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和摯友聊起育兒的話題,感觸頗深。
她們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剛上小學二年級,老二還在襁褓中。每天的生活都是雞飛狗跳,全身心照顧老二,就沒空關注老大,只恨不能分身。
偶爾騰出空陪老大寫作業,還被氣得火冒三丈。說到這時,她彷彿打開了話匣子,不禁開始跟我吐槽起來,寫作業三心二意,上課分心走神,成績不理想……
一邊說,一邊忍不住嘆氣。
我問她,對孩子的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她一時之間答不上來,想了一下才說,六歲前主要都是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六歲上學後才開始真正的教育吧。
我又繼續追問她,六歲前是怎麼培養孩子的。
她好像也說不出具體的做法,只是堅持著一個觀點,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確保安全。
這樣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並不少見。大部分父母都認為孩子的教育起點是在學校,但實際上,真正能夠為孩子的人生奠基,影響孩子未來的卻是在六歲前!
01
美國兒科醫生史比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從孩子出生後第二天才開始管教的話,你就晚了一天。”
他主張,從孩子出生後教育就開始了,父母需要對其進行有目的性地引導。
很多人認為這種觀點會不會過於誇張了?孩子剛出生,能懂什麼呢?
其實不然!兒童在出生時,大腦的重量僅約為成人腦重量的25%,此後只需要兩年時間,兒童的腦重量就能達到成人的75%。
同時,大腦神經元突觸也將在六歲前進行瘋狂連線,搭建神經通路,最終形成龐大的神經網路。
神經科學證明,神經網路越發達,大腦也就越聰明,學習能力也就越強。
而神經網路的搭建離不開各種感覺刺激,也就是說,六歲前讓兒童接觸豐富的視聽嗅味觸前庭本體等感覺刺激資訊,就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神經網路,未來更聰明。
但現如今,兒童的成長環境和家長的帶養方式,極大程度地限制了他們獲得各種感覺刺激的機會,以至於在長大後出現了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
02
前段時間,我們接觸到了一個六七歲大的孩子。
父母把他送去小學後,孩子多次因上課分心好動、不聽指令、不能融入集體、學習能力差等被老師叫家長,最後沒辦法只能退學處理。
這些問題並非在學齡期才顯現出來,父母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了,只不過他們認為孩子只不過是“調皮搗蛋”,等長大有自制力就好了。
而回顧孩子六歲前的成長方式,父母提到因為常年忙於工作,孩子一直由老人帶養,自己很少操心。
六歲前的“敷衍養”,讓父母在孩子六歲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並且還不一定能夠保證孩子能夠順利改善這些問題。
在兒童“潛能遞減法則”中,日本早教專家木村久一曾這樣比喻——
“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成人;
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成人;
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
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
圖源網路 侵刪
其實不難理解,在兒童成長的31個主要敏感期中,其中有87%的敏感期都出現在六歲以前。
這些敏感期的作用,就是生命本能地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探索世界,認知世界,發展能力。
如果父母能夠有效利用0-6歲兒童成長的關鍵期,採取正確的教育措施,就能事半功倍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及習慣,為未來各項能力發展奠基。
有些學齡期的孩子自信優秀、學習能力強,能夠快速融入集體,而有些孩子卻語言表達差、學習困難、膽小不自信,這些差距和六歲前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而在未來,這些差距還將逐漸拉大。
03
那麼,六歲前到底應該怎麼養育?其實,父母只需記住這十二個字——適度放手,科學帶養,深度陪伴!
★ 適度放手,切忌溺愛和包辦
兒童從出生起就具備了對外界環境不斷探索的能力,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他所接觸到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感覺刺激,能夠為大腦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幫助打通神經通路,從而促進大腦建立神經網路系統。
因此,父母和帶養人一定謹記“不包辦、不代辦、不溺愛”的原則,不要盲目限制兒童自由活動,適度放手,讓孩子從環境和大自然中獲得豐富的刺激資訊,茁壯成長。
★ 摒棄陳舊的帶養思維和方式,科學養育
結合兒童成長敏感期,為孩子創造適宜的成長環境,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協助孩子激發內驅力,將能力發展最大化。
同時,不要輕信“貴人語遲”、“孩子長大就好了”等一些陳舊思想,一旦發現兒童存在生長髮育問題,一定及時帶去醫院查詢原因,干預治療!
★ 父母深度陪伴,旁人不可替代
父母深度陪伴,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未來更有自信心和安全感,敢於探索,善於探索,並從中汲取更有益於生命發展的營養。注意,這一點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六歲前,或許我們看不出孩子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但六歲後,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不同地基所蓋出的大樓也將呈現出天差地別的樣子。因此,每一位父母都必須要重視兒童六歲前的時光。孩子的教育,也不應該從學校開始,而是應該從出生後的家庭中開始,從父母的一言一行開始!
關注【老嶽講感統】【明途父母學堂】公眾號,瞭解更多感覺統合知識和科學的育兒技巧,幫你改善0-12歲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語言發育遲緩、膽小愛哭黏人等等感統失調問題!#育兒##老嶽講感統##教育##感統失調##兒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