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歷史比較瞭解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由於諡號字數過多和沒有年號更換頻繁,後世提到唐朝到宋朝的皇帝基本上用的都是廟號,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等等。奇怪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很長時間裡卻一直被稱為“唐明皇”。這是為什麼呢?
唐玄宗李隆基的完整諡號是“唐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簡稱為“唐明皇”。唐玄宗去世後,雖然有些文人將唐玄宗稱為“唐明皇”,但主流的稱呼還是“唐玄宗”。然而在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突然宣佈追尊自己的祖宗趙玄朗為“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因為趙玄朗被追尊為皇帝,所以“玄”此後就成為避諱字,宋朝人就用“元”字代替“玄”字,“唐玄宗”就被寫成了“唐元宗”。可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璟的廟號就是“唐元宗”,而南唐是被北宋滅亡的。正因如此,在宋朝提“唐元宗”有點麻煩,哪怕說的是李隆基而不是李璟。
為了避免麻煩和尷尬,宋朝人基本放棄了用“玄宗”這個廟號,而是用諡號的簡稱“唐明皇”來稱呼李隆基。因為宋朝的文化影響力很大,所以將李隆基稱為“唐明皇”的現象在元朝依然存在,比如元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不過到了明朝,使用“唐玄宗”的文人越來越多。
如果“唐玄宗”的使用繼續不受限制,“唐明皇”的使用者自然會越來越少。然而清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登基,“玄”再次成為避諱字。清朝的“文字獄”更是遠勝宋朝,導致文人學者再次將李隆基稱為“唐明皇”。這種用法直到民國和五六十年代都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