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毛澤東
戰爭帶來的是親人的分散與離別,帶來的是朋友的散落與訣別,帶來的是無盡的痛苦與絕望。但是當戰爭發生的時候,總有人不畏生死,將熱血灑在熱愛的土地上。
有多少革命先輩以民族大義為己任,誓死將革命信念流傳下去。
不畏權貴,不懼死亡,不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又一個的革命者。
在十幾年的革命鬥爭中,我們能熟知的已經是極少數的故事,很多革命者的名字在歷史的車輪中湮滅,而他們所留下的革命精神從未消失。
紅色教育不懼白色恐怖
楊銀貴出生在1912年,軍閥混戰後的中國農民生計艱難,成千上萬個農民家庭經歷動盪,封建社會雖然已經被推翻,但農民仍舊被地主和劣紳壓榨難以生存。作為一個貧困家庭,楊銀貴沒有機會入學,接受教育。
她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早早為家庭的生計奔波,放羊、割草成為一個農村六七歲女孩的日常生活。正是因為從小的生長環境,她深切地知道被壓迫的滋味。
家裡的貧困艱難她無力改變,但絕沒有人願意屈就在命運之下,也不會有人甘願被壓迫。1926年後,在農民協會的號召下,她終於可以上學。
雖然入學時她已經14歲,但是新思想和教育讓她逐漸成長為一個小革命者,為打地主鬥劣紳的事情出力。她在黨的教育下漸漸明白只有共產黨才能救農民,只有農民才能救自身,只有農民做自己的主人才能過上好日子。
革命的種子就是在這時候深深在她身上紮根發芽。“馬日事變”中,一萬多黨員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楊銀貴沒有退縮害怕,反而毅然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利用自己年齡的優勢,成為革命信件的傳遞員。
投身於革命建設,中堅力量不可小覷
實際上,在“馬日事變”後,中共組織受到了嚴重破壞,情報網被破壞殆盡,很多人眼看著身邊的同志犧牲、被捕,革命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情形。沒有知道一場場圍剿什麼時候結束,沒有人知道革命理想什麼時候可以實現。
但是每個人心中都堅定,死亡也不能改變信仰。為了革命的勝利,很多同志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但是他們從沒有後退,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人將自己完全奉獻給革命事業。
在“反圍剿”鬥爭中,楊銀貴幫助黨組織傳遞信件、偵探地方情況、救助傷員,還配合前方部隊作戰。
革命的道路上,黨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但是正是有千千萬萬個楊銀貴這樣的革命者不放棄的精神,革命之火才會燃燒在中國的每一個地方。
革命夫妻雙雙犧牲,信仰之火無人能滅
18歲,她最好的年紀,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她給自己的成人禮。作為一個正式黨員,她的責任更重了。同年,黨組織批准了她與革命戰友王克文的結婚申請。
革命中的愛情尤為可貴,雙方都將生命投入到鬥爭中,對於彼此能做的就少之又少了。聚少離多已經是家常便飯,他們還要隨時準備為革命犧牲,白頭偕老的諾言在這個時候就成為了一種奢望。
結婚的第一個春節,二人分別各自奔赴自己戰場,不久之後,王克文就率先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當丈夫犧牲的訊息傳來,楊銀貴痛難自抑,卻又不得不繼續向前。
而這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是上天的禮物,也是丈夫犧牲以後她唯一的慰藉。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楊銀貴行動多有不便。為了保護好尚在腹中的孩子,也為了不拖部隊的後腿,楊銀貴選擇在親戚家暫住。
但是不幸的是她被表兄出賣,敵人帶走了身懷六甲的楊銀貴。鞭打恐嚇,敵人的手段殘忍難熬,楊銀貴知道,自己是活不下去了,孩子何其無辜,可是想起犧牲的戰友,自己的丈夫,她沒有辦法退縮。
敵人用孩子威脅她,用自由誘惑她,她都一一反擊,只有一句話,“我是一個共產黨人,其他情況我不知道”。
帶子赴死告慰信仰,至死不屈警示後人
無論多麼嚴厲的手段都敲不開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孕婦的嘴,惱羞成怒的敵人將楊銀貴拖到了馬家壟,把村民聚集到周圍,打算殺雞儆猴,逼在場的村民說出共產黨組織的下落。
楊銀貴高喊:“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是共產黨的鬼,殺了楊銀貴,死了還要幹革命!”
在場的有楊銀貴的父母,楊銀貴的母親想要保護懷孕的女兒,卻被匪徒拖到一邊,眼看著女兒被梭鏢殺死。楊銀貴共計受敵人梭鏢108個,19歲的她帶著孩子在革命的道路上留下壯烈的一筆。
至死,她都沒有吐露一個戰友的名字,她至死不屈的精神也震撼了每一個在場的村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存亡,老幼有責。
“華容劉胡蘭”的女英雄楊銀貴更是讓我們看到,即便年紀尚小,即便剛剛失去丈夫,即便已經身懷六甲,也沒有任何人、任何手段能踐踏她的信仰。
革命這條道路上不分男女,無論老幼,劉胡蘭、趙一曼讓我們見識中國女性也有鋼鐵般的意志,王璞、潘冬子讓我們看到即便是少年也有無畏精神。
結語
路上鮮血已經成為河流,但是趟著血也要把新中國的道路走下去。許多流傳下來的故事彷彿已經成為過往,但是這些文字卻是他們的血和信仰保留下來的革命火種。倒下一個楊銀貴,還有另一個楊銀貴站起來。
革命這條路上永遠不缺犧牲者,有多少無名之輩在路上犧牲,但是革命精神永遠不會消失。事實上,在每一個共產黨員心中,在革命這條道路上,名字已經不重要,因為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人。
共產黨人永遠不懼犧牲,不畏艱難。楊銀貴被稱為“華容劉胡蘭”,人們將永遠記得她在革命鬥爭中的犧牲和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