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呂麗 於霄雁 威海報道
國慶假期,電影《長津湖》在全國各大院線火熱上映。那些在異國雪原,為執行伏擊任務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戰士讓很多人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長津湖戰役被稱為抗美援朝戰役中的勝利之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用相差懸殊的武器裝備與美陸戰一師為主的美第十軍在這裡進行了一場硬碰硬的血戰,在這場戰役中,美王牌部隊——“北極熊團”被殲滅,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在這場戰役中,一支英勇的隊伍——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27軍正是源起天福山起義的紅色力量。
10月9日,在文登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近文登區三位原第九兵團老兵,聽他們講真實的“長津湖戰役”。
張錫友,原第九兵團19醫院正連級醫助。提起長津湖戰役,張錫友老人心緒激動。“當時我們還在上海治療打上海受傷的病員,突然接到了秘密行動的任務開始北上。後來我們在兗州車站集結,這個時候只知道要去祖國的邊疆。在瀋陽下車以後,我們知道了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三天晚上,開始出發。”
作為後勤部隊,時任醫助的張錫友和他的戰友在先遣部隊後方步行行進,一路上氣溫不斷降低,條件十分惡劣。還沒有開始收治傷兵的時候,張錫友和他的戰友們每天凌晨吃完早飯,就到樹林裡躲避敵人飛機的轟炸,傍晚才能回到營地吃點東西。
“到現在,我也看不了一大攤血,我心裡難受。”
“後來長津湖戰役打響了,幾個醫院也分散開了,我們這個醫院就在一個大山溝裡收治傷員,沒有房子,只有土豆窖。”張錫友老人補充,“土豆窖也是那種又小又矮的洞,需要爬進爬出。”
因為軍情緊急,前期入朝的戰士們還穿著華東部隊的薄棉衣。適逢朝鮮幾十年一遇的嚴冬,很多戰士凍死凍傷在路上。作為軍醫,張錫友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去救治。“很大一部分傷員是凍傷的。很多戰士的手腳、耳朵都凍得發黑壞死的那種,給他們脫鞋,腳趾頭都直接從關節那裡整個掉下來。”張錫友痛心疾首地描述,回想起前一天還活蹦亂跳的戰友,第二天就面臨截肢和死亡,張錫友眼中溢滿淚水。
每次戰鬥打響,張錫友都要和後勤的戰友們收治前線大量的傷員,極寒的天氣、觸目驚心的傷勢、極其有限的醫療條件和物資,每一道都是橫在張錫友和傷員們面前的鴻溝。因為先期制空權的喪失,物資補給非常困難,前期帶的十多箱醫療物資很快用完。“後來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們就用汽油給傷口做消毒,掏我們後勤人員棉被裡的棉花做醫用棉。”白天,張錫友和後勤戰友們都不吃飯,一些米湯都要留給傷員們暖身續命,凍得邦邦硬的土豆也只能晚上抽時間慢慢捂熱慢慢啃。到了晚上,身上棉被薄得只剩被面兒,常常需要幾人聚在一起才能勉強抵禦零下四十攝氏度的嚴寒,這期間,還需要時刻關注傷病員的情況。惡劣的條件和巨大的壓力,張錫友很快患上了嚴重的肺病。
在張錫友救治的傷員中,有一位戰士令他印象特別深刻。負傷的戰士大腿股動脈受傷破裂,當時已經不剩什麼醫療物資了,張錫友只能和另外兩名戰友輪流用手進行按壓。“按一段時間,手就使不上勁了,再換另一個人來按。”回想起那段在陰暗狹小的土豆窖裡的急救,張錫友充滿了遺憾。“他年紀和我差不多大,沒有多長時間他就去世了。我到現在也看不了一大攤血,我心裡難受。”
每天,張錫友都拖著病痛的身體在土豆窖裡爬進爬出,把新傷員送入,把去世的戰士送出。犧牲的戰士們都就近相伴埋在土豆窖附近。如果時間來得及,張錫友會和戰友砍一棵小樹,削出一個平面寫上犧牲戰士的部隊番號和姓名,豎在墳頭。更多的時候,根本來不及為犧牲的戰士留下什麼。
長津湖戰役接近尾聲,巨大的救治壓力,每天不斷增加的傷殘率,迫使張錫友和戰友們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去路邊“逮”回國的空車,只要是空車,張錫友和戰友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把他們帶回山溝附近。一些還能動的傷員協助他人,或者自行上車,車子滿了就開始回國,隨行無法配備護送人員。“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都活下來了,早日回國只想他們的傷殘率能低一點。”
後來,軍醫院全體遷移,向國內轉移傷員,他們艱難地走過黃草嶺,40裡山路荒無人煙,一路上需要照顧傷員,躲避敵人飛機的轟炸。來到朝鮮楊德車站,張錫友所在軍醫院分成了4個分隊開始負責用悶罐子火車運送傷員們回國。張錫友帶領的小分隊由38名護送人員組成,一路上要負責700-1000名傷兵的轉移。
白天,他們會在山洞裡休息做飯,躲避敵人的轟炸,晚上行車。張錫友告訴記者,當時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們只能用汽油桶煮粥吃,第一次吃的時候很多人都吐了。能走動的傷員可以爬出悶罐車到山洞休息,重傷的只能繼續躺在悶罐車上。其間,張錫友和戰友需要在這18節悶罐車廂裡爬上爬下,送飯,照顧傷員。不管是山洞裡,還是車廂裡,都是一片冰冷黑暗。由於敵人的轟炸,鐵路時常被毀,從朝鮮的楊德車站到安東車站(今丹東)近千公里有時候要走半個多月。張錫友告訴記者,有一趟比較幸運,剛好是三個晚上,張錫友就把傷員們送回了國。
執行完兩次艱難的護送任務,肺病嚴重的張錫友也被收治在了當地醫院。後來轉業回了地方醫院。回國後的七十多年裡,那些還留在異鄉的烈士們,是張錫友心裡無法抹去的痛。當看到電視上播放的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張錫友異常激動,反覆唸叨:“你們終於回來了。”
“當年,我從來沒有想過能不能回國,那時候腦子裡只想著怎麼把這個任務執行好,哪天飛機打下來,我會不會死,我沒有想過。”張錫友有些哽咽,“我也是幸運的。我從小家庭條件不好,是國家培養了我。我經歷過許多生死,到現在親眼見證著國家的富強繁榮。”
責編:程永生
稽核:王陸見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