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做文人木匠的古華還好嗎 ——首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旅加著名作家古華哥哥細說古華
江南快筆/文
古華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他的《芙蓉鎮》曾獲茅盾文學獎,《爬滿青藤的小木屋》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由謝晉導演,劉曉慶、姜文主演的《芙蓉鎮》拍成了電影,在全國各地播映。古華共發表、出版長篇、中篇小說12部,短篇小說及散文百餘篇,小說集7本,散文集1本,文論集1本。《芙蓉鎮》、《浮屠嶺》、《相思女子客家》等分別被改編成歌劇、話劇、越劇、黃梅戲、花鼓戲、花燈戲等劇種上演。還有7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上映。主要著作有英、法、俄、意、德等文版。可是,古華去加拿大講學,一去就是十年。
一個在國內擁有廣大讀者的本土作家,他為什麼要出國定居?他在國外過得還好嗎?他和他大哥的手足之情更是鮮為人知。本刊特約記者今日對此進行首次獨家採訪報道。
古華人生的啟蒙老師
古華原名叫羅鴻玉,1944年5月6日出生在湖南省嘉禾縣石橋鄉一個貧困小山村。其長兄羅鴻奎,生於1943年12月,整整大古華11歲。古華有三兄弟二姐妹,他與四姐是雙胞胎。古華排行第五,最小。他7歲的時候,大哥羅鴻奎已有18歲,並已經從師範畢業,開始教小學了。7歲的古華便跟著大哥,住在學校裡,一起生活,開始唸書。古華父親患病去世時,年僅56歲。母親在農村,要撫育幾個兄姐,生活極其艱難。長兄為父。大哥羅鴻奎便挑起了父母交給他的擔子。他在上課之餘,便為古華縫補衣裳,洗衣做飯,輔導學習。古華則幫大哥挑挑水,掃掃地。兩兄弟親如手足,同睡一床。
古華從小就喜歡看小人書,喜歡看連環畫。當時的連環畫是墨畫的,而且很少。古華就看古老的壁畫。他喜歡發問,常問大哥,壁畫裡畫的是什麼呀?大哥告訴他說,那上面,鬍子拉渣的是張飛,長臉美鬍子的是關公,還有羽扇倫巾的是諸葛亮。大哥又給古華介紹《三國演義》的故事。古華聽得津津有味。古華最愛聽故事。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他就要求大哥:“你給我講個故事來聽下子羅!”大哥就給他講。可以這樣說,古華的文學啟蒙老師,就是他的大哥羅鴻奎。羅鴻奎給古華講過《水滸》,講過《西遊記》,講過《三國演義》,講過《紅樓夢》,也講過蘇聯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文學名著故事。古華識字是在大哥手下學的。他晚上睡得早,早晨起得早,一大早就去操坪的沙坑裡寫字。當時大哥每月僅10多元錢工資,他們吃的是紅薯、雜糧,米不夠吃,用雜糧補,大哥總是讓弟弟吃飽為止。大哥給古華零花錢,古華全部用來買了小人書、連環畫。比如《梁山伯祝英臺》,大本,墨印的。古華最喜歡寫字。下課後,他就呆在教室裡,拿著哥哥留下的粉筆頭,在黑板上寫字。因此,至今古華寫得一筆好字。古華讀書,喜歡思考問題。除上一年級的課外,他還跑到大哥上的四年級課堂後面偷聽。因此,古華讀書讀的好,三、四年級是跳級升的學。星期天,古華就跟別的孩子們上山去打柴禾,他與農家孩子玩得好。那些孩子引他上山砍柴,幫他砍,也幫他捆。古華有力氣,就幫他們挑柴。在途中休息,孩子們就圍著古華,要他講古(故事)。古華就給他們講《七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長城》。一個接一個故事,孩子們聽得入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