秘書長說:“還少一件,有位領匯出差在外,還沒有分到。”朱正傳說:“這不好,我年輕,不怕冷,把這件給那位同志吧!”朱正傳堅持不要,仍然穿著那件白布裡子青布面的舊長袍過冬。
朱正傳平時喜歡抽菸,但那時候沒多少錢。一旦發了津貼費,碰上住在集鎮附近的時候,幾位同志一起上街,朱正傳就買菸請大家抽。他買一包煙,如同行中有四人抽菸,他就每人分5支,他自己留5支。大家稱他的做法叫“二一添作五”。
1946年9月,朱正傳任均鄖房縣委書記兼民運部長期間,在東溝物質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朱正傳經常深入群眾開展宣傳工作。經過艱苦的群眾工作和統戰工作,他終於讓群眾知道了中原部隊是抗日有功的新四軍和八路軍,是窮人的隊伍,使當地群眾逐漸接近、擁護和支援解放軍部隊。
掩護戰友突圍 28歲為國捐軀
1946年6月,國民黨調集30萬重兵進攻鄂豫邊區,中原軍區部隊分路突圍。7月,朱正傳隨江漢部隊突圍到鄂西北,任竹山縣委書記;9月,任均鄖房中心縣委書記兼鄂西北區第三地區委員會民運部長;10月,任均鄖房縣委書記。12月,國民黨軍隊對鄂西北地區發動進攻,形勢極為嚴峻,為儲存革命力量,朱正傳奉命帶領一部分幹部和戰士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越過崇山峻嶺,終於與在房縣大山中的地區委員會機關會合。
這時,朱正傳腳上打了血泡,行走困難。當他得知地委急需派人向另一縣委傳達重要指示時,他不顧個人疲勞與安危,毅然請示去執行這一任務。地委領導人見他雙腳打泡,行動不便,替他僱了一頭水牛,讓他騎上。於是,他帶了幾名戰士向十堰茅塔河一帶進發。行至房縣、鄖陽交界的青石溝,即現在的大坪十二連山時,突然遇到國民黨部隊,朱正傳等人邊退邊還擊。朱正傳從懸崖邊攀藤下滑時,不幸摔斷左腿,警衛員揹著他,避開了敵人的追擊,隱蔽在青石溝一戶農民家中,不料被叛徒發現,引來敵人搜捕。
朱正傳當機立斷,命令身邊幾位戰士立即突圍。他拖著斷腿在後阻擊敵人,幾位戰士不忍離去。朱正傳說:“完成任務要緊!我已負傷,你們趕快突圍,我來掩護你們。”隨即舉槍迎敵,幫助幾位戰士突圍。子彈將盡,朱正傳寡不敵眾,敵人趁機蜂擁圍上,朱正傳誓死不做俘虜。他高呼“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用手槍對著自己的頭部,飲彈壯烈犧牲,年僅28歲。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傳統,1997年10月,十堰市委宣傳部將朱正傳與戰友們一道奮戰和犧牲的東溝村命名為“十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又提擋升級為“湖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東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有一幅對聯,上聯是“置生死度外而樂從,珍重私誼公利,竟慨然捐軀死亦豪傑”,下聯是“受份外之命於危難,明知沿途艱險,卻義無反顧生是英雄”。這是朱正傳的親密戰友何奇偉為緬懷他專門題寫的對聯。這幅對聯正是朱正傳一生的寫照。
朱正傳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