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不斷融合同化,匯聚了現在華夏民族。但從歷史發展程序看,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在中原,各個民族融合的目標,就是入主中原做皇帝,以此成為正統。
古代有很多民族因為歷史變遷都已消失了,比如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等,都融合中原大地。這些民族也都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政權,特別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自開國皇帝拓跋珪建立以來,他們始終在向中原靠攏,但並沒有成功,真正使北魏向中原靠攏的是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就是史上有名的北魏馮太后,關於她的一些史料很多,暫且放下馮太后的一些花邊記載,馮太后的確在鮮卑族漢化上起了決定性作用。
馮太后也是出身皇族,是北燕公主,祖父馮弘是十六國時期北燕的國君,父親馮朗是北魏的大臣。父親因為是皇子就被北魏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從此馮家人沒落。由於馮太后姑姑在北魏後宮裡,所以她從小就在北魏皇宮裡當丫環。
畢竟是出身名門,馮太后12歲時被剛剛繼位的文成帝相中,成為後宮貴人。由於長期受到姑媽的教導,馮太后深知北魏後宮各項規矩,再加上她的聰明和美貌,很快被文成帝所寵愛,15歲就成為皇后。
北魏王朝有一個殘忍的制度,就是子貴母死。只要生了兒子被確立為繼承人,那麼當媽的就得自殺。但馮太后早就知道這項殘忍制度,居然沒有生下一個孩子。後來李妃生了孩子被確立為太子後,李妃就被賜死,馮太后就把這個孩子當成自己孩子養,這就是後來獻文帝。
文成帝死後,馮太后只有24歲,由於繼位的獻文帝年齡小,馮太后就臨朝稱制了近兩年。後來還政於兒子。但畢竟獻文帝不是親生的,後來獻文帝開始收拾馮太后身邊的人。當時馮太后只是隱忍不發,專心教導獻文帝的兒子拓跋宏。在很多人眼裡,認為馮太后弄不好還會被兒子收拾掉。
但若是這樣看馮太后,就太小瞧她了。十幾歲的獻文帝太嫩,談不上政治經驗。17歲時,獻文帝居然想把皇位讓給叔叔,遭到大臣的反對。18歲時,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拓跋寵,年紀輕輕當了太上皇。但在太上皇位置上,獻文帝依舊大權在握,後來還南征北戰,一度成為人們心中的太武帝。
馮太后意識到這個兒子已經羽毛豐滿了,再不出手恐怕自己命都沒了,於是發動宮廷政變,抓捕了獻文帝,不久就讓人殺了這個不聽話兒子,馮太后重新臨朝聽政。
馮太后執政時,實施漢化政策,重用漢官,使北魏很快成為北方一個強大政權。對外一度代表中原正統,威懾了西域諸國。但馮太后在教導孫子孝文帝上很專心,全部用中原傳統文化,使孝文帝精通儒家,詩詞書畫樣樣精通。
49歲時,馮太后病逝。但馮太后改革效果在孝文帝身上得到了驗證。後來孝文帝遷都洛陽,真正使北魏融入中國,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融合,所以馮太后功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