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講了廬江周瑜墓的幾個疑點,未看的可以前去檢視周瑜故里之爭一,其實廬江縣周瑜墓的真偽並不能說明周瑜是哪裡人,而舒縣在哪倒重要的多。
第二個爭議點:廬江舒人
《三國志》對周瑜故里的描述就四個字“廬江舒人”,這也成了現在廬江與舒城爭論不休的緣由。
廣泛認可的是《三國志》裡“廬江舒人”中的“廬江”當指廬江郡,舒是指舒縣。當時的廬江郡轄區寬廣,六安、合肥、潛山都是其管轄之地,當然其中也包括舒縣。
可見現在的廬江和舒城在漢朝同屬廬江郡,要分清二者區域劃分,就得從二地的歷史沿革說起。
據著名的古代地理專著、被譽為"千古絕作","海內奇書"的《讀史方輿紀要》(以下簡稱“紀要”)記載,舒城在“春秋時期是舒庸、舒鳩諸國地”,“古舒國,秦為舒邑,屬九江郡。漢高帝五年以舒屠六。文帝十六年分淮南(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廬江)為廬江國,封淮南屬王子賜為廬江王,都舒。元狩初復為郡,後漢建武四年李憲稱帝於舒,六年馬成拔舒,獲李憲,永康初黃巾攻舒,廬江(指廬江郡,下同)太守羊續破走之,興平初袁術使孫策攻廬江,建安四年孫策襲廬江取之,時郡仍治舒也。三國魏移郡治陽泉而虛其地。正始四年吳諸葛恪屯皖,欲圖壽春,司馬懿將兵入舒以御之。”,“漢置(設立)舒縣,廬江郡治(郡行政機構所在),後漢因(延續)之,”“晉仍置縣,屬廬江郡,宋因之。齊仍為廬江郡治”。
《讀史方輿紀要》截圖
諸葛恪想攻壽春,司馬懿領兵到舒縣禦敵,之所以到舒縣,因舒縣是潛山北上壽春的咽喉要道,這肯定不是現在的廬江縣城,而舒城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上世紀末,廬江、潛山、望江、嶽西、霍山北上合肥,舒城都是必經之路,可見“司馬懿將兵入舒以御之”中的“舒”當是現在的舒城。
《讀史方輿紀要》截圖
廬江名之由來即從漢文帝十六年分淮南為廬江國始,據“紀要”所記,廬江郡治從未設在廬江,是不是有點意外?事實就是此廬江非彼廬江,意外是很意外,但史實就是史實。
廬江設縣始於蕭梁開始,前身是“漢龍舒縣也”(“紀要”廬江縣條)。“龍舒城,縣(指廬江縣)西百二十里,漢縣,屬廬江郡,後漢永平初封許昌為龍舒候,邑於此,晉仍曰龍舒縣,屬廬江郡,東晉末廢”。
《讀史方輿紀要》截圖
上文被汪德生先生盛讚為權威地理總志的《大明一統志》也有“龍舒城在廬江縣西舊漢縣也”的記載。
《大明一統志》截圖
可見,古之龍舒即今之廬江,而舒城正是古之舒縣。之於現代有“專家”說舒縣是現在廬江,而舒城是古之龍舒城,顯然是錯誤的。而很多舒城人自稱龍舒是對歷史沿革的不瞭解的結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