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收假回來,我也該交作業了,這個長假我仍然雷打不動去了西藏自駕。繼續秉承著避開人流、不去收費景點、景色美的三大原則,我又為大家探索了一條新的自駕路線。
這條路微縮了眾多西藏代表性的景觀,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海子、江河,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走遍西藏,那麼或許這條路剛好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沿著易貢藏布逆流而上,從海拔3000米一路攀升到5000米,到達鮮為人知的“藏北小江南”,再穿越世界海拔最高的麥地卡溼地,每個鏡頭都是藏地的精髓。
這條線路其實是由兩條穿越路線組成,前半段是易貢藏布河谷探險,後半段則是麥地卡溼地之旅,路線如下:
通麥特大橋(G318)-易貢鄉-八蓋鄉-尼屋鄉-嘉黎縣城-麥地卡鄉-林堤鄉-良曲鄉(G558)
藏東河谷秘境,易貢藏布
過了通麥天險,駛離318國道,此行才算是正式開始。
曾經的通麥天險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建起了現代化的大橋,如今投入使用的是2015年通車的通麥特大橋。在同樣的位置一共分佈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三座跨江大橋,原來的兩座已經暫停了車輛通行,如今三座大橋成了通麥天險的一道風景線。
圖:@圖蟲網
橋下向北的支流便是易貢藏布,“易貢”在藏語中是美麗的意思,“藏布”則代表著江河的意思,所以我們能在藏地看到各種不同的藏布,比如大家熟悉的雅魯藏布、帕隆藏布等。
順著江水逆流而上,就開始了易貢藏布的探索之行,不一會兒就會到達一片開闊的水域易貢湖,易貢湖並不是天然湖泊,而是由於1900年章龍弄巴特大泥石流堵塞易貢藏布的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後又有2000年的大滑坡再次堵塞河道,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在易貢湖南岸,有著西藏唯一的規模化茶場,易貢茶場。當年,十八軍和後續部隊部分官兵進藏後留駐在易貢,負責建設軍墾農場,部隊官兵從四川蒙頂茶場引進四川中小葉茶樹並試種成功。自此,西藏有了歷史上第一塊成規模的茶田。
圖:@圖蟲網
茶場內,一座二層小樓前的石碑上用紅漆書寫著“將軍樓”三個字,這就是原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將軍的辦公居住地。場部機關辦公地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藏自治區黨校校址(1983年搬遷到拉薩市)。
茶場的茶田依偎在易貢湖旁,茶園經高山雪水澆灌,得冰川雪野之靈氣,受充沛陽光之沐浴,這樣的茶想想都好喝,可以在茶場買一些帶走。
從易貢鄉開始,就進入了易貢藏布的核心地帶,開啟衛星地圖,你會發現已經被雪山包圍了。經常一個轉彎就能看到山谷盡頭突然出現壯美的雪山,像開盲盒一樣給人驚喜。
美景之下,是潛藏的危險。易貢藏布是整個西藏地區最容易發生洪水的地方,這裡的橋基本上今年修好了,明年雨季就又沖毀了,所以幾乎看不到鋼筋混凝土的橋,都是這種臨時橋樑。車開上去有些晃悠,橋下就是滔滔江水,還是很恐怖的。
易貢藏布最有名的就是路基與江水齊平,即便是連續幾天晴天沒有降雨的情況下,拐彎路段的江水也非常洶湧,不敢想象雨天是什麼樣一副場景。
冰川融水和雨季豐沛的降水從山上裹挾著泥沙、樹木,稍不留神就可以將路基沖毀,因此穿越易貢藏布過”河“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車速一定要慢,不然車牌就會被水流沖走
由於雨水充沛,草木也格外茂盛,沿途都是斜頂的小木屋,家家戶戶的小房子都很別緻,是不曾見過的藏式民居。
溫暖潮溼的河谷也讓這裡的藏族朋友種起了玉米等農作物,正值秋收,很多人家門口都晾曬著大玉米棒子,恍惚間還以為穿越到了東北。
尼屋鄉,藏北小江南
世人皆知被稱為“藏地小江南”的林芝,卻不知在西藏北部也藏著這樣一個“小江南”。每到四五月份,冰雪消融、萬物復甦,尼屋鄉也迎來了漫山桃花盛放的春天。
圖:@圖蟲網
峽谷深處的村莊由於交通不便,長時間相對與外界隔絕,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如果你春天的時候造訪尼屋鄉,也會不由自主稱讚這裡是最後的桃花源吧。
圖:@圖蟲網
十月份的尼屋鄉當然早已沒了桃林加持,但這裡還有更吸引我的依噶冰川。
依噶冰川是大陸型冰川,有著非常壯美的冰川瀑布群和冰塔林,非常輕易就能走到冰川腳下,能夠見到只有純淨的冰川腹地才能見到的藍冰。但是由於前往依噶冰川的路況比較差,導航也難以找到,知道的人並不多。
圖:@圖蟲網
依噶冰川本來是此行的重頭戲,結果在前往必經之路依噶14村的路上,卻發現不讓遊客進了。經過和值班民警的交談才得知,由於年初西藏冒險王在此遇難,大批網紅蜂擁而至,出於安全考慮,當地政府不得不採取了如此措施。
去年因為泥石流封路未能進入,今年又因為這種原因封路,天災人禍,終究是因為緣分未到吧。在地質災害多發的藏地旅行,這種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來年再有機會親近這片秘境吧。
圖:@圖蟲網
在民警的推薦下,我有幸參觀了計劃之外的拉日本巴,這座雪山腳下塔寺合一的白塔,修建至今大約有2600多年的歷史,相傳“蓮花生大師”曾在此修行,屬於藏傳佛教“寧瑪派”四大白塔之一。
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接近黃昏,轉完塔的當地群眾正提著喂鴿子的玉米粒返程,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看我們遠道而來特意為我們開鎖,邀請我們進入塔內參觀。白塔內一共有三層,供奉著蓮花生大師、釋迦摩尼等,佛像儲存非常完好、栩栩如生。
▲塔內的木梯非常陡峭,幾近垂直
白塔四面牆刷上了藍、白、紅、綠四種顏色,再加上金燦燦的裝飾,組成了獨屬於藏區的五種顏色,藍色代表藍天,白色表示白雲,紅色代表火焰,綠色代表河水,黃色代表土地。走過藏地這麼多白塔,這是我覺得最別緻的一座。
海拔最高的溼地,麥地卡
在尼屋鄉修路工人到熱情指引下,我們得知從尼屋鄉到嘉黎縣城已經修通公路了,關於路況那位老鄉的原話是“我修的路我還不知道嘛,兩個小時就能到嘉黎”。於是我們決定頂著夜色上路,實際上這條路的路況遠沒有那麼好,大多數路段只有路基鋪設完成,耗時比預測中要長。
▲這樣的隧道你走過嗎
夜間行車也有一些意外收穫,出了隧道,車前方突然有一些幽微的反光,駐車仔細辨認,居然是野生鹿群,看上去是一個四口之家。鹿群可能早已習慣了往來的車輛,倒是淡定,遠遠站在那裡看著我們。而我們又驚又怕,想起藏族朋友說這山溝溝裡每天都會有狗熊造訪,停留十幾秒後趕緊繼續趕往嘉黎縣城。
嘉黎縣城是穿越麥地卡溼地必經的落腳點,“嘉黎”在藏語中是“神山”的意思,這是一座被雪山環繞的縣城,在城中就能輕易看到雪山。
在正式穿越麥地卡溼地之前,可以去縣城南邊的嘉乃玉錯,驅車十幾分鍾即可到達湖邊。早晨的時候山間霧氣還未消散,湖面非常平靜,遠處的雪山倒影其中,湖邊牛羊悠悠,一派祥和靜謐。
嘉黎縣往西到達麥地卡鄉,就進入麥地卡溼地邊緣了。麥地卡溼地的穿越路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東西穿越,出了林堤鄉之後下道往西走,行駛在寬闊無人的溼地之中,沒有道路,只能跟著前人的車轍走,這條路線難度大、路況複雜,爆胎和陷車是必然的。
另外一種則是南北穿越,從林堤鄉到良曲鄉,雖然導航上找不到路,但實際上已經修成了一條可以通行的省道。由於此行車隊之中只有一輛車有絞盤,保險起見我們選擇了後者,東西穿越就留給經驗豐富、準備充足的越野老炮吧。
麥地卡溼地有著“高原綠肺”之譽,平均海拔4900米,在這片總面積近896平方公里的溼地內,冰磧丘陵起伏,湖泊星羅棋佈,大大小小的河流錯落其間,大家熟知的拉薩河就是從這裡起源的。
南北穿越線路前面三分之二都行駛在開闊的草原溼地之中,後面三分之一是山路,路況比想象中好很多。
從麥地卡鄉出發,五六個小時可以順利穿越出來,算是比較悠閒的行程。中間會途經幾個小村莊,沒有補給,要自備乾糧,可以在途中風景優美的地方下道找個地方野餐。
從麥地卡溼地穿出來之後,就到達了川藏中線上的良曲鄉,往東可以去往薩普神山、焫茸冰川等絕世秘境,這些景色我去年有過詳細的介紹,詳戳在西藏的這個地方,我看到了最藍的海子和最美的神山
行前須知
車輛:此行或許是天氣好也或許是運氣加持,一路上都比較順利,路上偶有泥石流滑坡路段也被及時清理乾淨,但由於有些碎石和保通路段,小轎車不建議前往,換了AT胎的四驅SUV可以勉強通行,最好的當然是硬派越野車了。整體來說,這條路線還不夠成熟,比較適合有經驗的越野愛好者前往,也可以在拉薩或者成都等地包越野車前往。
加油站:從通麥到嘉黎縣這段路程中有兩個簡易的中石油加油站,一個位於易貢湖北岸的易貢鄉,一個位於尼屋鄉忠玉村,導航上搜不到,去到當地問一問老鄉就能給你指路。麥地卡溼地全程沒有加油站,一定要在嘉黎縣城加滿油再出發。
食宿:易貢鄉易貢茶場附近有幾家私人開設的民宿酒店,尼屋鄉政府有簡易的扶貧賓館,條件比較簡陋,備好乾糧,做好露營準備。嘉黎縣城食宿選擇較多,建議在此處留宿休整。
海拔:易貢藏布全程海拔在3000米左右,大多數人都能適應,不會有強烈的高反。麥地卡溼地全程海拔都在5000米上下,長時間的高海拔停留很容易高反,穿越之前氧氣瓶、葡萄糖、布洛芬備好,做好保暖工作,及時補充糖分,關於如何預防高反就不詳細展開了。
放眼整個藏區,還有很多不為人知卻又景色絕美的路線,我們的讀者之中也有不少越野愛好者,歡迎安利你們走過可以與之媲美的線路,來年我來安排上。
相關閱讀:
在西藏的這個地方,我看到了最藍的海子和最美的神山
一年只開放四個月,這條路到底有什麼可豪橫的
行駛在中巴友誼公路上,感受帕米爾高原的魔力
號稱最危險的進藏線路,我替你們走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