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深秋,在瑞金沙洲壩下肖區七堡鄉一間土坯房裡,躺著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在彌留之際,雙眼緊盯著窗外,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這位老人名叫楊榮顯,生有8個兒子。可為什麼臨終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兒子守候在他身邊呢?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楊榮顯 是瑞金沙洲壩的一位普通村民, 家有8個兒子。 楊家世代遭受地主剝削, 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紅軍來到後,家中分到了田地, 才過上了好日子, 幾個兒子也娶上了媳婦,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臨時中央政府在葉坪成立的第二天,楊榮顯就高高興興地將老大和老二送到參軍報名處。可是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兩兄弟就戰死沙場。
噩耗傳來,老人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拿著農具顫抖著嘴唇,轉身進了屋,隔窗看著兒媳和嗷嗷待哺的孫兒,心如刀絞。

1932年,為了扼殺新生的紅色政權, 敵人對中央蘇區實行 大規模的軍事“圍剿”, 在前方戰事吃緊、後方兵員短缺 的情況下, 蘇維埃政府發出了 “ 擴紅支前”的號召, 已經失去了兩個兒子的楊榮顯老人, 再次把剩下的六個兒子, 都送去參軍了。

此去征程漫漫,前方槍林彈雨, 楊榮顯與兒子們當然知道 參軍作戰的危險, 但你不去、我不去,誰去呢?
隨著前方戰事吃緊,噩耗一個個傳來,楊家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先後犧牲在了戰場上。

此時,鄧小平聽說了楊家的事, 專門派人看望了楊榮顯老人, 並告訴他 部隊已下了決心, 要幫他找到老七、老八, 把哥倆送回老人身邊, 可楊榮顯怎麼也不答應 ……

最後,經過幾番周折 終於在廣昌戰役的戰場上 找到了老七、老八, 聽說了家中的事, 哥倆說 “等打完廣昌這一仗再回去”, 可就是這一仗, 兄弟倆再也沒能回家。
聽到老七、老八犧牲的訊息, 楊榮顯老人再也忍不住悲傷, 他捧著兒子的遺物 踉踉蹌蹌朝著 村頭兒子當年參軍離家的方向走去, 哭著說 :“兒呀,原諒你們的爹吧。爹也沒有想到你們一個個都回不來了呀!滿仔,我的老滿仔啊!你的娘還在等著你回來給她盡孝啊,滿仔!”

楊榮顯一家八子參軍的壯舉,只是贛南蘇區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戰爭的一個縮影。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為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不會忘記像楊家八子這樣一去不復返的紅軍戰士,也不能忘記無數個像楊榮顯這樣,為支援革命送兒上前線的父母。 我們不知該如何對他們說聲謝謝,銘記、前進,便是我們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