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之情,無疑是迥異常人又極為特殊的一種情感體驗。而歷經戰火淬鍊、承受生命之託的情感,又必是時空隔不斷、歲月不能摧的人間至情!
1984年3月的一天,地處福建省西部山區的寧化縣,入春後的寒意還未散去,一位身著舊式軍裝、精神矍鑠的老戰士懷揣心思走進這座閩西山城。
他是誰?小小山城在他的生命中有何意義?沉澱內心記掛無限的那份心思又是什麼呢?
閩西山城,道不盡的“紅色故事”
寧化縣,位於福建西部的武夷山東麓,東鄰明溪、清流,南接長汀,西毗江西的石城、廣昌,北接福建的建寧,是直通閩贛兩省的一大要衝。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寧化入列原中央蘇區的21個重點縣,成為紅軍長征的4個起點縣之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都在這塊紅色土地上留下了千秋不滅的足跡。
當年13萬人口的紅色蘇區寧化,為革命而犧牲的烈士高達6600人;跟隨毛澤東親率的紅四軍參加長征的寧化人數,達到當時全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前面提到的那位老戰士,正是時年67歲的開國將軍孔俊彪。他於1933年在寧化參加工農紅軍,次年隨部隊長征離開故鄉;新中國成立後,他是新中國四位寧化籍開國將軍之一。及至1984年首次返鄉,孔俊彪與夢縈魂牽的故鄉整整相隔了50年。
立於家鄉的土地上,老將軍的鼻嗅耳聞目視都是那麼親切。不費太多勁,他能如數家珍地指出這裡每條河流、不同街巷背後的一樁樁紅色故事。
不遠處,那座西門大橋依然矯健,如今是車水馬龍,一派繁忙。往前追溯,這座木橋名叫豬子壩橋。戰爭年代,喜愛“武裝”的女戰士在橋下為紅軍傷病員洗濯衣被,浸染衣被上的戰士鮮血將河水一遍遍地染紅。
同是這條小河,岸邊也是反動軍隊的屠場:許多被俘的革命烈士寧死不屈,五花大綁捆在河邊接受刀刑;人頭一顆顆落地,河水頃刻變成血河。
隔著幾條街,不遠處那座謝氏家廟,當年就是紅軍醫院。將軍清晰記得,這座家廟的東牆西壁、南窗北室,哪裡是當年的急診室、哪裡是醫院藥房、哪裡放置著簡易病床、哪裡又被滿身繃帶的紅軍傷員唱響著紅軍歌曲。
他還忘不了,這裡的紅軍醫生不僅救治紅軍或游擊隊傷病員,也免費救助當地的貧苦百姓。這裡的人們愛兵如子,他們將紅軍醫生稱作是“活菩薩”……
一陣山風吹過,將軍思緒回到了眼前。此次返鄉,將軍可不僅僅是追思過往那麼簡單。
將軍返鄉,“犧牲”戰友活現眼前
孔俊彪輕車簡從,走進寧化縣。家鄉熟悉的一草一木,讓他倍感親切。
晌午時分,當地幾位縣領導聚集縣招待所三號樓外,迎接這位家鄉的親人,原蘭州軍區副政委孔俊彪。
寒暄過後,縣委書記向將軍彙報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將軍聽的很仔細,不時地頷首或提問。聽完彙報,將軍又走向田野、走進農戶,邊聽邊看、體察民情。
逮個空擋,將軍轉身面向跟前的縣人武部政委周積源:“這次回寧化我只住兩天,有件要緊事請幫我立即去辦。”
將軍說,他的一位老戰友叫盧林根,與自己同為寧化縣城關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他倆一起參加紅軍;跟隨紅軍主力長征途中,在遵義一帶遭遇了激烈戰鬥,紅軍部隊傷亡慘重,戰友盧林根也屢負重傷。彌留之際,盧林根緊緊拽住孔俊彪反覆交代,你若活著回到家鄉,一定找到我的家人。“告訴他們我在什麼時候、戰死在什麼地方!”
回憶往事,將軍一臉的凝重。他對跟前的幾位當地領導說,鑑於當時的緊急情勢,部隊必須立刻開拔。臨行前自己對盧林根許下承諾,“一定將訊息捎給你的家人!”
沉吟片刻,將軍又開口道,這次是他50年後的首次返鄉,一定要兌現當年對戰友的承諾,找到他的家人傳遞訊息。他鄭重囑咐:“請你們幫我費心查查盧林根有沒有後人,我要見到他們!”
聽完將軍的叮囑,周積源立刻著人四處打聽。費了一番周折,瞭解到十幾裡外的連屋村有位名叫盧林根的老人,他的經歷與將軍描述的那位老戰友十分相似。
聞此訊息,將軍一行立馬上車,緊走慢趕來到連屋村。
草木掩映中,一幢土牆瓦房塗滿滄桑。老屋前門前,兩位老人瞪大雙眼相互打量,旋即快步上前。
“你還活著?”老將軍詫異萬分!
“您好啊,命大福大活下來了!”盧老漢也脫口而出。
兩位老戰友緊緊相擁,淚眼婆娑。周圍一圈人方才醒悟:連屋村的這位盧老漢,竟是一位功名在身的紅軍戰士!
遵義之戰,留下半世紀重託
幾十年前,孔俊彪和盧林根同在寧化角頭街出生、長大,一起在城關做了店員,又攜手加入當地工會組織、少共先鋒青工隊。
1933年,相差3歲的二人一起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同時擔任宣傳員、戰士。那個紅色歲月,他倆你拎漆桶我刷標語,又並肩穿越一道道敵軍封鎖線。可以說,他們既是老鄉更是戰友,歷經生死考驗的彼此情感自然十分珍貴。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同年9月,爆發於福建長汀的松毛嶺保衛戰與江西石城的阻擊戰,成為發生在閩、贛兩省的紅軍主力長征之前最後一戰。這兩場戰役,敵我雙方死亡枕藉、屍陳遍野,戰事之劇令人震撼。
1934年10月,孔俊彪、盧林根跟隨部隊踏上艱難險阻的長征路。其間,二人經歷的湘江戰役,是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一場苦戰,此戰勝敗關係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全州、灌陽,與敵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敵軍第四道封鎖線,堅決粉碎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是,中央紅軍也在此戰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全軍官兵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戰後的3萬餘人。
這場戰役中,盧林根舊傷未愈再添新傷。部隊輾轉至遵義境內的馬頭山時,盧林根傷情持續惡化,命懸一線。彌留之際,盧林根對孔俊彪含淚囑託:你若能活下來,一定回到寧化找到我的家人!
奈何情勢緊急,命在旦夕的盧林根被託付給當地一位農戶。不曾想,當夜再遭敵機襲擊。一陣狂轟濫炸後,盧林根再度負傷昏死過去。襲擊過後,奄奄一息的盧林根被當地農戶發現,獲得悉心照料。
傷體逐漸痊癒後,盧林根一心歸隊,卻怎樣也打探不到紅軍的訊息。思來想去,他沿著紅軍長征的來路一路乞討,期望遇到紅軍部隊或是離散戰友。整整兩年時間,一路無果的盧林根跋山涉水,滿心沮喪回到了家鄉。
忍辱負重,不露身份甘當農民
回家後的日子,過得真苦!盧林根重操舊業做起了店員,日子卻照樣難過。1941年,衣食無著的盧林根走進一戶人家做兒子。為討人心歡,他主動攬活,掃地、做飯、洗衣、種地一刻沒閒著。
終於等到1949年寧化縣解放,盧林根進了幹部訓練班,次年任糧食庫管員。按說日子有了些盼頭,不想兩年後的一天,盧林根重病住院未及辦理工作交接,而糧站又恰遇糧谷短缺,含冤的盧林根被免去了公職。
一年後,盧林根又連遭家人病故、房屋倒塌等厄運。陷於絕境的他,不得不投靠城郊鄉連屋村的親戚……
世間縱有萬般可能,一路坎坷的盧林根估計也很難想到,50年前被寄予重託的老戰友還能活著回鄉,還能同自己相見。
坐在自家老屋前,盧林根對著老戰友娓娓敘說。當初遵義離隊後,自己獲得當地鄉親的精心照料;但那時自己高燒不退,傷口大面積感染、惡臭難聞,“真是死的心都有”。但稍一轉念,盧林根想起了紅軍,想起身邊一個個倒下的戰友,想起家裡等待兒子歸返的老母親,他橫著一條心堅持下來。
找不到部隊、尋不見戰友,再加一路乞討患上瘧疾,跨越數省的路被盧林根走得磕磕絆絆。好在心中守著一份堅持,盧林根終於艱難走回福建寧化的家鄉。
想想那時一身的窘迫,再想想母親戳立門前端詳兒子的那副眼神,強忍淚水的盧林根啞然失笑。
將軍和當地領導也瞭解到,儘管境遇坎坷,盧林根從未向人透露自己的紅軍身份。一來是那時證明身份極不容易,二來他也不想給政府添麻煩。
幾十年來,除了自己的家人,十里八鄉的人們多半覺得盧林根就是一位尋常老農;他身上偶爾顯露的一道道傷痕,也只表明他一生糾纏過的無限艱辛。
不過,盧林根想的很明白,比起倒在戰火硝煙裡的那些革命先烈,自己經歷的這些苦和難實在算不得什麼!多少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靜聽田邊地頭蟋蟀的輕鳴,眼前一遍遍浮現驚心動魄的往事,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紅軍生涯成為盧林根埋藏最深的記憶。
老英雄遂願,留下不絕佳話
盧林根的一生固然不易,孔俊彪的經歷也是一部“大書”。
1933年,16歲的孔俊彪參加工農紅軍,從此戎馬一生。他追隨部隊走上二萬五千里長徵,一路突破多道敵軍封鎖線,挺進西康少數民族區,爬雪山過草地,歷盡歷經九死一生勝利抵達陝北。
此後的抗日戰爭,孔俊彪先後參加開闢太行根據地及著名的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他親身投入晉中、太原、扶郿、進軍西北等戰役和肅清殘敵匪特的戰鬥。
新中國成立初期,孔俊彪率十八兵團185師參與秦嶺戰役、成都戰役,轉戰陝、甘、青橫掃隴南蔣軍殘敵;更在1949年12月至1951年1月的西康雅安剿匪戰中,成功粉碎國民黨“固守大陸”最後堡壘的企圖,為人民解放軍進軍雲貴與西藏徹底掃清了道路。
西康雅安地區剿匪勝利後,孔俊彪先後任雲南省軍區政委、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副政委。1955年,孔俊彪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成為又一位福建籍開國將軍。
熟悉中外戰爭史的讀者都知道,許多戎馬倥傯的將軍也有至情至性的一面。在孔俊彪的心裡,那麼多革命戰友在戰火中倒下,一身功名化為身後的今日盛世,我們活著的人總要為他們做點什麼!而半個世紀前的遵義馬頭山,孔俊彪與盧林根的生死之別,以及老戰友的“臨終”囑託,他更是未敢淡忘。
也許是軍務纏身,或許還有其他未知的緣由,待到離休那一刻,將軍終於踏上返鄉路,只為心中的那一份情感與責任。
在寧化家鄉,在盧林根的老屋前,將軍知曉了老戰友隱姓埋名甘做“農民”的前後經過,內心異常激動。他挺立身板環顧四周,向當地領導和眾位鄉親鄭重表示:“我孔俊彪證明,盧林根是一位老紅軍,是我的老戰友,是共和國的有功之臣!”
將軍稍稍整理一下心緒,對現場所有人娓娓講述:在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路上的大小戰鬥中,盧林根幾度倒下又爬起來繼續向前,因為他和所有紅軍戰士一樣,心懷堅持革命的執著信念,“他的革命經歷深深刻在我的心裡!”
老戰友的一席話,讓盧林根老淚縱橫。當年在遵義臨危託付的那份心願,被孔俊彪鐫刻在心五十年,這份難以言表的戰友之情,是何等的珍貴!
他當即婉拒老戰友給予的資助,堅定表示:紅軍這個稱謂,在自己心裡無比神聖;參加紅軍鬧革命,這段經歷比什麼都值得珍重!
尾 聲
新中國成立幾十年,盧林根備嘗艱辛仍堅守初心,這份高遠境界的本身,就是一部真實生動的“好聲音”“好故事”。他的這段革命經歷,理該獲得珍視。經過幾番複核,盧林根的革命經歷被徹底證實,政府恢復了他的政治名譽,按政策給予他“紅軍待遇”。
按說故事至此告一段落,但在寧化縣、在三明市、在福建省,在更多人的心裡,他們的思緒沒有戛然中止。
戰火淬鍊青春,赤誠亮明歲月。孔俊彪和盧林根持續半世紀的革命至情,深深打動將軍返鄉現場的幾位領導和眾多鄉親;兩位革命功臣的傳奇經歷,引發更多人的共鳴共情。
烽火硝煙雖遠去,老區征程畫如春!八十年前的歷歷往事,為福建省寧化縣留下無數紅旗漫卷、一往無前的紅色記憶。小小寧化縣兩千平方公里的熾熱土地,鐫刻著孔俊彪和盧林根等無數有志兒女執著信仰、堅守初心,不懼犧牲、不謀功名,為革命事業義無反顧、甘於奉獻的生動故事。所有這一切,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代後人前仆後繼,繼續一場永無止歇的偉大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