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知十
【成語釋義】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論而知道十件,形容聰明多智【典故出處】《論語:公冶長》。
【成語故事】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名賜),很有口才,連孔子也常常說不過他。孔子周遊列國,子貢是隨行人員之一,常常去處理外交方面的一些事情。
齊國在田常執政時,曾準備征伐魯國,孔子對弟子們說:“魯是我們的祖國,現遭到危難,你們怎麼沒有設法護衛的行動?"
子路自告奮勇,表示願到齊國去交涉,孔子不讓他去;子張、子石也表示願去,孔子也不同意;子貢提出來,孔子立刻允許了。子貢這次不但到了齊國,後來還到了南方的吳國、越國和西北的晉國,這幾個都是當時的大國,子貢讓他們互相混戰。結果,齊國亂,吳國破,晉國強,越國稱霸,而小小的魯國免除了一場危難,獲得了一時的太平。
雖然子貢很有才幹,孔子卻認為他比顏回還是差些。顏回,字子淵也稱顏淵,魯國人,聰明好學,生活儉樸,是孔子最喜愛的一個得意門生。子貢本人也承認不如顏回。
有一次,孔子故意問子貢道:“賜,你同回到底哪個強些?”子貢答道:“我怎敢同他相比!他聞一以知十;我聞一以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