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了以為不知道,高超啊。不知道以為知道,糟糕啊。只有把病當作病,因此才沒有病。聖人不病,是因為把病當作病,那就不是病。

(這一章主要講的是要有自知之明。不知不是病,不知以為知才是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與儒家思想有相近之妙。)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11

相關文章

學習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春秋時期 老子 原文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應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與感悟 有勇氣直 ...

道德經 第十一章

道德經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講的則是有與無,這是道的原理方面的核心.就像計算機運算的基本符號:1與0.易經中的陰陽. 萬物萬事都必須留有空間,留有餘地,留有不確定性,留有空白,也就是留下無.日常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例子,都說 ...

老子《道德經》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道德經》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四章,主要講了對方傷害你怎麼辦? 不要自己去找人單挑,尋求報復,也不要輕易妥協,就這麼算了. 如果有人違反了法律,侵害了你的利益,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就交給法律機構去處 ...

《商話道德經》第七十一:直面盲點,才能長袖善舞

《商話道德經》第七十一:直面盲點,才能長袖善舞
<道德經>中老子反覆提到"無為而治""聖人之道""天之道"的內容,從這裡可以看出這是一部老子留給當時統治者(各國諸侯王)的管理智 ...

學習道德經七十七章
春秋時期 老子 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 ...

道德經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
[原文] 準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 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譯文] "道"永遠是順其自然的,卻又好像沒 ...

老子《道德經》五十七章:取天下的三個原則

老子《道德經》五十七章:取天下的三個原則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七章,主要講了"以無事取天下",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只有少私寡慾,才能夠享受清淨悠閒的生活. 慾望沒有這麼強,目標定得沒這麼大,那麼就輕鬆了, ...

管理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實際——解讀《道德經》第29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解讀: 每 ...

道德經 第四十三章 無為之益
[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人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2 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騰躍穿行於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中.空虛無形之物,能自由穿透任何沒有 ...

天機可以洩露一一《道德經》第五章密碼破譯
第五章,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 譯文: 天地沒有仁慈不仁慈,任由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沒有仁慈不仁慈,任 ...

打卡第七十八天 清水辟穀減肥第七十一天

打卡第七十八天 清水辟穀減肥第七十一天
今天9.21日星期二,溫度28度.天空還是那麼的蔚藍,天氣還是那麼的涼快,心情還是那麼的開心快樂.新的一天,真的很美很美,新的一天,真的很棒很棒.新的一天的開始,真的好期待好期待.讓我們開始新的一天, ...

學習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春秋時期 老子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

易明易懂的道德經(十四章)
(無狀無物)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摶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 ...

人生的三次覺醒

人生的三次覺醒
作者:木木 不斷突破覺醒,才能得真正的自由. 人生的三次覺醒 人生是一場覺醒的過程,人生在世,往往會被外相迷惑,困於成敗,迷於名利,陷於得失. 所謂覺醒,就是要打破外在虛相,提升內在境界.從而回歸自然 ...

迷霧中的《道德經》
三十一.自知之明 第七十一章(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明明知道卻以為不知道,這是真正的高明.實際不知道但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毛病.正因為 ...

道德經的道與德
有人遞給你一個空杯子,問你這叫什麼,你一定回答是:杯子:有人遞給你一杯盛滿水的杯子,問你這叫什麼,你的回答一是:一杯水. 古人由此有了:形空則為器,器滿則為用的說法:有了形而上是學,形而下是器的思維. ...

儒宗十六字心訣之奧義(五)

儒宗十六字心訣之奧義(五)
道心之微妙,也可從<道德經>中得以引證:"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經之第二十一章> ...

人生四境界: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有終!

人生四境界: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有終!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中講:"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但能夠戰勝自己的定是最為強大之人. 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情緒,任何時候,我們都 ...

《道德經》悟道第五章(5)
虹霓新解<道德經>第五章 5.<道德經>第5章第5篇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虛而不屈:空虛但不會窮盡.屈,窮盡.枯竭之意. 動而愈出:愈是擺動橐龠,它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