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自從雙減政策出臺以後,K12補習班的數量驟減,非學科培訓們卻在燎原大火中嗅到了蓬勃的生機,舞蹈、美術、樂器等非學科類的培訓班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了起來。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培行業裡雙減新政的逐步落地已成定局,但行業所面臨的種種變化衝擊,仍在持續發生。
這其中,新東方大象轉身,宣稱要回歸成人教育,VIPKID上升期斷臂,不得不關停少兒英語,內測成人課。相似命運的,還有猿輔導、流利說、掌門教育等,他們中,不是在全勝之中驟然剎車,就是在擴張期裡迎來重錘。
一時間,上至頭部品牌創始人,下至行業裡的基層從業者,無一例外都籠罩在風雨已來的陰霾中。
然而,困頓之中依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K12集體剎車的同時,非學科培訓們卻在燎原大火中嗅到了蓬勃的生機——無數人認為,即便雙減落地,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需求卻不會消失,而這部分市場,很大可能會被非學科培訓切走。
言下之意,K12賽道所上演的巨輪擱淺時,於非學科培訓來說,可能是一場意外的東風。
01 新的明星
在進入正題前,我們得先明確一個邊界,哪些培訓算非學科培訓?
根據教育部此前發文,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這些課程將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
而在此之外,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資訊科技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學科,將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邊界釐清,輪廓也就清晰了,以體育、藝術、資訊科技等為代表的素質教育被劃在了紅線之外。
少兒程式設計、美術、舞蹈、樂器、球類運動……曾經的課外興趣班意外補位,一時變得熾手可熱起來。
學校門口的舞蹈室,家附近的游泳館,購物中心裡的程式設計班,小朋友們飛出了教室,轉頭就被送進了新的空間。
根據天眼查的資料,當前市場上有37萬家藝術類培訓相關企業、66萬家體育運動類培訓相關企業。而自「雙減」政策釋出以來,以上兩類培訓相關企業新增了3.3萬餘家,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9%。
此外,贏商雲智庫的資料也顯示,政策流變之下,兒童消費賽道湧現出不少業態新物種,這其中,以兒童教育和兒童遊樂居多。
從一站式滿足家庭需求的綜合式親子空間,到以創新自然教育為賣點的新型農莊體驗,再到為兒童量身訂造特色課程的各類格鬥運動館,雙減在為孩子帶來喘息空間的同時,也讓這些兒童業態新物種更受歡迎。
甚至,部分遭受雙減重錘的頭部教育品牌也調轉航向,一頭扎進了非學科培訓的海域。
比如,失去K12市場的新東方成立了素質教育成長中心,曾在雙減新政下跌到停牌的好未來,則升級了旗下教育品牌勵步,將之變成包含戲劇、口才、美育、書法在內的新的線下學習空間。
此外,還有高度依賴K12的精銳教育,在雙減新政下,它不得不忍痛割捨營收佔比高達78.9%的高階K12一對一輔導,轉而將目光投向至慧少兒、小小地球等一站式素質教育綜合體。
似乎,從以上角度來看,新政策於非學科培訓來說,確實是一陣意外東風。不管是其對素質教育所滲透出的友好訊號,還是其對新興業態的提振作用,都在短時間內顯現了出來。
然而,正如物理定律所示,每一個作用力都會產生一個大小相當的反作用力。比如,在家長側,非學科培訓並沒有因為及時補位而受到讚譽,相反,其中不乏被突然砸進來的客流,帶變了形的。
02 反作用力
一個ID名為「美杜莎麻麻」的育兒博主在微博吐槽,一節45分鐘的鋼琴課漲到了500元。而在小紅書,育兒媽媽們的主頁,少有不吐槽興趣班坐地起價的。
事實上,這已不是新聞。
自9月開學季以來,相繼有不少學生家長吐槽,雙減之後,羽毛球、畫畫、鋼琴各種課外班幾乎全部漲價+爆滿,其中漲幅達到50%的不在少數。更有甚者,興趣班們在取消充值折扣和優惠滿減的前提下,還把課程單價提上去了。
這期間,微博話題#上海非學科培訓迅速升溫#一度衝上熱搜,引發過億閱讀量。此外,還有諸如#如何看待孩子被迫上興趣班#等話題衝上熱搜。
一名學生家長,這樣吐槽雙減之後她所面臨的非學科培訓機構們:感覺現在的興趣班銷售比以前更加的死纏爛打,以至於每次接孩子都很忐忑。
還有家長則直白表示「素雞比學科雞更費錢費媽。」
在小紅書上,有不少育兒博主曬出了她們的教育計劃。比如,游泳是越早越好的專案,程式設計是被建議從小培養的技能,而演講,可以提升口才,鍛鍊氣場。甚至有博主根據年齡為孩子擬定興趣班專案,4-5歲是繪畫,3-6歲是口才,6-16歲,則可以進行籃球、跆拳道、散打等體育培訓。
一個自稱四年雞娃30萬的育兒博主,分享了她曾為孩子報過的興趣班,上至游泳、美吉姆、親子繪本館,下至樂高程式設計、體能、朗誦和專注力。
毫不誇張地說,雞娃課程千千萬,焦慮程度與K12曾宣稱的「你來培養你的孩子,你不來培養你競爭對手的孩子」簡直不相上下。
而在這種新的焦慮裡,看起來,一個屬於非學科培訓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但事實上呢,機遇並沒有即刻就兜頭砸來,市場也好,資本也好,都在謹慎觀望,小心試探。
而在行業更深處,一場場有關非學科培訓的新的質疑與討論,也在緩慢發酵,隱秘傳播。
03 非標品迷思
方向錯了,一切努力都是徒勞。所以,定性很重要。
我們需要明白的一個前提是,素質教育和學科教育不是替代關係,相比小紅書媽媽們人均十幾萬的素質教育投入,在中國,還有兩千多個縣城,四萬多個鄉鎮和六十多萬個鄉村。
他們之中,不乏願意為孩子花500元上一節名師數學課的家長,但未必有人肯願意用同樣的價錢讓孩子上一節專注力培養課。
就本質而言,大多數中國家長仍然秉持著「學得以漁」的升學期望,重點中學—重點高中—好大學,這條上升通路才是主流期望。
相比之下,非學科培訓機構所描繪出的技能圖譜,說服力並沒有那麼強悍。與此同時,非學科培訓這個市場本身,也還存在著種種隱憂。
從發展歷程來看,素質教育行業於2018年左右才迎來爆發式增長,這短短几年時間,並不足以讓整個行業建立起標準和規範,而這反映的另一個現實是,在素質教育領域,至今還沒有誕生所謂的現象級公司和爆款標品。
而這也意味著,轉型的大機構和散落在城市角落中的中小型工作室,很大可能得像此前的K12教培一樣,先花費數十年時間慢慢煎熬教研,才有可能摸索出一套可標品化交付的服務和產品。
根據艾瑞諮詢此前釋出的《中國素質教育行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非科學培訓已然進化出了無數形態,有啟蒙教育、語言能力、藝術教育、steam、數學思維、戶外教育、社會化素養、體育、兒童財商教育等上十個大類。
然而,雖然細分領域很多,但鮮見可以實現標品化、規模化的大類。而從素質教育行業現有的趨勢圖譜來看,可鑽研的細分領域確實很多,但能叫得出名頭的品牌卻很少。
而更為嚴峻的是,雙減政策雖已靴子落地,但也並不意味著非學科培訓的明天能一切向好。
道理很簡單,學科類是震中,但非學科類未必就在安全的版塊內,更多的猜測是,它仍在餘震之中。
南方週末此前的報道驗證了這一猜測。報道指出:
「目前非學科類培訓難以標準化,而個性化太強意味著開課成本更高,對師資、管理難度都提出更高要求。其次,非學科類培訓不如學科類培訓剛需,市場受眾更小,蛋糕小,分的人還多。」
「最後,儘管此次將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劃入非學科類培訓,看似留有轉型空間,實際上各地體育、美育中考也都正在逐漸普及。一旦教培機構爭奪這一市場,只要再次陷入‘內卷’,監管部門還可以將體育、美術再劃入學科類。」
這一側,轉向,關停,陷入糾紛,K12賽道在雙減新政落地的兩個多月間,如扁舟遇潮,心懸半空。而那一側,非學科培訓在猶疑中奮進,一邊焦灼等風來,一邊畏懼著學科機構的降維打擊。
04 通往轉型之路
「如果你不知道前行的方向,就必須非常小心,因為你可能不會到達目的地。」
過去一年裡,K12賽道獲得的總融資高達500億,而雙減的靴子一落地,中概教育股合計市值相比年內最高點折去超過7400億。
這其中,被譽為教培行業三大巨頭的新東方、好未來、精銳教育,近況一個賽一個的慘烈,精銳教育市值蒸發約98%,股價徘徊在0.38美元/股,好未來、新東方的股價也跌至個位數,千億市值,統統一朝化作幻影。
全盛時期有多麼輝煌,此刻就有多麼焦灼。一個萬億教培市場的背後,是上千萬教培從業者,當大盤折去大半,他們去往何方?目光又將投注何處?
大機構匆忙之中調轉船頭,做教育硬體,做非學科培訓,做成人教育,但新的領域裡,有新的困境,而考驗,則只多不少。
作者:鹹魚魚,編輯:吳懟懟
本文由 @吳懟懟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