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初識美姑 大涼山十年記之2011(1)]
來自2011年11月的影像。
去大涼山不能不去集市,尤其彝族年時的集市更具地域風情。涼山彝族年主要通行於昭覺、美姑、布拖、喜德等縣,美姑彝族年就是極具代表性、極具特色之一。
姑娘們穿上了彝家的新衣,猶如路邊盛開的花兒。
一戶戶一家家正在殺年豬,到處充滿著過年的味道。
過年了,極具地域特色的集市尤其熱鬧,這是山村單調生活的一種盼想。當地人稱到集市去為趕集,也稱為“趕場”。
趕場的說法在四川農村很普遍,其實這也是全中國農村流行的風俗,有的地方叫趕虛,有的地方叫趕圩,在我們南方就叫趕場。
我們一行來到了美姑九口鄉的集市。集市就在大風頂附近,離美姑縣城約50公里。
許多彝民是從周邊大山深處來到集市,有的天沒亮就得出發,下午回到家就會已經天黑。
然而,集市上盛放著他們的快樂、心願、鄉情,他們大多會不辭辛勞興致滿滿地前往。
街道不寬,人卻很多,物品很雜。叫賣聲、說笑聲,驚動了一向靜謐的山村。因為過年,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回到了山鄉,集市是與舊識相會、交流資訊、眺望姑娘的好地方。2011年的九口鄉小夥子們已經有些新潮了。
迎面走來的兩三個青年人,髮型髮色特別引人注目,他們與彝人的傳統裝束格格不入。這代表的是鄉村時尚啊,也應該就是當時被稱為非主流的殺馬特。我忍禁不俊。
這一個小夥分明正在步入殺馬特之列。據說殺馬特大部分為90後和85後,又據說是由一個叫羅福興的人於中國開創。那些年月中,我們的身邊常常會看見這一類青年人,並被人們所不屑。
邊走邊喝著酒的青年則有些混搭。其實殺馬特一直屬於微弱的群體,但卻是充滿著個性的種子,儘管尚不足以生根發芽,開出繁麗之花,但也讓我們感覺到絢爛髮色下,顯示著大山深處的一抹亮色。
傳統的、現代的,在這裡交匯。
這幾位從裝束與氣勢上可以看出,他們顯然是這方地盤的主流、主角、主事者。
老人披著歲月的風塵,慢悠悠地品著小酒,順便做點家常生意。
迎面走來一個美麗的彝族姑娘,穿著鑲邊的、繡花的衣服,銀製的耳飾與流蘇在人群中尤其顯眼。
已婚的女人,大多隨意紮上各種顏色的頭巾,戴著銀耳飾。其它已沒有了太多講究。
天氣漸趨寒冷,頭巾既可以保暖,也是一種裝飾。
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生活就是這樣,苦苦甜甜,既有柴米油鹽的平淡,也有行色匆匆早出晚歸的奔波。
知足常樂,無論你身處何方,不過都是一種正常而平淡生活的感覺。
守著生活的本真,守著生活的情意,守著一份勤勞與心安。
世代繁衍,哺育生命,雖然生活總是那麼的艱辛。
孩子們在集市總能吃上與家裡不一樣的美食,同樣是土豆,但是“狼牙土豆”卻是格外香辣誘人。
這兩個女人引起了我的好奇。她們以一瓶酒為交流的媒介,拉著家常,你喝一口遞給我,我喝一口再遞給你。滿滿的愜意。
飲食是彝族年的大事,殺年豬又是大事中的大事。殺一隻豬必須舉家之力才可以完成,其場面很奇特。
每家每戶就在家門口挖灶燒水,然後把一些葉子堆在一起燒豬毛,據說這樣處理的豬肉,比開水燙得要好吃得多。
場面有一些慘人,一隻只肥豬兒被各家各戶強抬上柴禾堆,無聲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
據載,彝族年是彝族遠古文明和祖先崇拜的活態見證,彰顯了彝族對於祖先的敬仰之情。這一點,我們在以後的幾年中才有更深的體會。
眼前的情景,仍然驚倒了我。殺豬,男人是主力;打理豬卻又是女人的活兒了。
窄窄的河溝兩邊擠滿了女人,她們一邊清洗內臟,一邊說說笑笑。
路邊又有新的豬兒走向歸途,我的心又糾結了起來。
我們第一次在滿滿的新奇中,於美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彝族年。
美姑正在修路,相信美姑會越來越好,我們充滿信心的願意去見證。
奉上此行幾片攝影花絮,每一次記錄,都是歷史珍貴的瞬間。
路在這裡延伸,它是這方彝族人民的希望之路。
我們用無數的定格,留存真切的記憶與初心。
再見,2011年的美姑!
圖2011年11月 文2021年10月
謝謝朋友們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