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其實也是上屆留學生的畢業季,收集了多個留學生心酸時刻經歷,也是時候可以分享了。
瞬間的永恆
趙海洋 - 夜色鋼琴曲
“我終於被人稱作‘土豪’了”
八年前,我人生第一次坐飛機飛那麼遠,北京出發到美國,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天的心情除了嚮往,更多的是忐忑。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二線城市最普通的打工人,我沒什麼本事,自費讀了Master.
我的本科並不優秀,在一座不知道三線還是四線的小城市。周圍自然也沒什麼留學的同學,不想考研,於是就堅定了出國的心,這個決定被周圍的同學和家裡的親戚們知道了,第一次被別人稱作了“土豪”。
在國外的第一年,如何省錢成了我的必修課,雖然沒有去地鐵站和快餐店打地鋪,但也住了一年的客廳,每天就等著晚上可以買到最便宜的幾種蔬菜,最期待的就是碰到零食打折,讓自己嘴饞的毒能夠暫時緩解。
旅遊?不存在的。新衣服?不存在的。
說到學習,讓我感到更愧疚和卑微,其實我本科成績不錯,可來到這邊周圍都是更好的同學,我其實很努力,但成績卻拿不出檯面,還經歷過助教的白眼。
長期在這種生活狀態下,自己很難過,有段時間我總是失眠,又一次在經歷了又一個晚上沒睡覺的我決定放空自己,我在街道上漫無目的的走著,看著那座城的繁華,也看到角落裡的破爛不堪,人在我周圍穿梭,那種悲涼感這輩子我都忘不了。
快畢業那年,爸爸病了,媽媽也病了,聽到這個訊息看著自己的不成樣子的成績單,又擔心著自己的未來,眼淚就掉下來了,好像自己除了花錢什麼都做不了。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發個朋友圈,也不是想讓誰點贊,也不知道這種心理是什麼?可能是希望出現一個能夠懂自己的人。遮蔽父母發了一條感慨的朋友圈,感慨生活的苦澀和無奈,沒想到得到的回覆卻是:“土豪還有什麼無奈”,至此朋友圈就再沒有公開過。
那幾年是什麼樣的歲月,回想起來已經不痛不癢,即使說著那時候萬般不容易,心裡也沒有什麼波瀾,畢竟過去了,就過去了。
“像我這樣的人”
留學幾年,和國內的好友關係逐漸遠了起來,我們都知道自己的生活圈子不一樣,聊天很難聊到一起去,沒了共鳴。
雖然知心朋友的距離有些遠,依舊可以說心裡話卻不忍打擾他們,長大了,大家都很忙,不是嗎?
國外?圈子一樣,有一些共同話題,可沒有到推心置腹,又怎麼可能毫無保留的哭訴衷腸?
留學可不是那麼輕鬆,雞湯的勵志和中介的畫餅都是不存在的,壓力和競爭來自方方面面。
周圍的同學,他們很多人的基礎層次就很高,有更好的資源,也許茶米油鹽他們從不需要在意,可自己卻不行。
留學時拿著家裡賣房子的錢,加上父母還要再拼搏去賺錢!誰會好意思去說想買個包包,買個鞋子?誰能張得開嘴?
周圍一定會有從小就出國留學的同學,他們從小接受了貴族式的教育,什麼高爾夫、馬術、什麼好幾國的外語樣樣精通,和這些人聊天搭不上一句話,羨慕嗎?會有,可能和他們一樣嗎?不可能。
會怪爸媽嗎?怎麼會,因為都知道他們付出了所有,已經把最好的給了兒女,是兒女榨乾了他們,每當影片時看到他們漸漸老去的容顏,心酸之外就是恨自己什麼也不是。
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想哭,可不敢哭的太久,因為明天還要上課,不如對著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明天就是新的一天,加油!”
“國內和國外有區別嗎?”
對上了時差,和多年的老友聊聊天,和朋友說羨慕他在國內!
朋友問我原因,我告訴他:“你看,你在國內,我如果在國內就可以常回家看看,和你們到處玩玩。”
朋友笑了,說我太幼稚:“哈哈,其實國內也一樣,每年就那麼幾次機會能回家,如果太累你還不想回家,更多的時候就是一個人。”
是呀,漂泊在外,父母和朋友都不在身邊,也許我懷念的並不是回國的那一刻,而是那些已經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那個父親帶著我騎腳踏車,母親陪我放風箏,同學陪我去網咖的那段記憶裡的童年。
“我已經有些恍惚”
出國第一年,女朋友的電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什麼時候回國?”
其實出國前她就知道我要走多久,可還是會問,我知道她是希望我能陪在身邊,所以從來沒有在這個問題上不耐煩,而是安慰她。
每天的生活節奏很快,五分鐘吃飯,然後趕到學校做實驗成了我的日常節奏。
那天正在吃飯,也是飛一般的速度,正在咬一個漢堡,看到女友的資訊,三個字“分手吧”。
有些恍惚,腦子嗡嗡的,平時從來沒有品味過的漢堡,那次在嘴裡嚼了很久,我不知道那時候是在思考還是在悲傷。
吃完飯,還是去了學校,晚上回來想想是不是要給她打電話的時間到了,才想起,哦!原來我已經分手了...
再過幾個小時,就是國內的中秋節假期,剛出國的小夥伴要自己在國外度過第一個中秋節了,祝你們中秋節快樂!
忽然想到一個詞的意思,“挺好”!挺過來也許就會好!送給那些留學生們,悲傷的時候,心酸的時刻,挺過來,就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