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陽泉日報
近年來,被陽泉人稱為“城市後花園”的郊區平坦鎮桃林溝村“火”出了圈。這裡既有秀美宜人的自然風光,又有穿越古今的文化“密碼”,更有桃林溝人艱苦創業的奮鬥足跡。遊客走進桃林溝村,仿若走進了一個“世外桃源”。
桃林溝村的故事,要從一場詩意的“桃花革命”講起。
上世紀90年代的桃林溝村,原本沒有桃林。不少到村裡來的客人好奇村名的由來,這給桃林溝村幹部很大啟發。桃林溝村距市區很近,打造一片近郊的“桃花源”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有獨特的優勢,而且種桃樹的經濟效益也高於種玉米。就這樣,一場詩意的“桃花革命”在2000年起步。
那一年,桃林溝村從村名裡的“桃”字入手,開始打造“千畝桃園”。在起初的650畝桃林的基礎上,桃林溝村又逐年擴大種植規模、豐富桃樹品種,還建起了葡萄園、苗木花卉種植基地等。
有了桃樹,桃林溝村還建起了桃花源裡公園,進一步豐富村裡的“桃文化”。桃花源裡公園入口處,一把巨大的喜鵲登枝“桃花扇”成了許多遊客定格美好瞬間的打卡地。桃花源裡公園內,精美的黑色大理石沉雕系列作品《桃花韻》看點頗多,道出了無盡的“桃花韻”“桃花情”。
《桃花韻》沉雕作品長112.6米、高2米,分為神韻篇、才韻篇、情韻篇、風韻篇4個單元,細數了與桃有關的神話傳說、經典詩篇、歷史典故、風俗民情,對歷史久遠、內容豐富的中國“桃文化”予以形象化解讀。
女媧造人桃為媒、夸父逐日遺桃林、黃帝制典立桃威、王母蟠桃幾度紅、孔子吃桃論禮義、簡子桃李喻才俊、豪傑桃園三結義、桃花源裡可耕田、人面桃花相映紅、仙桃獻壽壽滿堂……一幅幅沉雕作品,將一個個“桃”故事串聯起來,揭開了“桃文化”的神秘面紗,傳遞出桃的長壽、吉祥、美好等寓意。
公園裡的煙雨桃花源、自然生態島、健康休閒島等功能區,也以桃花為型,取“花開吉祥”之意,靈活運用浮雕、影雕、鏤雕等形式,彰顯桃林溝村特有的“桃文化”內涵。
讓“桃文化”“活”起來,少不了“桃”品牌文化產品;讓“桃文化”“火”起來,更離不開“桃”品牌文化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連續舉辦18屆的桃花節,可謂桃林溝村首屈一指的“桃”品牌文化產品。從2004年4月舉辦首屆桃花節,桃林溝村以花為媒、以節會友,吸引無數賓朋前來“打卡”。
歷年的桃花節隨花期而定。在節慶期間,遊客不僅可以赴一場與春光花海的約會,還能在景區收穫多重體驗。
遊客在桃河民俗文化園裡青磚灰瓦的建築中穿行,腳下是鐫刻著歷史的青石古道。抬眼望去,是充滿農耕文化韻味的磨盤、水車。文創街上,晉東百業風俗圖、牆面磚雕、古州家風館、“走染坊”記憶館、工匠館等靜靜地傳遞著歷史的蛩音;美食街上,熱乾麵、糯米糕、過油肉拉麵等吸引眾多食客前來品嚐。
在桃林鄉村親子樂園,孩子們享受著巨型爬爬網、“網紅”鞦韆、圓形地面蹦床等遊樂器材帶來的樂趣,還能和羊駝、孔雀、天鵝等小動物來個“親密接觸”。“桃林鵲橋”玻璃吊橋、高空滑索、彩虹滑道,讓遊客在收穫愜意的同時體驗了一把刺激之感。
在節慶期間,位於桃河民俗文化園的“桃花源”小院熱鬧非凡:“抖音”“快手”等平臺的本土“網紅”開啟桃花節直播活動,為桃花節“吸粉”增加熱度;有的遊客穿上漢服,在古色古香的桃河民俗文化園內過一把“穿越癮”;有的遊客衝著自己喜歡的本土“網紅”而來,和他們聊天、合影,不亦樂乎……
在桃林溝村,遊客可以感受“桃文化”、品味桃河民俗文化園的“前世今生”,“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是這裡的真實寫照。以桃為媒發展起來的桃林溝村被“桃文化”滋養著,成為陽泉的“後花園”,市民休閒的“好去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市休閒農業示範點……桃林溝村的國家、省、市級“金字招牌”越來越多,桃林溝人的幸福路也越走越寬。
本文來自【陽泉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