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曾說:“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記自己,去傾聽他人心底的沉默。”
傾聽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們在傾聽他人的時候,首先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不帶成見地去感受對方的變化,我們需要全身心去傾聽。
盧堡森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中,告訴我們4個關於如何正確傾聽的方法?
第一、用心去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管別人帶著怎樣的情緒跟我們說話,我們都要有耐心去觀察發生了什麼事,聽他們的言外之意是什麼,體會他們有什麼感受,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可以為他人做什麼。
在《都挺好》裡,明玉在被提拔為總經理的時候,因為蘇大強患有老年痴呆而毅然辭職回家照顧他,很多人覺得惋惜甚至覺得不值得。其實,明玉一直缺愛,小時候爹不疼媽不愛,後來蘇大強患病了,很多無意中的動作裡讓明玉感受到了愛。
她一直在努力拼事業,也在努力救贖那個曾經被虧待的自己,她辭職也得到了男朋友的理解和支援,其實,她那個時候已經有錢有能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她當時需要的就是那份家的溫暖和愛,她男朋友也很理解她,心疼她,雖然那個春節只有他們三個人,但明玉覺得那是她過得最幸福的一個年。
第二、在傾聽他人的需要後,我們要及時反饋,把我們理解出來的看法表達出來,這樣做,既可以讓他人知道我們是否理解到位,也能讓他人從我們的反饋中更加了解自己。
在非暴力溝通中,盧堡森博士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方式來反饋,這樣有遺漏的地方,他人可以補充。
比如:“你很沮喪?你希望得到我的關心是嗎?”
而不是“你心情不好嗎?怎麼樣了?”
在跟他人反饋時,我們的語氣要溫和,要關心他人,學會與人共情。如果不被理解,我們需要只專注於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他人的語言只是表達了他的需要和請求,不必為他人的過激言辭分析自己或者對方的過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被傷害。
第三、對他人保持關注狀態,不要過早提及他人的請求,要讓他人充分表達自己。通常情況下,對方得到充分傾聽了,感受到了別人的理解了,我們相處的氛圍會變得比較輕鬆,他也會停止說話,我們可以詢問:“你還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嗎?”
在《知否》中,周大娘子被小鄒氏欺壓,明蘭去拜訪她,她因為誤會明蘭也像其他人一樣捧小鄒氏,讓明蘭等了許久都不出來見,反倒小鄒氏跑到大廳見她。
明蘭馬上說自己要走了,一路上她也說小鄒氏做得不對,這些話一直關注著她們狀態的周大娘子身份的嬤嬤聽見了,馬上請她到周大娘子房裡。
在房裡明蘭耐心傾聽周大娘子的難處和不開心,周大娘子感受到明蘭對她的理解,也聽了明蘭的勸,開開心心生活,兩人也因此成了鐵閨蜜,一起度過了很多難關。
第四、如果我們自己身處痛苦無法及時調整狀態來傾聽他人,那麼,我們首先需要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都是凡人,不要過分要求自己做一個完人。然後,勇於把我們的請求大聲說出來。
比如,本來就滿身疲憊回到家,還看到家裡的碗筷都沒有清洗,可以大聲說:“我工作很累很痛苦,不想過問這些了,我需要安靜需要休息。”
儘量別說什麼責怪的話,只要把自己的請求說出來就好。
最後,如果對方的狀態也很差很不好,那就換個環境吧,大家都需要時間和空間太調整,等心靜下來了再說。
在《婆婆的鐲子》中,劉茵無意中把婆婆送給舟欣的傳家寶鐲子換回來了,把假鐲子放在了舟欣那裡。大家知道後都覺得劉茵偷了鐲子,石頭和劉茵也因此吵架。
那晚下雨,劉茵吵完離家出走,石頭體會到劉茵的委屈,撐著傘出去找她,並疼惜她的無助,兩人又和好了。
這個過程中兩人都是痛苦的,石頭因為媽媽送了假鐲子和大家說劉茵偷而生氣,還為了劉茵受了這麼委屈不跟他訴說而生氣,而劉茵也因為收了假鐲子和被人懷疑而生氣,後來石頭心疼老婆,矛盾才得以化解。
說了這麼多,那麼傾聽有什麼好處呢?傾聽能讓我們身心痊癒,可以使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好,也能讓我們說話的時候更加有趣,還能讓我們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化險為夷。傾聽也可以讓我們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