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口會議,揮師北上
霍瑋
夾金烏雲暗雪山,
紅軍遙望神山關。
征程百戰硝煙隨,
不過雪山無路還。
兩河戰略天下先,
開疆方向創業難。
夢筆埡口號悲壯,
星河搖動霜雪間。
“中企攝”重走長征路的隊員,天未亮啟行,至中午趕到兩河口會議遺址地的兩河口鎮。
兩河口坐落在夢筆山和虹橋山凹地處,兩條河流交匯於此,向北翻越夢筆山達到馬爾康卓克基,向東翻越虹橋山直通理縣雜谷腦,是進出懋功的主要交通要道。
兩河口會議紀念館正在裝修,我們還是進去,匆匆地觀看了遺址。從紀念館的史料中得到一些歷史。
紅軍一、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後,1935年6月18日,中央紅軍向懋功北部重鎮兩河口聚集。
24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率紅一方面軍主力達到兩河口。為統一戰略方針,確定紅軍戰略行動,中共中央決定召開政治局會議。25日,紅四方面軍的張國燾由雜谷腦翻虹橋山抵達兩河口出席會議。 26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兩河口關帝廟內舉行,會議決定兩軍會合揮師北上,以建立川陝甘根據地。
會議由張聞天主持,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王稼祥、博古、劉少奇、凱豐、鄧發、劉伯承、彭德懷、林彪、聶榮臻、林伯渠、李富春共16人。
周恩來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作關於目前戰略方針問題的報告,著重闡明戰略方針、行動方針和戰略指揮三個問題,強調兩個方面軍要統一指揮,集中於中央軍委。張聞天作會議總結。會議一致透過周恩來報告中提出的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並責成張聞天起草一箇中央政治局決定。6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兩河口會議確定了新的戰略方針,為兩個方面軍共同北上,進一步擴大蘇維埃運動指明瞭方向。
在長征途中,紅軍總指揮機構,為了總結經驗教訓,提煉成功路徑,一路上召開了許多重要會議,如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雞鳴三省”、扎西會議、白沙會議、苟壩會議、會理會議、瀘定會議(瀘定橋會議)等等。
紅軍的每一次會議都確定了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然而,在這些會議上,有兩次解決方向問題的會議最為重要,一次就是確定並鞏固正確路線在紅軍的領導地位的“遵義會議”,這次會議被稱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從此紅軍在毛主席的率領下 ,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
另一次會議那便是“兩河口會議”,這次會議確定紅軍北上抗日偉大戰略。
方向決定成敗,“兩河口會議”是在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兩軍慶祝會師之時召開的,會議否定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明確提出了北上建立陝甘革命根據地,以便領導和推動全國抗日運動的戰略方針。會議通過了《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兩河口會議為實現紅軍北上抗日和領導全國抗日運動的偉大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
當時,為了召開好這次紅軍長征途中重要的會議,紅軍高層在兩河口為迎接了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由工兵把一片荒坡開闢成會場,用沙土鋪平地面,在樹枝上掛滿了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雖然天下起了雨,大家從兩河口駐地往撫邊村步行3裡多路迎接,沿途上千名紅軍戰士集合列隊,在雨滴和山風中迎接這次會師。
隨後,召開了熱烈的歡迎大會,兩支紅軍領導人擁抱握手,久經患難,至此重逢,情緒之歡欣是難以形容的,大家並肩步向會場,沿途說說笑笑,互訴離別之情。
黨史上對兩河口會議是這樣描述:1935年6月26日,中央在四川懋功北部的兩河口召開會議。會議的召開是為了統一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會議正確分析了國內的政治形勢,強調堅持北上抗日的方針和黨對紅軍的領導。否定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明確提出北上建立陝甘革命根據地,領導和推動全國抗日運動的戰略方針。會議通過了《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
從以上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平淡輕鬆取得了勝利,其實,會議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因為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正確的主張是川、陝、甘三省廣大地區地域寬大,好機動;群眾條件好,漢族人口多;經濟條件比較優裕,能解決紅軍給養的地方,戰略方針即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岷山以北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首先佔領甘南,並強調兩個方面軍應集中指揮,指揮權要集中於軍委,這是最高原則。
這一北上抗日的正確路線,得到大部分參會代表的一致贊成。但後來張國燾提出錯誤主張,結果南下失敗,才不得不再次北上。
歷史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唯有遵循兩河口會議確定的北上方針,才有長征的偉大勝利。因此,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上,兩河口會議具有重要意義。
兩河口會議紀念館會議雕塑
兩河口會議紀念館
兩河口會議遺址關帝廟
兩河口會議紀念館
兩河口會議紀念館
夢筆山
夢筆山
兩河口會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