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負重40餘斤,山地越野跑3.8公里,到達指定位置後遠距離射擊——每天如此高強度的越野射擊訓練,對於正在進行駐訓的武警山西總隊某部特戰大隊特戰一中隊二小隊來說,只是一個開胃菜。
特戰二小隊進行高強度越野射擊訓練
艱苦的生活條件、逼真的戰場環境,天氣陰晴不定、山路崎嶇蜿蜒,訓練強度大、課目難,這是特戰大隊今夏駐訓工作的特點,也是隊員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經過早晨的衝跑,我們每天上午站在訓練場上,喝進去多少水,就流出來多少汗,似乎一直處於半脫水的狀態。”副小隊長田恩禹密切觀察著每一名戰士的身體狀況,不時提醒大家多喝水。
“除了日常山地越野,我們雨天在汾河負重26斤武裝泅渡、在清泉湖繞湖游泳,每一次都在挑戰人體生理極限,整個過程非常痛苦。”隊員康鑫宇體型偏瘦,有一次訓練衝刺過猛,在坡頂站不起身來,“不誇張地說,我每天都能衝到兩眼發黑、雙腿發軟。”
過硬的軍事素質和專業的軍事技能,是謀戰打贏的關鍵。逼近自己的極限,取得新突破,是集訓的意義所在。
“體力接近極限對我們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排爆手趙恆拖著一個大箱子,笑稱這是自己“吃飯的傢伙”。箱子裡裝著的可防爆炸碎片衝擊的排爆服,全密封、視野小、不透氣,每次訓練結束脫掉排爆服,“都覺得空氣格外清新。”
趙恆身著排爆服轉移“爆炸物”
一次訓練中,趙恆身著排爆服操作機械手臂轉移爆炸物。樓梯間狹窄無法轉身,他只能倒著下樓。90斤的排爆服讓趙恆寬厚了不少,身體笨拙、動作不靈敏。鞋頭磕在樓梯上時,他直接從樓梯間滾了下來。隊友衝過去時,他頭朝下歪倒在牆角,仍然死死地握著夾著爆炸物的機械臂,“保證爆炸物安全,好像已經成為了我的本能。”
永不服輸,是軍人本色。隊員們明白,優異的臨戰表現,都來自強化的極限訓練。說到底,就是練到“死去活來”。
從射擊成績不穩定,彈孔散佈大、時常跑靶,到連續三年參加武警部隊特戰偵察部(分)隊幹部骨幹集訓,並被評為武警山西總隊“十大軍事訓練標兵”,生性要強的秦朋飽含著對射擊課目的熱愛,日復一日地刻苦訓練。他捨棄吃早飯,比別人加練一個小時,緊接著繼續參加整個上午的訓練。
秦朋進行射擊課目訓練
抬槍瞄準,拉槍機送子彈上膛,擊發.....成千上萬次的射擊動作,讓秦朋雙手的繭子磨得又厚又硬,“每天早上得早起一會兒,兌些溫水把繭子泡得軟一點,不然洗臉的時候劃得臉疼。”
秦朋雙手的繭子磨得又厚又硬
如今,秦朋正擔任特戰大隊射擊課目教練員,潛心訓練的同時致力於為大隊培養更多優秀的射擊人才。
“教練員就像一塊‘壓艙石’,他們在,我們的軍事訓練就有了託底保障。”特戰一中隊指導員劉贊對隊員們讚賞有加,“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教練員軍事素質過硬、綜合能力一流,都是尖兵中的尖兵。”
說到教練員,就不得不提赫赫有名的“武教頭”——有著20年軍齡的李奎。2020年底轉入特戰大隊前,他是總隊訓練基地模擬中隊的一塊資深“磨刀石”,在對抗演習中以“藍軍”身份神出鬼沒,專門給“紅軍”出難題。
他參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集訓培訓,帶著一身本領回歸教學崗位。李奎總結自己12年來的狙擊經驗,自創狙擊步槍“三輕”訓練法,即“輕握槍、輕抵肩、輕貼腮”,減少狙擊手給槍身施加的外力、提高命中目標的精確度。
李奎講解自創狙擊步槍“三輕”訓練法
“‘三輕’訓練法見效快、可複製。以前在300米的距離上,我們的狙擊手基本打不到乒乓球,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現在12個射手中至少有9個人能打上了。”提起隊員們的進步,總是繃著臉的李奎臉上有了笑意。
刀不捲刃,須得加鋼淬火;兵鋒無敵,更要千錘百煉。這個由12名特戰隊員組成的特戰小隊,潛心研戰法、練對抗,在各類實戰任務和大項演訓中衝鋒在前、勇奪頭籌,2020年被武警部隊授予“尖刀小隊”稱號。
特戰二小隊被武警部隊授予“尖刀小隊”稱號
特戰官兵並非天生就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在這些迷彩頭盔、防彈衣包裹下的,有的其實還是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入伍前,他們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入伍後,他們迅速成長為反恐維穩的忠誠衛士。
而這“反恐先鋒”的本領,從何而來?
“訓練場上的千錘百煉。”(文/董童、畢俊耀 圖/蔡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