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學得河流應該是什麼顏色的?
很多人會回答,河水是沒有顏色的,河流當然也沒有顏色的。
但是當你的孩子問你,河流是什麼顏色?
你該怎麼回答,是耐心解釋,還是粗暴回答。
其實河流在孩子眼裡,可能是粉色的,也有可能是藍色的。
孩子之所以有這些答案,都源於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在圖畫書刊裡對河流的印象。
小孩子天真幼小的心靈裡,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幻想,這些天真稚嫩的小純真,是孩子獨有的魅力所在。
可是人總要長大,長大後發現這個世界和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這時候,父母該怎麼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安全又開心地走向現實?
“媽媽,老師說河水不應該是粉色的,應該是藍色的?”女兒回到家就很不開心地和我嘟囔。“老師說我畫錯了!”
這是《好媽媽勝過一個好老師》裡面的一個小故事。
故事裡的女兒喜歡畫畫,恰巧幼兒園開設有繪畫班,媽媽就給她報名了。
剛開始,女兒都是興致勃勃地創造她的畫作,不得不說,女兒對繪畫真的是有天賦,天馬行空的畫作裡,都是孩童的靈性。
可是漸漸地,媽媽發現孩子畫筆下的靈性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滿匠氣的標準的圖畫,女兒被老師固定成了模板。
直到有一天,女兒從學校回去,說了開頭的那句話,媽媽愣住了。
隨後,媽媽選擇了用實物來代替說教的方式,教育孩子。
媽媽拉著女兒,去看水的顏色。
媽媽把水倒在碗裡,問女兒:“見是什麼顏色?”
女兒回答:“白色的!”
媽媽笑了笑,想了一下,又把水倒在了塑膠桶裡,“再看一下,水是什麼顏色?”
女兒疑惑地回答:“紅色?”
媽媽索性塑膠桶裡的水倒進水池裡,說出了答案:“水其實是沒有顏色的,你看水是不是透明的清亮的?”
女兒立馬高興地說道:“水是透明的,那河流也是透明色的了。”
媽媽把孩子拉到桌子邊,指著畫筆問,“你看有哪個顏色是透明色的?”
隨後對苦惱的孩子說道:“沒有誰規定河流就得是藍色的,因為透明色是沒有一支畫筆畫得出來的,所以河流可以是藍色,也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歡。”
“河流可以是藍色的,也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歡!”這句話大大撫慰了孩子對真實世界的不安,也讓孩子推開了一絲真實世界的大門。
外面的世界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但是隻要有爸爸媽媽在身邊,孩子的內心時刻安定著,也能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
所有孩子敢於對世界有觀望的衝動,都源於家庭中給他,滿滿的安全感。
孩子只有在家庭裡,獲得安定感和信任感,才會以家為原點,慢慢向外探索。
慢慢地從家裡,到家的周圍,逛過小區的花圃,
走過公園的石子路。
進入周邊的小學,開始了識字,進入了知識的殿堂。
走向了初中,有了小小的判逆期,渴望獨立,想離開家,離開父母身邊。
然後一步步,走得越來越遠,離父母也趣來越遠。
直到腳下走過了千山萬水,丈量了五湖四海。
可是心卻開始,回到了最初的起點。
那是每個人最初的起點,最原始的安全感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