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珠海航展第一次設立了專門的船舶館,大規模的無人化艦艇集中亮相。其中,一款全新無人作戰艇頗受關注。
9月28日,珠海航展的船舶館裡,一款被命名為“JARI-USV”的多用途無人作戰艇的展臺前,聚集了一群人在模型前圍觀拍照。顯然,在眾多的無人裝備中,它的一些功能和用途,相當特殊。
該艇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無人作戰艇,因其安裝有4面相控陣雷達面板,而被稱為“世界最小盾艦”,透過相控陣雷達系統、垂直髮射導彈和魚雷,該艇能夠執行防空、反艦和反潛任務。
這艘艇前部是一座罩著的遙控武器站,中部有2座方形的導彈垂直髮射裝置,按照計劃是可發射近程艦空導彈,而艦體兩側還有2具反潛用的324毫米魚雷發射管。最具特點的是小型相控陣雷達面板,為該艇提供有效的空情、海情資料。而艦橋上方還有一個多光譜探頭。
從官方透露的資料上看,這款無人艇真實長度在15米,寬4.8米,排水量在20噸左右。
武器配置方面,採用了模組化設計,可以根據戰場需要,在戰前換上不同的武器。
因為有AI演算法的加入,這款多用途無人作戰艇,可以自行在預設的航行區域內進行防務任務,比如對海作戰、反潛作戰,又或者對範圍內發現的空中目標,實施防空攔截等等。
近年來,武器裝備的無人化成為國際軍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無人機位置日趨穩固、地面戰鬥車輛方興未艾,空、陸有了著落,現在就差海上了,無人作戰艇在未來也必然會是一個趨勢。
2019年8月21日,當時還屬於中船重工的716研究所在微信公眾號釋出訊息稱,由該所和702所聯合建造的JARI-USV多用途無人作戰艇順利下水,標誌著這艘國際領先的無人作戰艇已經初步形成作戰能力。
按照研製計劃,2018年末該艇已經完成平臺試驗,2019年進行導彈發射試驗。
該艇模型首次公開亮相是在2018年9月的南非比勒陀利亞第十屆非洲航空航天與防務展上,之後在2019年2月阿布扎比舉行的第14屆國際防務展上也展出了模型,說明該艇主要是針對出口市場。
2019年底,網友“燃燒的哈爾科夫”微博稱,偶遇國產JARI-USV多用途無人作戰艇海試。
從網友的照片中看,這艘艇尺寸和一艘漁船差不多,加上其採用了隱身設計,因此其雷達發射面積非常小,幾乎是海上隱身艇。
該艇可以遠端控制,也可以利用內建的人工智慧自主導航進行作戰活動,還可以與其他裝備人工智慧的軍事裝備合作,形成攻擊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艇的艦橋正面,有三扇帶有雨刮器的玻璃窗,可能該艇還保留有人工操作的位置,以保證其在特殊環境下由人工駕駛。
或許是按照我國慣例,一些海上裝備都要有負責“農業”方面的功能。作為這款無人裝備的製造方,中船集團716研究所的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笑稱,這只是一個執行安保工作的小東西,負責海洋測量。
但據透露,研發團隊在設計的時候,為了提高無人艦艇的火力點,在武器模組上投入了很多精力。這款無人艇可以在配置垂直髮射的反艦導彈的同時,配置反潛魚雷。不過因為需要其他單元輔助探測,因此魚雷的打擊面,是5公里到8公里的距離。
官方沒有透露這款無人機的航速和續航問題,但有訊息稱,這種無人艇的速度可以超過40節,而且噪音遠低於軍艦,對於潛入作戰和夜間作戰,有著極高的效率。
不光如此,因為海面的環境變幻莫測,為了應對一些緊急任務和特殊作戰需要,這款全新的無人作戰艇可以支援衛星遙控,真正實現了一體化、智慧化作戰。
JARI-SUV多用途無人作戰艇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在無人艇領域內獲得了長足發展,不僅追趕上國外同類產品,還一舉實現了技術領先。此外,將相控陣雷達、垂髮系統以及魚雷發射裝置,統一整合到無人作戰艇上,我國可謂是世界首創。
以美製“斯巴達偵察兵”、“幽靈衛士”、“海狐”等多型無人作戰艇為例。在艦載電子偵察裝置上,它們大都搭載雷達、聲吶、紅外照相機、導航照相機、鐳射測距儀、增強型通訊系統等裝置。不論是探測距離,還是追蹤監視目標的能力,都遠不如JARI-SUV。而在火力系統方面,美製無人艇除了裝備有小口徑自動火炮外,還會搭載“地獄火”導彈等相關武器。這也就意味著它們只能執行一些水文調查、海上警戒與防護、偵察監視、攔阻封鎖等低烈度作戰任務,完全不能與JARI-SUV相比。
總之,JARI-SUV除了反潛和電子戰任務,可以向大型水面艦艇編隊和潛艇部隊發起“狼群”攻勢,也可以採用小叢集方式對敵方小型導彈快艇和反艦導彈予以打擊。
目前國際環境複雜,周邊海域作戰可能無法避免,這種多功能無人艦艇,配合陸上遠端火力支援和空中支援,大機率會為成為我軍未來海上作戰的主力裝備和跨海峽作戰的先鋒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