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學習世界歷史,很是頭痛那些拗口的外國人名與地名,可奇怪的是有兩個外國地名記憶的卻尤為牢固。
“1453年土耳其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後,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兩個一前一後的地名放一起念比較押韻的緣故,這麼多年過去了,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林這兩個地名在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
當時只是死記硬背,除了知道從前的君士坦丁堡,後來的伊斯坦布林在現在的土耳其之外,其他的啥也不曉得。直到後來讀了《生而為王》系列圖書中《君士坦丁大帝和它的時代》那一冊,才知道原來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是大有來歷的。
君士坦丁堡的命名來源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君士坦丁大帝。他的全名是蓋烏斯·弗拉維烏斯·瓦勒裡烏斯·康斯坦丁烏斯,是羅馬轉換到基督教的第一個君主,被尊稱為君士坦丁大帝。
不管是在這個世界的何處,自古帝王家就充滿了雞飛狗跳的各種狗血事件,暫且撇開君士坦丁大帝的各種為政舉措不談,光是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就足以讓人看上好半天的熱鬧的。
他的父親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克羅爾是羅馬帝國的西部奧古斯都,這個位置相當於歷史上的皇帝。他是他父親的長子,卻被很多人認為是個私生子,只因為他的母親海倫娜不過是一家小旅店的女僕,怎麼看似乎都配不上他那身份高貴的父親。
在中國的帝位權利交替中,子承父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在羅馬帝國的繼承體系中卻不是這樣。
當時的羅馬實行的是四帝共治。東西各有一位奧古斯都,每一位奧古斯都配有一位凱撒作為副手。奧古斯都在一定年限後主動退位,兩位凱撒自動升為奧古斯都,同時會再次提拔兩位凱撒。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死的時候其實是有自己的凱撒的,那就是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賽維魯二世,不過不列顛的軍團擁立了為君士坦丁凱撒,從固有的傳統制度來看,君士坦丁的這一舉動無異於是一場篡位。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鬧騰了,君士坦丁的老丈人曾經的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密謀要幹掉這個女婿,誰想到關鍵時刻自己的女兒法烏斯塔還是向著丈夫不顧老爹的。
陰謀最終還是破了產,而君士坦丁也趁機宣佈馬克西姆為國家公敵,自此打破了一直以來羅馬四帝共治的皇朝意識形態。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而並非野史,我們或許可以認為沒有法烏斯塔那關鍵的抉擇就不會有歷史上的君士坦丁大帝。然而在二十多年後也正是因為她,君士坦丁家裡又上演了一出後母殺繼子,之後又被丈夫處死的家庭倫理大戲,據說這次還牽連了其他一大波家庭成員和朋友。
後院的不寧靜引發了更大的風波,羅馬的居民對其謾罵不休,以此來發洩心中的不滿。再加上那時帝國經濟、文化重心已經東移,君士坦丁終於下定決定要興建一座屬於他的勝利之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遷都拜占庭,並進行擴建,後將其改名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的伊斯坦布林。
《生而為王》系列圖書中《君士坦丁大帝和它的時代》,論篇幅其實只能算是一本歷史人物小冊子,講述的卻是一場歷史中的大戲碼。
除了君士坦丁之外,還有埃赫那吞、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愷撒、克利奧帕特拉、奧古斯都、尼祿等歷史上那些曾經在歷史上叱吒風雲皇帝陸續在此係列中登場。
每一冊都由著名的歷史研究者編寫,篇幅雖然短小但內容絕對豐富,語言精彩且不繁瑣。或許因為時代的緣故歷史曾經對他們中的一些人有過偏見,但在閱讀完這一系列圖書之後將會對歷史上的他們有一個更全面的認知。
我是@小狐女的狐言狐語,一個喜歡閱讀、碼字、手工、美食,希望快樂充實度過每一天的人。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評論轉發,一起探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