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農工商,其實就是古代社會對四類人群排序,那麼古代為什麼要把士排在最前面,商排在最後呢?今天奇哥就來說一說。
我們知道,士就是讀書人,做官的;農就是種田的,農民;工就是做工的,工人;商就是做生意的,商人。人類社會大體就由這四類人群構成。古代的中國,地理結構是一個自成一體,面積遼闊而相對封閉的區塊,經過很多年發展之後,累積了億萬人口 。要治理和維持這麼龐大的帝國,必須要有一個官僚體系。官僚體系大致包括做事的人和讀書的人。
透過考試篩選出有學問的讀書人做官,讀書人都是些手無縛雞之力、不識菽麥的書生。即使造反,能力也有限。因此,用讀書人來操作行政體系,是風險極低而效果較好的做法。士,自然排在最前列。商人,是社會中積累資源財富最快的一群人。財富多了,就可能招兵買馬,對皇權帶來潛在的威脅。所以貶抑商人,就可以降低風險,利於維繫皇權。因此,必須把商人排在最後。農民和工人都是窮苦人,整天為著溫飽而發愁,根本翻不起大浪,不足為慮。在古代,農民有田種生活相對好一些 ,因此排在工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