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波瀾壯闊的活劇,而廣西則是這一場活劇的重要舞臺。為了推翻專制腐朽的大清王朝,孫中山和他的戰友們組織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其中在廣西及其周邊就策動了四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孫中山在桂林獨秀峰下的王城設立了北伐軍大本營,在這裡整頓軍隊,並會見了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奠定了“以俄為師”的思想基礎。
在此期間,孫中山不斷地出巡廣西,為廣西的經濟建設和交通發展描繪了一個宏偉藍圖。沿途中,他不停地發表演說,宣傳革命的道理,激勵民眾打倒軍閥,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團結奮鬥。
一百年過去了,廣西的山山水水之間,至今依然留存著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曾經奮鬥過的足跡,到處都回蕩著他那宏亮的聲音。
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國勢衰弱,社會動盪不安,民族危機加深,致使各地的民怨四起。
而反觀我國的東鄰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國力日漸增強。一時間,前往日本去探索富國強兵之道,既可以逃避清政府的追捕,又可以繼續進行政治鬥爭,成為了當時中國熱血革命者的嚮往,其中也包括孫中山。
早年的孫中山
在那段時間內,日本成為了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維新派和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也在日本開展活動。在這裡,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勢力逐漸壯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海外傳到國內。
1902年4月,章太炎和馬君武等人約定,定於明朝崇禎皇帝自縊之日在東京舉行“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以此來緬懷明末抗清鬥爭,鼓動反清革命的鬥志。
章太炎負責起草宣言書,並刊登在了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的機關報中國日報上,這份宣言書如同一顆重磅炮彈,讓孫中山看到了它的威力。在亡國滅種之際,這也是人們最容易接受的口號和最直接的手段。
這一年的12月,孫中山在即將離開日本遠赴越南河內的前夕,秘密召集馬君武等人商議,要求他們利用元旦期間留學生團拜的機會,積極演講反清革命的真理。
馬君武
馬君武的畢生都在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鬥爭,始終擁護孫中山的革命真理,他既是一個革命家,同時也是一個教育家,孫中山曾經對他有著很高的評價。
1903年1月29日,這一天正是農曆的正月初一,上千名中國留學生在位於東京的中國留學生會館聚會,舉行新年團拜禮。隨後,馬君武走上演講臺,指著清廷公使蔡鈞怒吼道:“專制、殘暴、賣國求榮的清王朝腐朽不堪,早已喪盡天良,若不推翻,天理難容。”
這一番演講震醒了國人,面對清廷的權貴勢力,馬君武公開呼籲大家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同時也道出了孫中山的心聲。從此,歷史記住了這個時刻,記住了廣西留日學生馬君武,“用革命推翻清王朝”成為了中國留學生們公開議論最多的熱門話題。
與此同時,《蘇報》用了大量的篇幅,刊載了這次公開演講“反清革命”的特大訊息,並發表了來自全國各地寄來的喝彩之聲。
此時,正在越南一帶活動的孫中山得到訊息後,興奮地說道:“(馬)君武果然不負厚望。”
在中國近代史上,兩廣(廣東、廣西)聯手曾經掀起過一次又一次大波瀾。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洪秀全從廣東來到廣西,聯合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等人在廣西桂平金田發動農民起義。
康有為多次來到桂林組織聖學會,創辦廣仁報,舉辦講座,宣揚變法思想,大造維新輿論,也曾得到了岑春渲和唐景崧的鼎立支助。
幼年時期的孫中山經常在家門口,聽參加過太平天國起義的老戰士講述當年的戰鬥故事,可以說,孫中山革命思想的起源,正是來源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洪秀全在廣西發動太平天國起義的壯舉,在孫中山幼小的心田種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長大成人以後,他以“洪秀全第二”自居,決心推翻大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一個自由平等、民富國強的中國。
1885年爆發的中法戰爭,對孫中山的影響也很大,當時只有19歲的孫中山對廣西軍民英勇抗擊法國殖民者的事蹟甚為稱讚,他說:“餘自乙酉中法戰爭後,始志於革命,予自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建立民國之志。”
當孫中山從日本赴河內時,結識了身在河內的愛國華僑黃隆生等七名廣西籍人士,併成立了興中會河內分會,準備在廣西組織起義。
根據史料中記載,據統計在1887年,廣西全省人口有750萬,耕地面積卻僅有896萬畝,而地方官僚和土司豪紳大肆兼併土地,霸佔了大部分的民田。
除此之外,廣西的地方財政一直以來都是入不敷出,1900年的庚子賠款更是雪上加霜,又將30萬兩白銀攤派到了廣西民眾的頭上。就連當時的廣西巡撫黃槐森都看不下去了,憤怒地說道:“廣西民貧地瘠,羅掘已空,民力斷不能支。”
廣西民眾失去了土地,又遭到了連年的災荒,忍飢挨餓也就罷了,再加上朝廷派發的苛捐雜稅,迫使他們除了加入造反起義的隊伍,沒有別的選擇。
廣西的農民起義大多都是以會黨牽頭的,當時的會黨主要有天地會、三點會和三合會。所謂三點會,就是由“瀎滿清”三個字的三點水而來的。廣西風起雲湧的會黨起義,由三點會的首領李立廷正式拉開序幕。
李立廷是廣西省陸川縣人,他以廣交好友、性格豪爽、喜愛武術、嫻玩拳棍而聞名鄉鄰。在光緒二十四年(即1898年5月4日),李立廷聚集了會黨2000多人發起舉義,攻佔了陸川縣城,並活捉了陸川知縣。
這件事情一經傳出,隨即北流、興業、容縣等地的會黨武裝紛紛做出了響應,他們分別攻佔了北流、興業、容縣縣城。
頓時,會黨的聲望大振,李立廷趁勢聚集了數萬人馬,對外號稱“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兵臨鬱州,並波及到潯州和梧州兩地。
1904年,廣西境內的會黨和遊勇起義高漲,勢力逐漸遍及到了全省範圍,甚至擴大到了湖南和貴州邊境。他們先後控制了慶遠、南寧、梧州、思恩、柳州等廣大地區,形成了南寧和柳州兩個中心。
從1902年到1905年間,廣西會黨起義一起緊接著一起不斷上演,“反清復明”、“劫富濟貧”、“官逼民反”的旗號隨處可見,“殺貪官”、“殺皇帝”的吶喊聲,也傳遍了四面八方。
不久後,會黨起義遭到清政府的殘酷鎮壓,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先後被清軍逐個擊破,餘部撤退到了貴州和雲南邊界,繼續高舉反清的大旗。
廣西的會黨起義震驚了朝野,孫中山倍受鼓舞和啟發,他從中看到了革命潛在的力量,看到了革命大業成功的希望,並說道:
“從最近的經驗中,可清楚地看到,清朝軍隊在任何戰場上都不足與我們匹敵,目前愛國分子在廣西的起義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他們既然有出奇的戰鬥力,那麼如果給予足夠的供應,誰還能說,他們無法從中國消滅清朝的勢力呢!”
1905年6月30日,革命團體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在日本東京聯合發起召開了中國同盟會籌備會,全國十七個省的代表70餘人參加。廣西留日學生馬君武、鄧家彥等7人出席會議,成為了首批同盟會的會員。
在會議上,眾人推舉黃興、馬君武、陳天華等人負責起草同盟會章程。
這一年的8月20日,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廣西人士除了參加籌備會的7人外,又增加了曾彥、歐晃兩人出席會議。大會通過了同盟會章程,選舉孫中山擔任總理,設立執行部、司法部和評議部三個部門,馬君武、鄧家彥分別被選為執行部書記長和司法部部長。
同盟會成員
到1905年,廣西學生加盟同盟會者已有31人,以馬君武為代表的一批廣西籍革命志士在籌組全國性革命政黨同盟會的過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06年1月,同盟會領導人黃興從香港潛入廣西,在民眾和清軍中秘密發展了一批會員,同時建立了廣西境內第一個同盟會組織。
這一年的12月,同盟會廣西分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劉崛擔任會長兼主盟人,分會在日本吸收廣西留學生和華僑入盟44人,第二年則發展壯大到了120人。
不久後,同盟會香港分會在梧州大南門外文明書閣和河州大津江廣享號設立通訊聯絡處,並派劉古香、張鐵臣到柳州,在弓箭街開富貴升客棧和一樂也俱樂部,這也成為了當年同盟會秘密活動機關的集會地點。
1907年3月4日,孫中山率領同盟會骨幹胡漢民等人從日本來到越南,隨後又電召黃興前來,在河內甘必達大街61號設立粵桂滇三省起義領導機關,準備在廣西邊境發動武裝起義。
孫中山選擇了廣西作為武裝起義的地點,還積極發展當地的王和順、黃明堂等廣西會黨首領加入同盟會,並對他們委以重任。
至此,各路英雄風雲際會,山雨欲來,一場反清革命的烈火即將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