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長津湖》正在熱映。電影中志願軍戰士浴血奮戰的場面震撼人心。零下40攝氏度究竟有多冷?志願軍戰士們是如何克服困難、堅持戰鬥的?來聽長津湖戰役親歷者陳良講述那段烽火歲月。
今年94歲的陳良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對於70多年前的烽火歲月,他仍然記憶猶新。1927年,陳良出生於江蘇啟東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45年,18歲的他加入新四軍,先後參加了宿北、魯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戰役和戰鬥。在一線部隊擔任衛生員和醫務員,陳良無數次冒著敵人的炮火,救治傷員。1950年,他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征朝鮮。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陳良說:“我們來抗美援朝目的是幫助朝鮮把美國人打出去,關鍵是保護我們的東北,保護大中國。”
陳良跟隨志願軍20軍59師175團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長津湖地區。長津湖海拔在1000到2000米之間,補給裝備較弱的志願軍在戰鬥期間又遇上了50年不遇的嚴冬。這裡夜間最低溫度接近零下40攝氏度。擔任衛生隊副隊長、保健幹事的陳良,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給戰友們保暖,保持部隊的戰鬥力。
陳良說:“零下40攝氏度,都是冰天雪地。戴的都是大蓋帽,一碰耳朵痛得厲害。我是保健幹事,保部隊的健康問題,要動腦子。後來動員大家把毛巾拿出來罩耳朵,從三斤重的棉被弄一點棉花出來做耳套、做手套。穿的衣服冷,棉被一面是黃的、一面是白的,翻過來當大衣裹上。腳上穿的是部隊發的球鞋,凍壞腳的最多。我跟病人抱腳、暖手,用身體來護暖。”
陳良說,包括他在內的六名衛生員每天要負責治療上百位傷員。他不僅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給傷員吃,還想方設法克服藥品短缺帶來的困難。
陳良說:“特別是在第一線,在團的第一線,傷員比較多。上面抬下來,透過搶救也有搶救活的,但也有搶救不行的。最大的一個難題,我們上面的敷料都沒有。怎麼辦呢?把褲子撕了當敷料,大家為傷員都是全心全意。”
當時,陳良提出了防凍、防疫、治療精密分工等好點子被逐漸推廣。他所在的部隊先後湧現出楊根思、“冰雕連”等眾多英雄模範。陳良本人也多次榮立二等功、三等功,被評為二級工作模範,獲得朝鮮國旗勳章。
1952年,從抗美援朝戰場歸國後,陳良考入了軍醫大學。後被分配在原南京軍區總醫院神經內科工作。在工作中,他救死扶傷,視患者為親人,並撰寫了十多本神經科學專著,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上世紀九十年代,陳良從醫院離休後,和昔日戰友組成了“愛民醫療隊”。14年,足跡遍佈全國8省、40多個縣市,為10萬名患者送去免費醫療服務。
採訪中,陳老告訴記者,他希望當代年輕人能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為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黎明 楊偉東 王聰穎 報道)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