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志
立冬篇
作者:宋英傑
朗讀:田方方
每年11月7日或8日立冬,這是象徵冬季來臨的節氣。
立冬之時,萬物終成。立冬時節,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於堅。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於坼。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其《旅行的藝術》一書中寫道:“時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將老,徐緩漸近,每日變化細微,殊難確察,日日累疊,終成嚴冬。因此,要具體地說出哪一天是冬天來臨之日,並非易事。”
顯然,英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入冬的程序是悄然的,有一種潛行的感覺,氣溫緩降,陰雨漸多。而大陸性氣候的冬天,往往是轟然降臨的。一輪大風降溫,便迅速地強行拉近了我們與西伯利亞的距離。立冬,通常是一年中氣溫下降速度最快的時節。
“年年歲歲夏相似,歲歲年年冬不同”,立冬之後,由北到南,氣溫梯度明顯加大。立冬時,南方還時常有天氣和暖的“十月小陽春”,北方已進入“以風鳴冬”的寒冷時節。
古人認為,此時的朔風,乃是“正氣”。所謂的“四正之風”:“春氣溫,其風溫以和,喜風也。夏氣盛,其風飆以怒,怒風也。秋氣勁,其風清以悽,清風也。冬氣實,其風慘以烈,固風也。”也就是說,什麼季節理當刮什麼樣的風。
自古以來,北方的儲冬菜都是立冬前後的一道人文“風景”。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立冬前五日,西御園進冬菜。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之用。於是車載馬馱,充塞道路。”
立冬之後,很多南方的朋友特別羨慕北方的暖氣,因為隆冬時候,南方的室內與戶外幾乎一樣冷。按照南方網友的說法:“北方的冷,是乾冷,那是物理攻擊;南方的冷,是溼冷,那是魔法攻擊。夜裡躺在床上,取暖基本靠抖!”
荀子說:“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四季如春的地方很少,長夏無冬的地方不多。雖然我們常以“春秋”來形容歲月,但春秋往往是最倉促短暫的季節。
雪萊問:“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哈爾濱答:“真還挺老遠的,七個多月呢!”
“春也萬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見其盛而知其闌;秋也嚴霜降兮,殷憂者為之不樂;冬也陰氣積兮,愁顏者為之鮮歡。”既然寒冷的日子自古以來註定是歲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麼要為之“不樂”和“鮮歡”呢?
苦寒的歲月,過冬似乎是一場修行。修行的境界,便是不必藉助吐豔的花、滴翠的葉、溢香的果,無須物化的美。我們常說良辰美景,修行便是能把看似不是美景的日子過成良辰。
漫長的冬季,寂靜了,也清閒了,或許是造就思想和思想家的好季節。“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中國鐵建職工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