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公元前207年,剛剛完成大一統使命,才僅僅15年的大秦王朝,因秦始皇的死,天下大亂,最終走向滅亡,秦王子嬰,向率先攻入咸陽的劉邦投降,秦朝二氏而亡!
很多王朝在敗亡之前,都會陷入無兵可用的狀態,而大秦滅亡的時候,控制的軍隊還有很多,嶺南軍團還有50萬大軍,這也是後人每每談及大秦滅亡時,越不過去的遺憾。
假如這些軍隊,全部回防,集結於咸陽,那大秦掃平群雄,重現榮光也未可知啊!然而這個可能性太低了?不說回不來,就是都回來也無濟於事,這是為什麼呢?說起來,這個鍋秦始皇背定了!
一.自信過頭的軍隊安排,遠水救不了近火的無奈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地方,是哪裡呢?當然是京畿地區,這個毋庸置疑。所以軍隊安排,當然是京畿地區最強,其他地方稍弱,這才符合邏輯!
可秦始皇迷信秦政,他堅信當地的部隊,足以應對些許的六國殘餘。為此他把大秦國的軍隊主力,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王離統帥的九原長城軍團,30餘萬,另一部分是趙佗統帥的嶺南軍團,50餘萬。
等到起義大軍,逼近函谷關的時候,卻無兵可用,要不是少府章邯,破天荒的腦洞大開,拉起了30萬刑徒倉促應戰,並率領刑徒大軍,硬生生的頂住了起義大軍,大秦國早就提前滅亡了。
等到危機之時,長城軍團也不得不參戰,好處是比嶺南近點,秦楚九戰,項羽大戰王離,絕其甬道,殺蘇角,擄王離,涉間自焚,只不過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這時候想要嶺南大軍,從嶺南迴防簡直是扯淡,不用說回去,就是大軍集結也來不及!
遠水救不了近火,是嶺南軍團不回防的直接原因!誰讓你這麼安排的?這個鍋秦始皇不背,誰背啊?
二.受嚴令任何情況不得回防,華夏情節的高大上
據野史記載,秦始皇曾經對趙佗和任囂,下過死命令,進駐嶺南的這50萬軍隊,無論中原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得回防,孫皓輝先生的《大秦帝國》也採用這種說法。
此種說法,確實是高大上,這50萬大軍回來,有可能會扭轉乾坤,但是華夏會從此失去嶺南,因為剛剛打下嶺南,人心不安,天下初定,一切還都是未知數,為了整合嶺南,建立華夏完世基業,才有此命令,這樣的秦始皇,這樣的格局,才稱得上千古一帝嘛!
高密小夥這裡保持中立,因為從秦始皇的種種言行,此人檔次之高,是有這個可能的,小夥罕見地不做評價了!我寧願相信這是真的!
秦始皇嚴令趙佗,嶺南軍團不得回防,是最高大上的原因!
三.秦政已失(死)傷人至深,不回才是繼承始皇衣缽
秦國為何會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突入六國,如入無人之境,六國軍隊,猶如砍瓜切菜,最大的優勢不是軍隊戰力,而是秦政。
有了秦政,才有了軍隊戰力。有功封賞,有戰心,打仗有糧,有保障!失去了秦政,誰還願意打仗,打仗沒得吃,沒得喝,打完了勝仗也得不到封賞!
假如秦政在,章邯的刑徒大軍會滅亡?帶九原主力參戰的王離,會全軍覆滅嗎?斷然不會!小夥不再沉默!
跟隨秦始皇多年的趙佗,自然知道他的心思,秦政就是他的生命,失去秦政的大秦,還有什麼回去的意義?
當然,這個鍋秦始皇不全背,但是他沒安排好後事,導致天下大亂,所以,這鍋他背一半!
秦政已失,是大局上的,嶺南軍團沒有北上的根本原因!
四.大秦軍隊化入嶺南,實際已經不存在了!
秦末動亂之時,嶺南初定,人心不穩,秦軍能離開嗎?小夥可以斷言,只要秦軍北上,嶺南必將動亂再起,到那個時候,嶺南大軍,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只能等死,這樣的仗,趙佗會打嗎?
而且,為了徹底保住嶺南,秦始皇移民百萬,秦人,六國故人,各色人等魚龍混雜,而且允許軍民通婚,導致這隻秦軍,基本上成了嶺南的,親信軍。
是大秦軍民,融進了嶺南大家庭啊!以這種方式,保住了嶺南永為華夏之地!
《資治通鑑.秦紀一》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為兵,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
實際上的嶺南軍團已經不存在了!大秦的主力軍南枝,已經化為了華夏百姓,沒有了啊!
秦軍化入嶺南,這才是真正的,高密小夥認為的,嶺南軍團想回防,也不可能回防的根本的原因!
這個鍋小夥願意和秦始皇一起背,這鍋背的雄壯,背得威武,是整個華夏的驕傲!
綜上所述:
1.軍力安排不當,遠水救不了近火是現實原因!
2.秦始皇嚴令不回防,是理想型的高大上原因!
3.秦政已失,沒有了根基,是大局失敗的根本原因!
4.秦軍化入嶺南,才是嶺南軍團,想回防也不可能回防的根本原因!
這一堆原因,導致了50萬嶺南軍團,根本不可能回防,大秦滅亡已是不可避免,這個鐵鍋,還得秦始皇自己背起來啊!趙佗心裡也只有苦澀而已!
本文純手打,各位有何看法?請積極發在評論區!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史記》《大秦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