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是不對外開放的寶庫,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這個博物院的宣傳資料說得很好:可以這麼說,抗美援朝戰爭之後,我軍所贏得的每一場戰爭,都與南京理工大學這座高等學府裡開展的科研密切相關;也可以這麼說,新中國兵器科學與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凝聚著南理工人的無窮智慧與辛勞汗水。
這次是請帥哥攝影師找到了全部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中印戰爭頭號功臣炮55式120毫米迫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41期
今天的主角是55式120毫米迫擊炮。
55式仿造蘇聯PM43式120毫米迫擊炮,這是蘇聯二戰後期的主力120毫米重迫擊炮。
蘇軍對於PM43式是非常重視的,作為重型火炮來使用。
PM43式非常重,高達170公斤。
蘇軍主要用卡車進行運輸,同時大量運輸炮彈。
PM43式炮彈威力相當於105毫米榴彈炮,射速非常高,射程有5000米。
當年德軍對這種迫擊炮非常恐懼,該炮多是作為蘇軍前線直接的炮火掩護,炮擊目的性很強,是針對性打擊。
蘇軍使用PM43式進行攻堅作戰,往往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炮彈,對德軍進行覆蓋性打擊。
PM43式每分鐘可以發射15發,可以形成密集的火力覆蓋,非常驚人。
在這種短時間的密集炮彈覆蓋下,德軍很容易遭受重大損失。
尤其是缺乏足夠工事掩護計程車兵,在這種炮擊下根本難以存活。
朝鮮戰爭剛剛結束,1954年解放軍全面蘇式化,開始仿造該炮。
在蘇聯專家幫助下,1955年仿造成功,這就是55式120毫米迫擊炮。
55式的原尊經過蘇軍的千錘百煉,效能是非常可靠的。
讓我們沒想到的是,55式初期的大規模作戰,敵人竟然就是蘇軍。
在珍寶島作戰中,我軍在七里沁島方向部署了1個55式120迫擊炮連。
在第一線的炮火中,我軍只有82毫米迫擊炮、75無坐力炮,只有2線才有85加農炮。
可見,55式的火力支援能力是極強的,被當作主力火炮。
珍寶島只是區域性交火,雙方戰爭的炮戰只有幾天時間,55式並沒有怎麼發揮威力。
55式真正的大放光彩,是1962年的中印戰爭。
中印戰爭,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高原特殊地形,我軍長身管榴彈炮、加農炮難以跟隨部隊前進,不能提供及時的炮火支援。
在前線很多地方,崎嶇山路恰好可以容納單匹騾馬通行,榴彈炮根本就過不去。
這種情況下,可以拆卸分解的55式,很多時候是唯一可以用騾馬運到最前線的重火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0月20日,解放軍某團2個連55式迫擊炮連,參加了克節朗地區戰鬥。
這裡印軍高達三四千人,駐紮地有大量野戰工事,配備輕重機槍、81毫米迫擊炮等武器。
在開戰前,我軍將12門55式運到最前線。
這裡有20公里山路極為崎嶇,連騾馬都過不去,只能讓炮兵高強度負重透過。
而55式的炮身就有100公斤,一些炮兵戰士超過體力搬運負重,在高原上吐了血。
為了搬運這12門火炮,解放軍共用了2個炮兵連、1個步兵連,花費了整整30多個小時。
在3個步兵營的協助下,花費1天時間搬運了重達16公斤的炮彈,共1900多發。
事實證明,這些艱苦的運輸工作,並沒有白費。
20日戰鬥打響以後,我軍的55式立即進行了炮火覆蓋。
第一輪炮火急襲,就擊毀了印軍唯一的空投場,阻止了後方可能的空投增援。
隨後,炮火準確摧毀了印軍的火炮陣地和野戰工事!
這一頓炮火襲擊,就擊潰了大部分印軍。
章多地區500多印軍,野戰工事被摧毀後,急忙向後方潰逃。
期間,他們又被又被55式轟擊180多發炮彈,傷亡慘重,潰不成軍。
解放軍步兵趁機猛攻章多,一舉殲滅在這裡固守的廓爾喀步兵聯隊。
可以說,55式在中印戰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60年代,55式已經逐步過時。
55式主要問題就是太沉重,炮身就有100公斤。不要說靠人力揹負,就算個頭較小的騾馬在高原上,也不容易長距離攜帶。
為了揹負55式作戰,很多炮兵官兵累壞了身體。
即便如此,55式也是難以長距離機動。
60年代研發了63式120毫米迫擊炮,對55式進行大幅度減重,炮身減到60公斤。
即便如此,該炮仍然太重,炮兵們苦不堪言,最終被100毫米迫擊炮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