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解放戰爭時期,楊尚昆擔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等要職,協助周恩來處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
其實在楊尚昆接手中央書記處辦公廳主任之前,這個職位一直是由李富春兼任的。而在中央的命令下,李富春匆忙赴熱河開展工作之後,並沒有什麼正式的手續,因此,楊尚昆接任辦公廳主任的時間,是沒有檔案記載的。
口頭交代楊尚昆
其實在楊尚昆接手中央書記處辦公廳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很健全的機構。
雖然中國共產黨是在1921年成立,但直到1941年,中共黨內始終沒有辦公廳這個機構建制。
1923年6月,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的提議下,中共“三大”決定在中央設立秘書一職最終,透過選舉,毛澤東擔任秘書,羅章龍為會計,負責中央的日常工作。
就這樣,毛澤東就成為了中共中央的第一任、也是唯一的一任秘書。
然而,中共中央的秘書並不是尋常的秘書,他也是中國中央執行委員會領導人之一,管理著機構的日常工作,也需要處理工作和檔案資料等保管的工作。
1925年,中共四屆一中全會決定成立中央秘書部,隨後,在中共四屆三中全會上決定成立中央秘書處,由中央秘書長管理中央秘書處,而第一任的秘書長就是王若飛。
在1933年,中央核心從上海轉移到中央蘇區,隨後再去到了陝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央秘書處就不存在了,直到1935年才恢復。
1941年8月,任弼時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秘書長,李富春任副秘書長,在他們的努力之下,這才初步建立了中央辦公廳和行政管理機關和各項規章制度,中央機關、軍事機關和邊區黨政軍三大系統的行政工作這才開始規範了起來。
1941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期間,確定了中央秘書處為中央書記處的工作機關。
9月2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正式確定由任弼時任職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王首道為中央秘書處的處長,隨後組建中央書記處辦公廳,整個辦公廳機關都進入了楊家嶺新蓋的辦公樓,開始處理書記處的日常工作。
就這樣,在任弼時和李富春的努力和調整之下,中央書記處辦公廳的雛形開始搭建了起來。
儘管當時的中央書記處辦公廳機構不健全,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工作繁雜,而且這樣的工作事情太多,牽涉較多,因此,李富春想要找一個稱職的接替他的人並不容易。
在中央決定任命李富春為冀熱遼中央局書記趕往熱河開展工作之後,分管書記處辦公廳的任弼時提議由楊尚昆接任李富春的職位。
很明顯,任弼時推薦楊尚昆完全是出於對他的信任和了解,在多年的工作接觸中,任弼時也清楚地知道楊尚昆不管是在工作能力方面還是個人品質和政治水平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因此也得到了任弼時的認可。
而在李富春離開延安之後,他就將中央書記處辦公廳的工作對楊尚昆進行了口頭交代。他還對楊尚昆說:“我這裡做什麼你都清楚,就是這些人、這些事,全都交給你吧。”
他還半開玩笑地說道:“我早就想找個替身,現在總算找到你了。”
由於李富春走之前比較匆忙,因此除了向楊尚昆做了口頭交代之外,並沒有時間進行什麼正式的手續,所以,楊尚昆在做出接任辦公廳主任的時候,並沒有檔案記載。
楊尚昆接手中央辦公廳
楊尚昆剛剛接任中央書記處辦公廳主任兩個月,當時任職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葉劍英就作為中央代表來到北平和國民黨代表、美國代表一起,調處國共軍事衝突和監督雙方執行停戰協議。
由於葉劍英和楊尚昆的關係不錯,因此在他離開延安之前,葉劍英就專門去到毛主席那裡,為楊尚昆討要了一張中央軍委秘書長的委任狀。
當時的楊尚昆任職中央軍委秘書長後,也並沒有住到王家坪中央軍委的院子中,葉劍英以為楊尚昆有什麼想法,於是便二話不說向毛主席討要委任狀。
在楊尚昆的回憶中,還曾提到過這件事。
那天,葉劍英拿著委任狀鄭重其事地說道:“你看,毛主席都已經簽字委任你了,你趕快搬過來吧!”
楊尚昆清楚地記得,這份委任狀很是特別,是用8開大的白紙手工做成的,上面寫著毛主席的親筆簽名,而這樣的委任狀,能夠說得上是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絕無僅有的。
這份委任狀是楊尚昆首次得到,也非常珍惜,但從延安撤退的時候,卻不慎丟失,如果現在還在,應該算是一份珍貴的文物了。
1945年黨的“七大”後,中央正式任命楊尚昆為中央軍委秘書長,在這之後,楊尚昆這才搬到了中央軍委所在的王家坪居住。
1948年6月,楊尚昆到中央前委彙報工作,當時的毛主席正準備去蘇聯會見斯大林,而就在這時,毛主席寫了一封親筆信,派楊尚昆將這封信送到靖邊縣的彭德懷駐地。
於是,他便立即帶著11個人,騎著馬走了5天,終於到了目的地,將毛主席的親筆信送到了彭德懷的手上。
彭德懷看到毛主席的信之後,告訴楊尚昆毛主席信中的內容,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把西北的軍事交給彭德懷,後方的工作包括聯防軍、地方工作和後勤都歸賀總管。
楊尚昆聽到彭德懷的一番話之後,感覺到這封信不比尋常,這也算是毛主席在去蘇聯之前的囑託。
而彭德懷也深知毛主席的用意,楚漢相爭時期,劉邦非常重用韓信和蕭何,一個在前線指揮作戰,另一個負責後方,而毛主席的用意正在於此,彭德懷就是韓信,賀總就是蕭何,如此看來毛主席的用意之深。
這一次是楊尚昆第一次為毛主席送信,而在後來,楊尚昆又曾多次受毛主席的委派為其充當信使。
然而,斯大林在得到毛主席要去蘇聯的訊息後,考慮到中國目前的情況,如果毛主席離開崗位可能會有不利的影響,所以他認為毛主席訪蘇的行程可以再推一推,因此,在斯大林的建議之下,毛主席就沒有啟程蘇聯。
周恩來對楊尚昆說:你仍然殿後
在任職中央辦公廳時期,楊尚昆也曾回憶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聽彙報、看電報,也批閱相關的檔案,偶爾也會處理黨內的一切公務。
由於當時的黨政軍領導機關都集中在西柏坡附近,周恩來負責決定黨政軍所有的大事。為了更好地進行工作,周恩來經常會把各部門的負責人召集起來,開聯席會議來處理各種事務,而這樣的形勢在後來也被稱作“大辦公”。
這樣的辦公方式通常會從晚飯之後就開始,一般也會開到深夜。
“大辦公”實行不久之後,周恩來就規定了兩條行政方面的事務,從那以後所有的電報都必須由楊尚昆批發,葉子龍經辦。那些日常檔案的處理,由政策研究室來完成。
作為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都會參加每次的“大辦公”,由於當時所有事務的檔案和電報都需要楊尚昆起草之後再由周恩來審批,因此,在那個時候,楊尚昆確實是周恩來最得力的助手。
當時的“大辦公”是每週一次,但這樣的辦公方式在周恩來看來並沒有什麼效率,每次集中那麼多人,最後也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後來,周恩來改變了這樣的辦公方式將其改成了“小辦公”方式。
這樣的小型會議,一般只有楊尚昆、楊立三和薛暮橋,每天晚上就在周恩來的辦公室召開一次。
這樣的辦公方式相比之前確實提升了工作效率,楊尚昆還回憶這樣的辦事當時甚至要比解放之後的中南海時期還要快。
每次會議過後,都是由周恩來定奪,如果能夠當場定下來,楊尚昆就會立即起草電報,等到毛主席起床之後立即送去,經主席同意之後才能夠發出。
在三大戰役期間,是他們第三個最忙的時候,小辦公會議不能正常繼續,所以經常是周恩來叫到誰就誰先去。
在楊尚昆的回憶錄中,也曾專門提到了由他組織領導的三次大搬遷,第一次是從延安撤退到晉西北,第二次就是從晉西北東進到西柏坡,而這第三次搬遷就是從西柏坡到北平。
這一次的搬遷,相比前幾次性質上是不一樣的,同時對於中央的意義也是深遠的。而楊尚昆深感自己肩負的重任,所以他決定這一次要提前準備。
1949年1月,楊尚昆深知形勢發展的迅速,因此要積極地提前做準備。於是,就在1月19日,楊尚昆就派中共中央直屬供給部副部長範離去北平察看中央的駐地。
27日晚上,楊尚昆就來到周恩來的住處,一同商議“大搬遷”的事宜,周恩來說道,中央已經有了大致的意向,而搬遷的時間大約時候定在下月中旬,政協籌備會同時也會召開。
隨後,周恩來向楊尚昆說明了中央的意見,那就是讓李克農先去北平佈置,而楊尚昆則負責殿後。所謂的“殿後”工作,相當於中央所有的搬家工作都交由楊尚昆來掌管。
為了更好地進行中央搬遷的事宜,中央特地成立了“轉移委員會”,開始緊鑼密鼓地忙碌起了“大搬遷”的準備工作。
一月底,葉劍英從北平來報,要楊尚昆一起去北平籌劃大搬遷,就在他猶豫不決時,周恩來指示他,現在他是抽不開身的,因為現在一些“客人”就要來到西柏坡。
而這個“客人”就是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在斯大林的命令下,他趕到了西柏坡與中共一起探討中國的時局,並且還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所以,那個時候接待客人也都是由楊尚昆負責接待。
當時的楊尚昆一邊忙於中央搬遷一邊還要接待客人,關於搬家的事宜,雖然也都是由周恩來定奪,但還是需要楊尚昆來落實。
當時,楊尚昆還專門打電話給林彪和羅榮桓,派出一百輛卡車來協助這一次搬家。當然,這也是經過周恩來同意的。
對於這一次的搬家,雖然有周恩來和楊尚昆在,毛主席本來是不應該操心的,但毛主席還是很重視。
他說:黨中央進北平,這是一樁大事,政治意義十分重大,是黨和軍隊勝利的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事情,一定要計劃和組織好。
進入二月份,“大搬家”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此時在楊尚昆的腦海中卻思考著這三次搬家的問題,從撤退到轉移,再到現在的勝利進城,標誌著中國革命一步步的勝利。
在撤退延安的時候,人們害怕東西丟不掉,但現在大家卻什麼都想帶著,以為領導人就連一張木板床都想帶著,還說到了北平之後不一定會有這樣的床。
由於當時任弼時的身體狀況並不好,黨中央還需要著手進行大量重要的事務,所以中央書記處決定由朱德來分管中央辦公廳的工作。
朱德上任之後,便對楊尚昆說:“你們放手工作,我願意為你們撐腰。”
3月17日晚上,中央書記處決定,中共領袖和中央機關將會在23日啟程北平。北平方面將這個訊息報告給毛主席之後,毛主席認為要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
入城儀式要搞,但不能興師動眾,中共中央書記處到北平的訊息應該公開,應該檢閱駐平部隊,同時也要會見各民主人士和無黨派愛國人士。
毛主席啟程動身
22日,葉劍英和李克農從北平發來電報,報告北平以及相關的搬遷沿途的事情已經佈置就緒,黨中央可以出發。
周恩來接到電報之後,覆電給葉劍英,他們決定在24日晚上去涿州,希望他們能夠派一位幹部到涿州等候。
這一切看起來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就在毛主席和中共領袖動身之時,卻出現了意外。
在搬遷之前,楊尚昆就向林彪借了一百輛大卡車,然而直到23日凌晨,才僅僅到了20輛小吉普車,大卡車也才到了一部分。
這樣的情況就導致原本要和吉普車一起動身的機關和人員無法按時上車,一些物資也不能按時裝車。
作為第三次搬遷的總負責人,楊尚昆急得焦頭爛額,他一邊在催促預計的車輛,另一邊將情況如實報告給了周恩來。
最終,經周恩來和楊尚昆研究,決定先用小吉普車將書記處先行送去,原定於第一批人員等到大車來了之後再決定。
3月23日上午,毛主席率中共中央機關乘汽車啟程北平,就在出發時,毛主席對周恩來幽默地說了一句:“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
周恩來笑著回答道: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再退回來。毛主席回道,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絕對不當李自成,同時我們也都希望能夠考個好成績。
面對這一次的意外情況,楊尚昆已經對於人員和組織進行了有序地安排,原本要提前出發的楊尚昆直到午飯時間還沒有看到運送的大卡車。
他想到自己不能再繼續呆在這裡了,他必須要趕在毛主席到達北平之前檢視情況,於是,他將這一切交給了相關的工作人員之後,就離開了西柏坡趕往了北平。
為了趕在中央部隊之前,楊尚昆只能抄近路,從靈壽再去到定縣。經過一路奔波,他終於趕在了毛主席之前來到了涿州,按照計劃,主席和中共領袖是要在這裡休息一晚的。
晚上,他們繼續乘車趕路,在黃昏時分進入了北平,來到了香山的山腳下休息。25日凌晨,毛主席一行人終於到達了北平西郊的清華園車站,來到了預先安排好的頤和園益壽堂休息。
但領袖們在這裡落腳之後,卻發現房間裡沒有床鋪也沒有沙發,他們只得用木凳搭成鋪位,湊合著休息。而就在這時,楊尚昆還不知道中央社會部已經將園內的人清理了出去。
領袖們來到這裡沒水沒飯,下午還要會見民主人士和愛國人士的活動,為此,毛主席發了火,訓斥了一頓中央社會部的人。
當天下午,毛主席就檢閱了駐平部隊,雄壯威武的軍隊和各種各樣的火炮裝備使得主席心情大好,中午的不愉快頓時煙消雲散。
毛主席等中共領袖到達北平之後,中央的各個機關陸續進駐北平。
那段時間,是最讓楊尚昆勞心的時期,他不僅要忙於房子車子的問題,還要接待到北平的領袖,在他的日記中寫道:“許多舊日的同志都看到了,手也握痛了。”
雖然這一次搬遷的過程很是艱辛,但卻不能阻擋楊尚昆歡快的心情,經過不懈的努力,中國革命終於迎來了曙光。
4月底,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約一萬多人全部順利搬遷到了北平。7月底到8月初,毛主席等中共高層領導人開始入住中南海,楊尚昆也隨之住進了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