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墩兒九月份上了一個月的幼兒園,客觀來說,沒有大的哭鬧。雖然小傢伙找各種理由要了不同的好吃的和玩具,但最終還是和我一起數著小指頭一天一天捱到了國慶假期。
大概一放鬆,火氣就上來了。愛玩愛鬧的小傢伙萎靡得不像樣子,晚上咳得睡不著,憋得滿面通紅。當媽的心疼,隨嬌慣而來的就是孩子性子變差了。
假期將結束,孩子雖見好,卻不足以達到可入園的狀態。我再不情願,也不得不給他請了假,同時給他做著入園的心理建設。孩子卻在耳邊小聲抽噎:“可是我不想去幼兒園——不是放假了就不用上幼兒園了麼?”
小小的孩子講不通道理,未上幼兒園也並不見獲得安慰,可憐巴巴的小聲音不斷單曲迴圈。我默默嘆息,要怎麼讓他明白上學這件事是必須的呢?
過完週末,一早收拾好老大,小姑娘跟著奶奶去上學了。我拿外套給小傢伙披上,孩子立馬變了臉色,忐忑著問:“媽媽要去哪裡?”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他便再問。
我一貫反對欺騙,又難以面對他的哭泣,只好搪塞:“你猜猜去哪裡?”他問:“是去幼兒園嗎?”我便回答:“是呀。”他小眉頭委屈地皺在一起:“不是說可以不去幼兒園了嗎?”我認真地告訴他:“你之前說不想去幼兒園,咱們沒去。你已經兩天沒上幼兒園了,不能一直這樣。”
他貌似得了一種“該來的總會來”的坦然,抽噎兩聲,竭力控制著小表情,問:“媽媽,那能你接嗎?”我週一空閒,立刻答應。小傢伙一路上都沒有哭鬧,到了幼兒園,乖乖地測溫、進了門。
我忽然意識到,我們請假那兩天,他那麼哭鬧,或許潛意識中只是一種“偷來的在家”感,雖然沒有上學,心裡卻滿是擔憂,所以情緒不穩定。及至今日,終於逃不過去了,雖不願意,倒也不用再擔心忐忑了。
放學接小人兒回家,小傢伙趁機撒嬌要了“巧克力味”的糖,直到入睡再沒糾結過上不上幼兒園的問題,只是不斷確認“媽媽放學能不能你接”,所以上幼兒園這個事情,已經在他的認知中形成一個既定事實。即便不去,貌似高興了,自己卻也知道不應該。
就像有些孩子,透過耍脾氣、叛逆等,得來朋友的讓步、父母的允諾,雖達成最初所願,心裡卻並不快樂。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這樣的“得到”是有問題的,這便是孩子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