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是沖淡的開山祖,胡應麟說他“開千古平淡之宗”《詩藪》。
這是因為,詩人目擊當時政治腐敗,既無力扭轉乾坤,又不願同流合汙,遂棄官歸隱,躬耕于山水田園之間,過著寧靜、安閒、平淡的生活。其《飲酒》詩云,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面看,詩人完全脫離現實,什麼都不關心,其實卻曲折地流露出他憤激的情緒。
所以,凡作清淡古詩,須有沉至之語,樸實之理,以為之骨,乃可不朽。
如謝朓的“遠樹暖阡阡,
生煙紛漠漠。魚歡新荷動,
鳥散餘花落”《遊東田》。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一《鳥嗚澗》一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一《辛夷塢》一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一《鹿柴》一
這些詩,缺乏陶詩的田園風味,而流露出脫離世塵的虛無氣味,在沖淡之中顯示出一種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