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金陵城西橋門外的一家錢店裡,一老者正在和店主人因為所要兌換的銀子的成色好壞而爭吵不休。這時一年輕人進來,朝老者深深一揖,口稱“老伯,我與令郎為友,同在常州做生意,令郎因生意纏身,不能回家來看望老伯,託我捎給您一封家書和銀錢。”說完把信銀交與老者,轉身而去。老者拆信,跟店主人說:“我老了眼花,看不清信上的字,煩您與我念一下吧。”店主同意,借過信念給老者,大都是家長裡短問候之語,末附言:“另帶紋銀十兩,聊做大人日常家用。”老者高興地說:“不必兌換那幾兩銀子了,省得計較銀子成色,用我兒子給的這十兩銀子兌換了吧。”店主將原來的銀子交與老者,接過捎來的十兩銀子,稱了一下,足足十一兩三錢。店主人心裡暗暗盤算道:想必是其兒捎信匆忙,沒有核對銀子的多少,我何不就按十兩銀子兌換與他,他又不能稱銀子到底多少,我豈不是多賺那一兩三錢的銀子?當時十兩銀子兌換九千錢,於是店主人拿了九千錢兌換了這十一兩三錢銀子。老者高高興興地出門走了。
過了一會兒,剛才到店裡的一個客人站起來對店主人說:“剛才那個老頭兒是多年積騙,礙於當著他的面,我無法說破,你看看那銀子,肯定是假的!”店主人趕忙拿剪子剪開,果然是一個鉛疙瘩。店主人問客人,老者在哪住著,並且央求客人帶他去找這個老者。客人說,在某地住,但是我與他是鄰居,礙於面子,不好拋頭露面。店主再四央求,客人勉為其難地答應帶店主前去追,但只指給店主地方,並不露面。店主跟隨客人匆匆忙忙奔老者居所,走了沒多遠,看見一個酒肆裡面坐著這個老者,那串錢放在酒肆桌子上,老者正在悠閒地和一幫人在喝酒,店主人立刻上前扭住老者就打,說你這個大騙子,用鉛胎銀換了我九千錢,老者分辨說,“我用我兒十兩紋銀換的錢,何來鉛胎?”店主人拿出剪了的鉛胎銀讓眾人看,老者笑著說,“我兒給我十兩紋銀,這個鉛胎好像不只有十兩。”眾人便吆喝酒保拿戥子稱,鉛胎果然十一兩三錢,和老者一起喝酒的眾人群起而毆銀店主人。銀店主人捱了痛打,灰溜溜的跑了。
這是清人袁枚《新齊偕》裡面的一個小故事,原文讀來更有意味兒。人們之所以會被騙,只是因為心中的那個貪婪的人性的弱點!所以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要指望貪小便宜!故事中的店主人因為貪圖那區區一兩三錢銀子,落得個丟了十兩銀子的錢,還捱了一頓痛打,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