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老子云:自勝者強!
一個人之所以成功,表面上看,是他戰勝了對手,實則是他不斷克服自身弱點,戰勝了自己。
就如曾國藩在《挺經》中所寫: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研究曾國藩的一生,我們會發現:真正的自律,都是從停止“內耗”開始的。
01、停止身體上的內耗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在生活起居方面也很不節制:他經常參加各種飯局,暴飲暴食,還喜歡熬夜,因此得了一場大病,半年臥床不起,真差點一命嗚呼。
父親還專門去京城看望他,臨走時,父親還留給兒子三條保身之訓:節勞、節慾、節飲食。
作為一個讀書人,曾國藩羞愧難當:不愛惜自己身體,就是最大的不孝順!怎麼連自身的慾望都控制不好?
最後他大徹大悟,意識到自己不能內耗身體了,於是他先是逼著自己戒菸,然後專門制定了“修身十二條款”。
其中有四個條款都是告誡自己要愛惜身體:靜坐、養氣、保身、夜不出門。
從此以後,曾國藩的生活越來越規律和自律,人生也開始不斷走上坡路。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本錢都沒有了,還談什麼未來?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照顧不好,還談什麼自律人生?
所以說,真正的自律,首先是從停止身體的內耗開始,有健康才有未來。
正所謂是:富貴看精神!
02、停止精神上的內耗
一個人如果內心渴望變得優秀,但現實又總是自甘墮落,必然會產生心理矛盾與困惑。
這就好比是住在內心的天使和惡魔在做思想鬥爭,讓人不斷精神內耗,大大降低做人做事的效率。
讀曾國藩的日記,我們便會發現他早年的時候,也是如此糾結,經常在精神上不斷內耗。
他一心想當聖賢,但感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像禽獸一般,於是他經常在日記中毫不留情地痛罵自己。
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句便是: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按照現在心理學的說法,曾國藩屬於典型的內耗型人格,他總是感覺焦慮、壓抑、不安。因為這些負面情緒的作用,所以他也過得很累,經常自我否定,以至於降低了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慢慢地,他也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下去了,不能再繼續精神內耗了,要振作精神!
他在日記中記錄下了這段心路歷程:
人之所以浮躁、虛偽、抑鬱,是因為有私心,除掉過重的私慾,才能達到“至誠”的境界,繼而停止精神內耗,與自己好好和解。
最後他用一句話自我勉勵,調整好了精神面貌: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後面,他還總結出來許多與之類似的言語:
“只管耕耘,莫問收穫”;
“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停止精神的內耗的曾國藩,人生一路開掛,10年七遷,從一個從七品小官躍居為正二品侍郎。
不得不說,內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人推向萬丈深淵,也可以把人推向卓越與輝煌。
其實,這也正是應驗了王陽明的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誰要是能夠與自己的內心好好和解,儘早停止精神上的內耗,便可堂堂正正做人,專心致志做事,最終收穫幸福人生。
畢竟,過度思慮對人的傷害,比酒色還重。
人這一輩子,都活不到一百歲,心中何必要掛念著千萬年後的憂愁呢?
可見,真正的自律,首先要從停止精神內耗開始,不要再過分焦慮了,不要再折磨自己了。
03、停止人際關係的內耗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把人做好了,便成功了一半。
難怪電視劇《少帥》中張作霖會苦口婆心告誡兒子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曾國藩早年為官的時候,過於強勢,情商很低,經常與人發生矛盾,四處樹敵。
就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所寫:
過去我在京師的那些年中,喜歡與諸位身居要職、名聲高遠的人鬧意見。近年來體會到天地之道,要剛柔互用,不可偏廢。
那麼,曾國藩是在什麼時候做出改變呢?
咸豐八年!
曾國藩經過深刻反省,大改之前剛強的處世方式,變得更加圓通、友善,開始學會與同僚們主動示好,搞好上下級關係,不斷髮展人脈。
其實,這也算是他經過苦其心志,不斷自我反思和悔改後的大膽嘗試——停止與各自關係之間的內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和諧和睦與人相處。
最終,因為眾人拾柴火焰高,高情商做人,他做事也更加遊刃有餘,在亂世建立了大功業。
幕僚趙烈文總結曾國藩的一生是:與敵人鬥爭不過消耗了30%到40%的精力,但是與世俗的各種人際關係做鬥爭,消耗了50%到60%的精力。
這還是應了那句好話:做事先做人!
處理好人際關係,我們把人做好,便成功了一半。
出門在外,和氣生財,我們要儘量與人產生敵對關係,停止關係上的內耗,要多與人合作。
平時在家,家和萬事興,家和則福自生,我們也要儘量與家人和諧和睦相處,停止關係上的內耗,互相關心和理解。
當我們把家庭關係和社會關係都處理好了,便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個真正的強者!
04、結語
如果我們也想人生更加成功,生活更加幸福,也可以學習曾國藩的自律方法:停止身體的內耗、停止精神的內耗、停止人際關係的內耗。
正是因為我們不再自我內耗,才能省出更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來做更加重要的事情,將自身的潛能和價值最大化,繼而活出無怨無悔的人生。
與諸君共勉!
原創不易,如果你喜歡琢磨君的這篇文章,點個贊吧!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