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說的五大家仙“狐黃白柳灰”,狐仙是狐狸,剩下4個又是什麼?
《易傳·序卦》所言:“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
這種以自然和祖先為主體的信仰對後世中國的文化精神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在人類早期生產開拓水平尚較低下之際,自然生態十分有利於野生動植物的生長,人類對於它們大抵只能敬畏而無法征服,從而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物件。
為了起到禳災驅邪的作用,民眾普遍相信某些動物可以修煉成精。一旦成精,這些動物便通人性,既可以助人,也會祟人,因此人們必須十分小心地加以對待,其中以“灰黃狐白柳”最為普遍。
民間普遍認為這五大仙家是與人類長期伴生的,屬於亦妖亦仙的靈類,如果侵犯了它們,使它們受到損害,它們就能以妖術對人類進行報復,使人類受到不同程度災難的懲罰;倘若人們敬奉它們,則會得到福佑。因此,漢族民間許多家庭中都供奉五大家。
狐仙
民眾一般稱狐狸為“狐仙”、“狐老爺”。對它的要求,人們要儘量予以滿足,以便得到它的酬謝和關照,避免受到它的騷擾、侵害。例如,若是大年三十包好的餃子忽然不見了,大家都會說這是得罪了狐仙,將餃子搬去了。
當正常人突然神經錯亂、言行失去常態,大哭大鬧、胡言亂語時,普通民眾常常認為這是狐仙附體了。於是,人們就會燒香焚紙,拜送狐仙,並仔細檢討自己有什麼地方得罪了它,以便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人們不敢傷害狐狸,反而祈求它能夠為人降福消災。
由於人們對狐狸既敬重又害怕,或者由畏而生敬,一方面希望它能賜福於己,顯示祥瑞的徵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它降禍或加災於己,被引入迷離的境地,因而便對它加以祈禱、膜拜和供奉,敬之為“狐大仙”。
黃仙
同狐崇拜並稱的,就是對黃鼠狼即鼬的崇拜。其崇拜的性質和內容同狐崇拜相似。只是由於平原比山地見狐的機會少,故多祀“黃仙”以代之。
在鄉村一般不敢直呼“黃鼠狼”,敬重時常稱為“黃仙”。受其侵害(如雞被吃等)時,出於氣恨則稱之為“黃貓”。
除諱名以外。還忌說一些話語,如忌說“這些雞從小到大一個沒少”,認為這樣一說,雞馬上就會被鼬子偷吃,而真的遭到傷害;
行為禁忌主要是鄉人早起做事,忌見狐鼬,一見則折身回家,以為不回家再去做事就難以成功,因為狐鼬吃雞,“雞”與“吉”同音,清早見到它,意味著“吉利”被它吃掉了。
當然對它也不能傷害,一些獵人和不信邪的人獵狐捉鼬,常被傳說下場很慘,而且往往被說得有模有樣,造成人們心理上極大的恐懼。
有的鄉間對黃仙的奉祀,極為虔敬。在家裡設立牌位,舊時較為普遍,俗稱“服侍”黃仙。而這種黃仙甚至具體到有名有姓,平時香火不斷,遇有災病時更加倍燒高香。
灰仙
在中國人的靈物崇拜中,老鼠也是一種靈物,稱為靈鼠崇拜。
靈鼠崇拜雖然沒有特定的祈禱方式,但舊時在倉囷、礦井及戲院後臺等一些特定場所,皆供有“灰八爺”的牌位。這“灰八爺”就是崇鼠者對老鼠的尊稱。人們不敢直呼其原名,就意味著對它的崇敬。
在普通人家,則有題為“老鼠娶親”“老鼠嫁女”的圖畫,張貼在牆上,以代替“灰八爺”的牌位。
為什麼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造成直接危害的老鼠,反而會受到人們的崇拜呢?
也許最初因為怕鼠,不求有福,但求無患,所以才產生敬鼠的心理和習俗。緯書《春秋緯·運鬥樞》稱,鼠是玉衡星散而成;《玄中記》則謂“百歲鼠化為神”。
白仙
刺蝟肚腹皆白,所以才取個“白”字,一般東北人家裡供奉的白仙皆是一副老嫗形象,並尊稱之為“白老太太”。倘若將“白老太太”侍奉好了,可保一家人招財進寶,祛病除疾。
柳仙
人們對蛇的崇拜,有其神秘的心理因素。人對蛇既有敬畏的一面,又有恐懼的一面,而重要的是人們是由恐懼而生崇敬的。因此,應當說,對蛇的恐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例如自古流傳的一些俗諺所說“畏如蛇蠍”“一朝驚蛇變,十年怕井繩”等,就反映了人們對蛇的畏懼心理。對於人類的生理、心理影響來說,蛇的自然屬性是可憎、可怖的,而不是什麼可親可愛的。但人們常看到蛇蛻下一層空殼,卻不見那條蛇本身。當對這種生物現象尚無科學認識的時候,人們就會幻想出那條蛇蛻化成了別的東西。
結語:
嚴格意義上來說,“五大仙 ”的信仰來自於東北獨有的薩滿教,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考慮,其實很明確的就可以知道,這只是迷信思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