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去世,在平定諸呂之亂中,外藩諸侯中論功勞齊王劉襄居功至偉。論實力劉襄在劉姓諸侯之中是勢力最為強大,論血統劉襄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嫡長子。可以說從哪方面來說劉襄都是當皇帝的不二人選,但是折騰最歡的他最終什麼也沒得到,最後鬱鬱而終。究竟是為什麼呢?
說劉襄居功至偉,理由有三點:
一是劉襄最先起事。呂后死後他第一個跳出,打著平定諸呂的口號率起兵,把反呂這件事徹底擺到明面上。
二是因為劉襄起兵,灌嬰手裡才有了兵權,出城平叛。其實按照呂后當初的遺囑,兵權是要完全掌握在呂家人手裡的,但正是因為劉襄的攪局,使得灌嬰獲得兵權的機會。這才有了平定諸呂的機會的。
三是劉襄的弟弟劉章斬殺了呂產。當時呂產以少帝為人質,眾朝臣都投鼠忌器。正是因為劉章的挺身而出,率人殺入長樂宮,誅殺了呂產,這場諸呂之亂才算正式落下帷幕。
說劉襄的齊王在諸侯中勢力最強,這話也不是空穴來風。雖然齊地被呂后薅了十幾年的羊毛,但其它的諸侯同樣也過得很悽慘。所以相對而言劉襄擁有齊國地盤最大,軍隊也最多。再加上劉襄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在朝廷中是有弟弟劉章和劉興居當內應的。更為關鍵的是,朝廷中的大臣周勃、陳平、灌嬰其實對劉襄這個有高祖劉邦遺風的少年頗有好感。所以說,劉襄實力最強,機會最多。
說劉襄最有資格繼承皇位,是因為劉襄是劉肥的長子,而劉肥是劉邦的長子,也就是說劉襄是劉邦的長孫,雖然不是嫡長孫,但在小一輩中也是地位最高的。事實上劉邦一共8兒子中,能成功熬到呂后這個後媽駕崩的就只有四兒子劉恆和老么劉長,其它的要麼英年早逝了,要麼被呂后搞死了。劉盈駕崩後,兒子漢少帝劉恭登基,按皇位的繼承順序,之後的皇位也只是在劉襄這種小輩中選,斷然沒有再上一代人中選皇帝的道理。所以說,按順位繼承人來論,劉襄位置更靠前些。
那麼,既然劉襄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為什麼最終劉襄什麼也沒得到呢?他究竟在什麼地方沒做對呢?
這件事還得從呂后說起。當年呂后為了進一步削弱齊國的實力,增強呂家的實力,呂后又在齊國划走了一片地給了自己的妹夫劉澤,封為琅琊王。
劉澤,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最早跟隨劉邦幹革命的一批人,雖然他在劉邦發家史上沒有什麼特殊的貢獻,但他可是妥妥的豐沛老家的人。而且他還是還跟劉邦沾親,是劉邦的遠房堂兄弟,劉襄該跟他叫堂叔公。而且他還是呂后的妹夫,無論是劉家還是呂家都認他這麼個親戚。
劉襄最大的失敗就是得罪了這個老人,太不把豆包當乾糧了。
劉襄在起兵之初,為了糾結更多的兵力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那個堂叔公身上。劉襄派祝午去琅琊國對劉澤說:“呂氏作亂,齊王發兵討伐呂氏一族。齊王自以為是晚輩,年紀太小,而且也不會打仗,願意把全國之兵都交付給您。大王從漢高祖時起就馳騁沙場,精通兵法。齊王暫時不方便離開軍隊,派臣來請大王到臨菑會見齊王商議大事。希望屆時您能率領齊國軍隊往西平定關中之亂。”
劉澤相信他,認為這樣做是對的,於是快馬賓士去見劉襄。劉襄與魏勃等乘機留住劉澤,而派祝午全部調集並統率琅琊國的兵力。
劉澤被騙到齊國軟禁起來了,稀裡糊塗地丟了軍隊。這口氣他自然咽不下去,於是他去找劉襄,說:你父親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祖的長子,推究根源而言,大王就是漢高祖的嫡長孫,應當繼位。不過看形勢,朝臣們還在猶豫階段。我劉澤,劉氏家族中年紀最長、輩分最高,朝中大臣們一定在等著我去決定呢!反正大王把我留在這也沒什麼用,不如把我送入關中商議繼位之事。劉襄覺得他說得對,真的就派車馬把劉澤送去了長安城。
劉澤自然不會為劉襄做事,他走到梁國時,聽到朝廷派出將軍灌嬰率軍迎擊劉襄,漢軍屯兵在滎陽。劉澤畢竟是真上過戰場的,知道碰上灌嬰,劉襄就是白給,果斷班師回國,駐守本國西部邊界,打算坐山觀虎鬥。
結果劉澤發現,灌嬰和劉襄根本就沒打,而且諸呂之亂很快就平定了。就在誅呂功臣們聚在一起商量擁立新君時,劉澤急馳到長安。
大臣們商議是想立劉襄為帝,這是劉澤站出來了。對諸位大臣們說:齊王的舅父駟鈞,為人兇殘暴戾,是戴著官帽的老虎。國家剛結束了呂氏造成的動亂,如果現在立齊王,就是養虎為患,過不了幾年還會出現一個駟氏集團。代王的母親薄氏,是忠厚的正人君子,不用擔心外戚干政。而且代王也是高祖的親兒子,如今又是壯年,而且最為年長,代王繼位順理成章,輔佐善良厚道的代王繼位大家也放心。
劉澤的一番話得到了朝臣的認可。當然誅呂功臣們不是認可劉澤這個劉氏大輩的身份,畢竟這些所謂的忠臣良將,小皇帝少帝都能殺,更別提一個老了的外翻諸侯了。各位朝廷重臣是真的怕了,外戚干政後果很嚴重。
可以說劉襄都站在皇帝寶座的前邊了,就差坐下去這個最簡單的動作了。可就是因為他堂叔公劉澤一番話,把劉襄一腳給踹出了長樂宮,自此劉襄徹底無緣皇位。自己處心積慮的謀劃也付諸流水。
漢文帝劉恆成功登基,榮登大寶!天下大勢已定,劉襄也只能恨恨罷兵歸國,第二年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