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紅色影片 談難忘瞬間
行政庭黨支部 李奕萱
昏黃的天色中,古老的城牆下,一隊駱駝揹負著沉重的行囊踩過道上縱橫的車轍沉默地走來,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第一幕就是這樣展開的,猶如一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始終負重前行卻已啞然失語的古老的東方民族正在靜寂無聲中等待覺醒。《覺醒年代》全景展示了從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中國共產黨成立波瀾壯闊的歷史程序,生動再現了百年前中國大地上以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為代表的70後、80後、90後進步青年“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的精神風貌群像。
青是東方的顏色,春是一年的開始,一個嶄新的世界正躍躍欲試。“青春受謝,白日昭只。”自《楚辭·大招》始,中文詞彙裡第一次出現了“青春”。意即春回大地,草木青翠。但創造它不是因為迎接生命誕生,而是生者對往生靈魂的祭奠。青春從誕生伊始就以深沉的思念和沉靜的思考為底色,青春需要一顆勇敢的心,帶著對於往生者的追思,對生命終點的痛定思痛和對於生命意義的懷疑求索,去看世界本來的樣子。
青年毛澤東的出場是一場雨中的戲,角色沒有一句臺詞,在雨中奔跑過長沙街頭,經過身邊縱馬賓士計程車兵,驚散的行人,小販被掀翻了魚簍,滿地亂跳的魚,匍匐在地上的乞丐,插著草標被叫賣的女孩,坐在轎車裡冷眼看著這一切的富家孩子。鏡頭透過毛澤東的視角讓觀眾看到了民國真實的樣子,沒有鴛鴦蝴蝶派筆下才子佳人的風花雪月,只有普通民眾廣泛的真實苦難。青年毛澤東走過,看到,把一切記在了心裡,併為了日後改變這些不斷尋求出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它們相近卻各不相同,相遠又殊途同歸。劇中,陳獨秀送別延年、喬年兩個兒子時,送別的場景和兩位青年若干年後在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看守所遇害時的鏡頭來回切換。鏡頭閃回彷彿讓劇中人和觀眾預見到兩位青年的未來,為青春之中國,生於青春,死於青春。
《覺醒年代》的成功之處在於對於青年的理想信念的描述沒有采取簡單的說教,而是透過尋求精神力量在當代的投射,使百年前先進青年的精神氣質和當下年輕人的精神追求深度契合,從而引發觀眾廣泛的共鳴,進而去思索,青春究竟是什麼?青春不是年華,青春是一種心境,年歲增加並不能使它衰老,信念動搖、熱情拋卻,卻使它如墜暮年。青春可以是一首無字的歌,卻足以唱出由衷的喜悅,唯有真正心懷青春之人才會懂得。
責編:仇維
製作:李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