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一部手機知天下,每天有大量資訊充斥在自媒體平臺上,無論“吃瓜”看新聞,還是業餘充電學知識,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但面對鋪天蓋地的資訊,我們要懂得辨真偽。
鄰居有個妹妹,跟著減肥達人的短影片學減肥,達人說按她的餐譜配點營養品,倆月能瘦30斤,達人就這麼做到的,妹妹堅信不疑,按達人的減肥餐低碳低脂飲食,沒兩天,腿發軟眼發黑,頭髮開始大把掉,還有低血糖症狀,家人及時制止,才沒出事。
悠悠想學時間管理,看網上有專家說,先做重要的三件事,工作效率高。也有專家說,先做容易的事,先易後難有成就感,做難的事情有信心。悠悠迷茫,不知道聽誰的對。
資訊漸欲迷人眼,總有打動你的那一款,眼花繚亂的資訊,充斥在我們身邊,我們不能盲目相信,拿來就用,真知需要求證和實踐。
《學習的方法》是190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的傳世之作,為幫助青年們建立正確積極的學習和研究的態度和方法,少走彎路,重燃學習和研究的激情,卡哈爾在書中傳授大量經驗,以極其嚴謹認真的態度,結合當時科學研究領域現象,從認知陷阱到研究所需的素養、方法技巧以及論文撰寫和婚姻觀等都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提供了方向。
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但今天讀來依然適用。其中在“科學研究的幾個階段”那一章,說到研究者獲取科學真理的幾個必要步驟。
總之,研究者獲取科學真理的幾個必要步驟的詳情和順序如下。
(1)用果斷、清晰、高度精確的方法觀察客觀事實。
(2)用實驗的方法在各種必要的新條件下觀察產生的現象。
(3)批判和排除錯誤的假設,給所研究的現象總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將後者歸結到某種普遍法則或定律之下。如果可能的話建立一個物理化學的圖解或者模型。
(4)不停地重複實驗和進行新的觀察,直到假設得到完全證明為止。
(5)與事實資料不符的假設應馬上放棄,然後用一個經得起嚴密的客觀分析的假設來取代它。(6)假設雖已經被證實,也要把它放到其他環境或者學科中去檢驗其效應。
由上可看出卡哈爾搞研究嚴謹負責的態度,觀察事實——實驗驗證——批判性查驗——排除錯誤——重複驗證——不同環境中再驗證。
我們也許此生無望當科學家,不搞什麼研究,但這套方法依然適用於任何知識的學習。無論總結人生經驗,還是向他人學新知,我們要有如上的學習態度,不斷實踐得真知,而非聽風就是雨。
當你總結出一個觀點或方法,或者得到別人的方法,首先“觀察事實”,這個假設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具體怎樣用?有誰這麼用過嗎?效果怎樣?
批判性看問題,反面考慮,如果不這麼做會怎樣?有沒有相反的例子?如果有,排除這個假設。如果鄰家妹妹願意和評論區的人討論,有誰這麼用餐成功過的嗎?或者有沒有失敗堅持不下去的情況,減肥餐為什麼這樣搭配?有相關的書籍或專家的科學驗證嗎.....也許會得到更多經驗,不偏聽偏信傷害身體。
當基本認定這個假設,就要多實踐運用,這個方法效果怎樣?什麼情況適合,什麼情況運用不適合,對什麼人有效果,對什麼人沒效果,為什麼?層層深挖,追究本質原因,直到讓真知更加完善和科學。
在科學家研究過程中,自是要更多的觀察和實驗,不斷檢驗,關鍵要對自己的研究有批判性思維,站在自己的對立面,試圖推翻假設,還有哪些站不住腳的地方,排除錯誤後再提出新的假設,再在不同情況下或跨學科重複驗證,最終得真理。
作為普羅大眾,我們可以學到的是,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真知,“話不可亂說”,從得出結論那一刻,就要不斷實踐求證,以開放性態度自我批判,還有沒有別的不適用的情況,在不同環境下驗證結論,最後才能確定它的合理性、正確性和可操作性。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媽媽把孩子從優秀誇到不及格”,講的是媽媽信奉誇獎教育,孩子本來很優秀,每天誇孩子,說“你是聰明的,你是天才,你做什麼都能成....."結果孩子壓力大到厭學,最後成績一落千丈。
作者總結觀點:孩子不能誇,做出成績也要平淡如水沒反應,還拿奧運冠軍楊倩的媽媽舉例子,說楊倩媽媽在日常教育楊倩時就不怎麼誇,得冠軍後也很平靜,所以誇獎教育要不得。
文章評論區便有很多人附和,“一直誇孩子會驕傲”、“有成績是應該的"、"誇他不知道天高地厚”......吾不敢苟同,這有點以偏概全。
“不該誇孩子”這個資訊,我們要追究為什麼,為什麼要誇孩子?怎麼誇才對?不誇孩子會有啥結果?別人的孩子適用?什麼環境下適用?多大的孩子要多誇?多大的孩子不用誇?於我家孩子反應如何?實踐情況怎樣?怎麼誇能激發動力?怎麼誇會有壓力?搜尋相關主題,讀相關書籍,探索實踐論證,而非一兩個例子就能得出結論。
誇獎孩子是為鼓勵孩子、認可孩子,孩子被肯定會更自信、更努力。誇獎沒有錯,關鍵是誇獎的方法是否合適。如果一味強調結果的誇,很有可能讓孩子有壓力,媽媽只看重成績,考不好就不敢跟媽媽說,媽媽每次誇完,孩子都緊張,因為她總是說,“這次第五名,下次你能進前三”"寶貝你作文寫得真棒,你要每天寫日記,將來當作家。“孩子苦不堪言,你的誇獎附加更高的要求,他力不從心,慢慢地孩子開始牴觸學習。
誇讚要重在誇過程,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成績是努力的附帶結果,側重誇努力,孩子就會更加重視努力,願意更多的嘗試,不被結果束縛,敢於挑戰能力之外的事。
誇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給孩子更高的要求,可以表達期望,但表達要籠統,不要太具體,比如“下回進前三”,太具體的目標孩子有壓力,你的誇獎還不如沒有,而是說“你以後會越來越棒”,這樣孩子更樂於接受。
任何事情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再到不同情況去檢驗再迭代,為什麼那次誇他很開心,這次他就不耐煩?情況不同方法也要跟著變嗎?實踐檢驗知識,切忌盲信盲從,當多種情況下方法依然適用,即得真知。
《學習的方法》雖是卡哈爾寫給科研工作者的經驗之談,但它廣泛用於任何學習,向科學家致敬,向卡哈爾致敬,但願每一位愛學習的人,都能從中吸取到學習的方法,少走彎路,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