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繼續說紅樓四俠,之前說了醉金剛倪二,今兒說馮紫英。
馮紫英是神武將軍馮唐之子,與薛蟠、賈寶玉等都是王孫公子,幾人常有來往,走得很近,因馮家與賈家等應是世交,屬於同一個陣營。
脂硯齋既然將馮紫英歸為紅樓四俠之一,自然有他的道理。
馮紫英第一次出場,就做了一件好事,他為秦可卿推薦了名醫張友士,這人是他幼時從學的先生,學問淵博,醫理極深,能斷人生死。
馮紫英見賈珍面有抑鬱之色,得知是因秦可卿之病心理著急時,便推薦了住在自己家的張友士,且回到家就跟張先生說了此事,可見馮紫英是個熱心腸的爽快義氣之人。
後來張友士為秦可卿診脈看病開方子,賈蓉看了方子,說他“高明的很”,就連秦可卿貼身服侍的婆子,都說他診病如神,從張友士對秦可卿脈息的診斷可知,他的確是精通醫理的。
馮紫英再出場時,就是在秦可卿出殯之時了。他代表馮家,也來送殯。雖然他推薦的名醫最終未能挽救秦可卿性命,但這怪不得他,正如秦可卿對王熙鳳說的,“治得病治不得命”,懸樑自縊是她註定的結局。
馮紫英是王孫公子,但他卻不是薛蟠那樣的紈絝子弟,他頗有膽量和俠義之名。薛蟠生日宴客一回,馮紫英又一次出場,對於他的出場,原文是這麼說的“只見馮紫英一路說笑,已進來了。”脂硯齋這麼批道:一派英氣如在紙上,特為金閨潤色也。
馮紫英一路說笑著來到薛蟠這裡,而且來到後,就笑著和在座眾人打招呼“好呀,也不出門了,在家裡高樂罷。”這一連串的神情動作語言,將一個為人豪爽快意恩仇的英俠寫的躍然紙上。
馮紫英可不只是豪爽義氣,他一請便到,沒有任何架子,談笑自若,他還是個嫉惡如仇,有勇有謀的義俠。
席間眾人見他面上有青傷,問是何故,是否又和人揮拳了。馮紫英便笑著說出一段故事:從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兒子打傷了,我就記了再不慪氣,如何又揮拳?這個臉上,是前日打圍,在鐵網山教兔鶻捎一翅膀。
由此可知,馮紫英是個好使拳棒的英俠,經常和人揮拳打鬥,他能把仇都尉的兒子打傷,可知他並非欺軟怕硬之人,而應該是很有正義感的俠義之人。
最能表現馮紫英豪爽義氣的情節,莫過於喝酒了。他因有要事要處理,得提前離席,於是便命拿大杯來,自己要喝兩大杯。脂硯齋忍不住多次評到:寫豪爽人如此。
眾人聽說他要走,於是薛蟠執壺,寶玉把盞,給他斟了兩大海,“那馮紫英站著,一氣而盡。”脂硯齋先後兩次批道:令人快活煞。爽快人如此,令人羨煞。
寫到這兒,想起了王維的一首詩: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馮紫英人如其名,他的豪氣爽快,令人忍不住豎大拇指,真英豪也。
而且這一個橋段有一個細節,但凡馮紫英說話,基本都是“笑道”,可以說將一個豪爽義氣之人寫得栩栩如生。馮紫英可不只豪爽,也是個精於人情世故的,或者我們可以說,能混跡於上流社會各種場合的王孫公子,在人情上自然也是個練達的。
馮紫英在薛蟠這裡喝了酒,之後就自己做東,請眾人去他府上小聚,而且客人來了,下人報給他之後,他是親自出來迎接進去,可見他的禮節與義氣,他既有大家公子的禮,也有江湖人士的義。
如果上一回,馮紫英自報的暴打仇都尉的兒子,去鐵網山打圍的經歷,讓我們見識了他精武的一面,那麼這一回,寶玉提議玩的酒令,則讓我們看到了馮紫英擅文的一面。他的那一番女兒的悲愁喜樂的酒令,也著實精彩。
能文能武,精於世故,有勇有謀,英俠豪氣,這樣的人物,在王孫公子中,即便是算上賈寶玉,柳湘蓮等人,應該都是非常出挑的了吧?說是個中翹楚也不為過。
原文來看,馮紫英的父親應該已退居幕後了,日常的迎來送往,出入各王公侯府,應該都是馮紫英親力親為了,前文說的為秦可卿送殯如是,後文提到的賈母清虛觀打醮送禮亦如是。
賈母去清虛觀打醮,本沒打算驚動眾人,但馮紫英家聽見賈府在廟裡打醮,便“連忙預備了豬羊、香燭、茶銀之類的東西送禮。”正因為馮家的帶頭,之後其他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
想來,馮家的這禮,應該也是馮紫英準備的。賈府去清虛觀打醮,說是不驚動眾人,但一個公府全府女眷出動這樣的大事,自然如新聞一般很快會傳遍大街小巷,以馮紫英的豪爽和為人,他自然要有一份禮送上的,既是為他與寶玉的交情,更是為馮家與賈家的世交之誼。
馮紫英應該屬於“老子英雄兒好漢”那一撥的,精於世故的他,想來很早便從父親手中接棒,全權負責馮家對外的一切迎來送往,甚至處理重要的家務。小時的他,應該像賈蘭一樣,既學文又習武,所以長大後文武兼備。
更重要的是,他從父親那裡學得了為人處事的智慧,或者受教於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名師的悉心教導,因而長大後的馮紫英,並沒有紈絝子弟身上的那些惡劣習性,而是一個充滿正義感,有俠義之氣的英雄。
他聽聞賈府孫媳有病,便毫不隱瞞地推薦了名醫張友士;他滿腔正義,嫉惡如仇,見不得仗勢欺人之徒,所以常與人揮拳打鬥,甚至打傷了權貴仇都尉的兒子;他為人爽快,與寶玉薛蟠等人飲酒談笑,出口成章,大杯痛飲,毫無扭捏之態;他人情練達,聽聞賈府廟裡打醮,便第一時間安排人去送禮……
這樣的馮紫英,完全配得上一個“俠”字。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