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曉青
土地市場的寒冬正在向多個城市蔓延。
10月12日,陝西省西安市自然資源規劃局釋出了3則《終止公告》,宣佈原定於2021年9月28日至10月15日以網上掛牌方式出讓的HX3-1-298、HY3-1-299、HY1-13-233宗地,因故終止上述宗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已交納競買保證金的單位,可向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申請辦理競買保證金退款手續。
這3幅地塊均屬於西安市第二批17幅集中供地中的出讓地塊,都位於鄠邑區,總起始價約為30.32億元。根據土地出讓公告中的要求,這3幅地塊的競得人須自持住宅建築面積5%。自持期限為10年,自持期內不得對外銷售和轉讓。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市曾在9月27日宣告過3幅地塊終止出讓,加上此次,已有6幅地塊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終止出讓。9月27日,西安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宣佈終止GX3-26-21號宗地、WY8-58-23號宗地、JK1-4-281號宗地共計3幅地塊的出讓計劃。
除了西安之外,北京在10月11日晚間宣佈有26幅地塊延期出讓。
10月11日晚間,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公告稱,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的16幅地塊從13日起進行現場競價,而其餘的26幅地塊將延期至下一批集中供地出讓。參與16幅地塊競買企業共計50餘家(次),涉及央企、國企和民企。
公告表示,為進一步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維護土地市場穩定,延長26幅地塊掛牌時間,具體競買申請截止時間、掛牌競價截止時間等與下一批次商品住宅用地集中供應專案保持一致。
10月12日,北京市第二輪集中供地中的16幅地塊競價報名終止,其中5幅地塊以底價成交,總成交金額約130.48億元,剩餘的11幅地塊將在13日採取競價出讓。
8月30日,北京集中公告本年度第二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共計43幅,土地面積約245公頃,建築規模約496萬平方米,其中平谷區一宗招標專案已於9月27日順利成交。
另一個熱點城市杭州市的第二批集中供地情況也不盡如人意。
10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告,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的17幅土地終止出讓。
8月26日,杭州市重新發布第二批集中供地公告,共31幅,面積2873畝(約191.53萬平方米),其中10幅為試點的競品質出讓地塊,另外21幅為常規出讓地塊。
9月15日,杭州市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的首批10幅競品質地塊停止遞交申請檔案及繳納保證金。在10幅競品質地塊中,僅有富陽富春灣新城地塊的報名情況符合要求,其他9幅地塊因有效申請沒有達到規定門檻,無法進入後續正式競價環節。此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到,此前唯一進入報名階段的富陽富春灣新城地塊,報名企業未收到報名確認書,意味著該地塊將不會進入競價環節。至此,杭州市第二批供地中的10幅競品質地塊全部無人競拍。
有房企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在經過第一輪集中供地之後,部分開發商出現了“算不過賬”的現象,拿完地之後發現利潤非常低甚至會出現虧損,因此在第二輪拿地中都比較謹慎。加上目前行業的現狀,開發商對現金流的管控都比較嚴,拿地更加謹慎。
在“三道紅線”的壓力之下,房企的拿地銷售比也被控制在了40%,即拿地支出不得超過合同銷售額的40%。這樣就意味著企業拿地支出的額度在進一步降低。
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的資料顯示,9月份共有12個城市完成了第二輪集中土拍,熱度卻較8月明顯下滑,溢價率、流拍率等熱度指標表現均不佳,其中溢價率更是降至4.2%的低位,是2020年以來首次降至5%以下。
中信建投證券在一份報告中稱,各地第二批集中供地普遍遇冷,溢價率顯著下降,流拍率走高。主要表現在:多數城市成交樓面價較首輪出現下跌,溢價率大幅度下降,多地出現大量流拍、底價成交的情況。在中信建投統計的15個完成的第二批集中供地城市中,平均溢價率為4.9%,較首批22個城市16.8%的平均溢價率下降了11.9個百分點。掛牌地塊的數量為700幅,流拍及中止交易數量達206幅,流拍及中止交易率達到29.4%。
對於土地市場遇冷的原因,中信建投認為主要受到房企投資趨謹慎、土拍門檻提高和行業基本面下行的影響。
中信建投在報告中稱,下半年大部分企業拿地策略非常謹慎,將重點放在了促銷售、回款、控制紅線上,僅有部分規模房企表現較為積極的拿地態度。預期市場拿地熱情的消退會持續一段時間。
責任編輯:劉秀浩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