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將174:徐信
作者:相忘於江湖
徐信,1921年出生於河北靈壽,16歲參加八路軍。
作為一員戰將,徐信是從基層一級一級打出來的,抗日時期從戰士、指導員、連長、隊長幹到團長,其32團被楊成武譽為“很有戰鬥力”。解放時期,參加了石家莊、平津、太原、蘭州、寧夏等戰役,憑戰功升為187師副師長兼參謀長、代師長、師長。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第三階段,志願軍轉移撤退時遭遇美軍瘋狂穿插反擊,幾乎全軍陷入險境。危急時刻,63軍189師、188師拼到精疲力竭,徐信和187師作為鐵原防禦體系的最後一環,拴死了美軍北上的通道,完美地詮釋了志願軍的團隊精神。
一、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第五次戰役開始之前,一切看起來都是對志願軍有利的。
從前四次戰役的趨勢來看,儘管美軍擁有強大火力和壓倒性空中優勢,但是志願軍還是越打越好。如果說第一、二次戰役是聯軍在明處、志願軍在暗處的“遭遇戰”,那麼第三、四次戰役志願軍智取臨津江、拿下漢城、反擊橫城,充分顯示了攻堅能力。
隨著換裝蘇式裝備的志願軍3、19兵團的到來,我入朝參戰部隊已達95萬。
而隨著兵力增加,志願軍的火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各個軍的炮兵團、高炮團配置更全,有火炮6000餘門其中大口徑火炮上千門,洪學智盼星星盼月亮的幾千輛蘇制汽車也購置到位。
同時,先期入朝的部隊給3、19兵團介紹敵情時,已經沒有了初戰怯敵的“猶抱琵琶半遮面”,卻走上了輕視美軍的另一個極端,諸如“美國兵最怕死”、“美軍防禦是雞蛋殼”的論調佔了上風。王近山和楊得志信心滿滿,拍著胸脯保證“殲滅美軍5個師”。
但在彭總宏大的反擊計劃下,也有不少將領頭腦是清醒的。鄧華、洪學智、韓先楚、解方少見地意見一致:主張誘敵深入,反對冒險出擊。洪學智甚至3次陳述自己的意見,但彭總考慮到把美軍坦克放進來不好辦,最終下決心發起了第五次戰役。
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按照志司的戰鬥部署,志願軍、人民軍兵分三路主動出擊。
左翼宋時輪9兵團20、16、27軍和39、40軍,配屬6個炮營和1個反坦克炮團。中路王近山3兵團12、15、60軍,配屬2個炮團和1個反坦克炮團。右翼楊得志19兵團63、64、65軍,配屬了1個炮團。從火力配置來看,19兵團是作為助攻的。
1951年4月22日到29日,是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
主攻的3、9兵團進展順利,但殲敵數量不多。反倒是19兵團63軍187師,徐信巧渡臨津江突破韓1師,又在雪馬裡全殲英軍29旅格勞斯特郡團1營1000餘人,戰士劉光子一個人抓了63個俘虜。但64軍、65軍卻在臨津江受阻,在美機轟炸下兩天傷亡6千餘人。
【遠東美軍總司令李奇微(左一)與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右二)】
李奇微、範弗裡特也不是等閒之輩,受到攻擊一週後,4月30日就在漢城、漢江以北線構築了新的防線。5月16日黃昏,中朝軍隊發起第二階段進攻,美10軍3師、韓2軍團8師等部又建立了縱深防禦。連續戰鬥2個星期的志願軍,後勤短板暴露無遺。
彭總下達北撤命令,很多部隊還是以“得勝凱旋”的心態組織撤退。
19兵團64、65軍在前,67軍隨軍部在後,到達北漢江時,187師和3個炮營、1個火箭炮營與正在渡江的美軍不期而遇,徐信斷定美軍絕不會想到志願軍會在他們後面,命令部隊大搖大擺過江。漸沉的夜幕中,美軍誤以為是韓軍,居然相安無事。
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但是,被前4次戰役的勝利麻痺的彭總和部分兵團司令,低估了美軍的實力。
其實,早在第四次戰役的砥平裡攻堅戰,就已經暴露了志願軍的三大短板:後勤保障不濟,火炮力量有限,沒有任何空中支援。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些短板在第五次戰役被放大了。
1951年5月23日晨,蓄勢待發的李奇微和範弗裡特出手了。
聯國4個軍13個師在飛機掩護下展開全線反撲,多支由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組成的“特遣隊”快速穿插、迂迴包抄到志願軍的突出部,志願軍左翼和中部的27軍、60軍180師、12軍31師91團被分割敵後,而15、26、20軍及人民軍5、2、3軍團就地展開防禦。
在抗日戰爭的1942年,彭德懷就吃了“挺身隊”的虧,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壯烈犧牲。
這一次在三八線,美騎1師7團突擊隊、美25師“德爾溫裝甲支隊”和阿爾蒙德組織的坦克突擊隊,一下子就穿插到志願軍的腰部,空降187團2個營也突破了15軍的防線。
24日中午,阿爾蒙德坦克突擊隊“紐曼尖兵”北渡昭陽江,12軍、27軍腹背受敵,中線15軍、60軍右翼完全暴露。到了29日,60軍180師完全失聯。
右翼19兵團也感受到了壓力,美韓聯軍的兵鋒直指志願軍司令部。
四、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1951年5月29日晚,就是180師失聯的當晚,彭總還在唱“空城計”。
第五次戰役為了“消滅美軍5個師”,志願軍幾乎傾巢而出,當李奇微、範弗裡特反擊時38軍還在肅川休整,47軍駐守平壤。鐵原周邊只有39軍、人民軍2個軍團,但遠水不解近渴。眼看聯軍來勢洶洶,洪學智急調42軍2個師趕到鐵原保衛志司。
而李奇威和範弗裡特也是下了血本,總共投入了3個軍加8個師、3個旅。
右路(西線),美1軍(騎1師、25師),配屬英軍28旅、29旅、韓1師、加拿大旅,依託漢城,目標誌願軍後方樞紐鐵原。中路,美9軍(7師、24師)、韓6師,目標加平和春川。左路(東線),美10軍(陸戰1師、2師、3師)、韓1軍團,從橫城向麟蹄、襄陽推進。
5月26日,63軍軍長傅崇碧得到命令,接替65軍防務阻擊至少15天。而原定在議政府阻擊15到20天的65軍,面對平原地帶作戰如魚得水的美軍坦克和重炮,已經扛不住了。5月27日,美軍距鐵原20公里,而63軍經過一個多月激戰,從入朝時3.6萬餘人減員到不足2.5萬人。
但是63軍不愧是冀中根據地打出來的精兵,邊打邊撤還保持著完整的陣型,儘管斷後的189師麻煩不斷,韓軍特工“白突擊隊”如影隨形,189師偵察隊也不斷穿插敵後進行反滲透作戰。
李奇微和範弗裡特集中了4個師近5萬人,火炮上千門、坦克200餘輛,還有300餘架飛機,妄圖給志願軍一次沉重打擊。但是李奇微和範弗裡特也低估了彭總和志願軍的鬥志。憑藉2.5萬人擋住5萬美軍無異天方夜譚。但是63軍發揚智慧,用戰術彌補了火力差距。
五、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63軍軍長傅崇碧是幸福的,因為他麾下有3個不一般的師長。
傅崇碧給189師師長蔡長元的命令是固守3天,為修建工事爭取一些時間。蔡長元明白,憑藉手中8千人,沒有工事只能藉助地形還要戰術創新。他們的新戰法叫“釘子戰術”,就是把全師分成200多個小組,從三人到四五十人不等,像撒釘子一樣分散在陣地上。
美軍拔點要費一些時間,而飛機和火炮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從6月1日到3日,189師堅持了3天,近8千人只撤下來2800餘人,但是為188師、187師構築工事贏得了時間。
6月4日,預備隊張英輝的188師替換189師防守。188師563團8連連長郭恩志發揚“諸葛亮會”,也創造了“梅花”打法:放敵人進入100米,用兩側迫擊炮班將敵人趕到中間,然後用重機槍集中“收割”。憑藉這一創新戰術,不足50人的8連2天斃敵800餘人僅傷亡16人。
激戰到9日,188師基本打殘,187師由於多次支援也減員很大,阻擊陣地壓縮成一個小段。打了一天,師長徐信決定“反彈琵琶”以攻代守,集中全軍炮火向美軍反擊,傅崇碧同意了。
6月11日凌晨2點,在63軍炮火掩護下,美軍裝甲車、坦克環形工事、儲備彈藥庫,相繼受到炮火打擊,徐信趁機指揮187師發動反擊,美軍被打的狼狽逃竄,進攻陣型被徹底打亂。此時,後方志願軍的防禦陣線也搭建起來。當天,李奇微也下令停止進攻。
6月13日,彭總命令完成阻擊任務的63軍撤離,鐵原阻擊戰落下帷幕。
第五次戰役是運動戰到陣地戰的一次轉折點,而鐵原阻擊戰就是一塊試金石,63軍發揮了團隊精神,最終讓美軍鎩羽而歸。1955年,軍長傅崇碧、師長張英輝與蔡長元都被授予開國少將,戰績最佳的徐信被授予大校軍銜,但1964年晉升少將,1982年出任副總長,1988年成為上將。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