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四御”都屬於道教中的最高層,可能看起來不是如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神仙更有趣味性,但是更具有知識性。道教高層神仙介紹完後後邊的神仙會更加“接地氣”,大家會更有興趣點。
“黑字”是白話通俗,更具“趣味性”。
“灰字”是引經據典,更具“知識性”!
《修真十書》卷七《丹訣歌》中說:“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節。"《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認為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御是統率天地的萬神者。
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
他們的全稱是: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
南極長生大帝: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夭禍福。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協助玉皇執掌陰陽生育,萬物生長,與大地河山之秀。
詳見如下:
(一)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又稱“紫微北極大帝”,“北極大帝”,“北極星君”,四御之一。
紫微北極大帝信仰來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北極即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居於紫微垣內。《後漢書》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即為紫微宮,後來皇帝亦將其居住的地方稱為紫禁城。道教認為北辰是永遠不動的星,位於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因此對他極為尊崇。
道經中稱紫微北極大帝的職能為:執掌天經地緯,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現象的宗王,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由此紫微大帝受到歷代帝王的崇祀,尤其在宋代,常與玉皇大帝一起奉祀。現在四川大足等地,還可見到宋代塑造的紫微大帝神像。其形象為帝王打扮,旁邊有威風凜凜的武將護衛,十分高貴威嚴。
紫微大帝的神誕日為農曆的四月十八日。
《上清靈寶大法》卷四說:“北極大帝則紫微垣中帝座是也。
《天文志》雲: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側。蓋半出地上,半還地中,萬星萬傑悉皆左旋,惟南北極之樞而不動,故天得以動轉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極,其實正居天中。為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昊天,上應元短是為北極紫微大帝也。"
《後漢書》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註》捲上曰:“北極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
《書-說命》中疏曰:“北斗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於列宿,猶州牧之省察諸侯也,二十八宿佈於四方,猶諸侯為天子守土也,天象皆為尊卑相正之法。”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引《北斗本生經》曰:“昔龍漢初劫,有周上御國紫光夫人於上春日,遊玩至溫玉池邊,方脫衣澡盥,忽感蓮蕊九苞,一開發,化生九子,夫人護抱鞠養宮中,志願惟成聖哲,佐輔乾坤,諸子泊壯冠乃各修,因地功行俱滿,白晝沖天,並受得蘭清貴職矣!天皇大帝,長子也,紫微上宮紀綱,元化眾星主領。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極中宮明堂布政下土。”
(二)
南極長生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又名“九龍扶桑日宮大帝”、“高上神霄玉清王”,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簡稱神霄玉府。
對於南極長生大帝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其一為元始天王長子之說。典籍過多不再贅述。
其二為元始天王第九子之說。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一《元始八子封職》中對南極長生大帝的神職亦有記載:謂南極長生大帝任高上神霄玉清王,職太陽九熙玉賢君、玉清保仙王,諱混洞,字曜華。
同卷《八帝封號官職位》中亦稱:“第一子任神霄玉清天王,絳霄太平應化道主大帝,遙領扶桑太陽九傑神君。”
道經《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元始天王“第九子位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專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統領”。
(三)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簡稱“勾陳大帝”、“天皇大帝”,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
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我國古代星辰崇拜,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制。”其實,勾陳同“鉤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由六顆星組成。所以後人又以勾陳為後宮。
道教吸收了這些信仰,稱龍漢年間有一國王名叫周御,聖德無邊,時人稟受八萬四千大劫;國王有一玉妃,明哲慈慧,號曰紫光夫人,誓塵劫中已發至願,願生聖子,輔佐乾坤,以裨造化;後三千劫,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榮茂之時,遊戲後苑至金蓮溫玉池邊,脫服澡盥,忽有所感,蓮花九苞,應時開發,化生九子,其二長子是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掌握符圖紀綱元化,為眾星之主領。是說見於道經《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中。另並列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名目,列為四御之一。
勾陳大帝的職能為: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
《上清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
《星經》稱:“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將軍,又主三公。"
《晉書·天文志》又稱:“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宋張君房《雲笈七篆》卷二十四稱:“璇璣星君,字處行,勾陳六星主之,常陳天之虎賁也。”
(四)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簡稱“后土”,俗稱“后土娘娘”。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后土信仰源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禮記·郊特牲》曰:“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古代人們生活有賴於地,故“親於地”,並加以“美報、獻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約始於春秋時期。
關於后土的記載很多,大多集中在《左傳》、《禮記》、《山海經》、《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稱后土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如: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
《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禮記·月令》:“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后土。"(鄭注;此黃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后土亦顓頊氏之子,曰黎,兼為土官。)
《山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郭璞注:生十二子,皆以歲名名之,故云然。袁珂《山海經全譯》案:古神話當謂噎鳴生十二歲或噎鳴生一歲之十二月。
《山海經·大荒西經》:“黎(后土)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鳴,蓋時間之神也。)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郝懿行注: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龍也,見昭十九年《左傳》,又見《山海經》。
《山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袁珂《山海經全譯》案:《國語·魯語》雲:“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即此經“共工生后土”之歷史。
《楚辭·招魂》:“君元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準南子·天文訓》:“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
以上關於后土的記載,有的是作為神仙出現的,有的是作為一般人出現的,有的則記官名,均為男性。但是中國古代傳統,以天陽地陰;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後”字均為女人形狀。至於“土”,《釋名·釋天》曰:“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顧名思義,土為“生萬物的大地母親”。隋代以後,后土正式以女性的姿態出現於世,衍化為女神,后土祠中亦塑女神形象,民間俗稱“后土娘娘”。
將后土視為“女神”的資料記載有:
《禮記》:“南郊祀天,則北郊祭地矣。祀天就陽位,則祭地就陰位矣。”
《後漢書·世祖本紀》:“光武中元(前149一前143年)元年(前149年)改薄太后為高皇后,配食地祇。”
《通典》:“曹魏明帝景初(237~—240年)元年(237年),詔祀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之祀,以武宣後配。”
《晉書·禮志》:“東晉成帝咸和(326--335年)八年(333年),祀北郊以宣穆張皇后配。”
《宋書·禮志》:車晉成帝咸和(326- 335年)八年(334年),祀北郊以宣穆張皇后配。”
《隋書·禮儀志》:“隋高祖文帝定祀典,祭皇地祇以太祖配。”由此可見,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王皆祀后土。《宋史·禮志七》:“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九月朔,地祇未有稱謂,.
謹上徽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與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並規定享用同玉帝一樣的禮儀規格。
自此,道教將“后土”列為“四御"尊神之一。如南宋呂元素《道門定製》卷二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祇於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為天父地母焉。”又宋張君房《雲笈七魷》天地部稱:“三十六土皇,應三十六天,中應三十六國。如是土皇皆位齊玉皇之號。”元明《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條稱:“為陰地者,五方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土母焉。”
后土的職能是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河山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