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的東北邊防軍
戰備等級,是一個國家的軍隊,在不同時期採取的措施和行動。
根據公開披露的訊息,我國的戰備等級分為四級。除了整體戰備等級會根據外界變化適時調整之外,不同戰區和不同軍種的部隊,在同一時段內,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戰備級別。
比如,某一地區出現緊急狀態,該區域內的部隊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戰備等級,而其他地區的軍隊,則可能不會調整戰備等級。
這是因為,外部的威脅和影響,有時候只針對特定的地區,而其他地區的戰備等級,就不需要相應做出調整。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在不同的時期內,有多次的戰備等級都調整到了一級。這其中,有的是整體性的調整,有的是特定區域內的戰備調整。
第一次戰備等級大規模的調整,是抗美援朝爆發之前。
那是新中國剛剛成立後的1950年,朝鮮半島戰爭陰雲密佈。
對於是否出兵朝鮮,毛主席當時的想法是,我國只派兵在鴨綠江沿岸或者北朝鮮地區,中國的軍隊只是戰略支援力量,不會與美軍發生直接衝突。
不過,如果美軍過了三八線,那麼我軍便會參戰。
彼時,毛主席的主要目標還是集中在國內的建設方面。
6月30日朝鮮戰爭爆發後,我國各地區還是展開了大規模的土改。
除此之外,軍隊還隨之展開了復原工作。而隨著朝鮮戰局形勢的不斷變化,就有人建議,讓軍隊轉入戰備狀態。
針對朝鮮的情況,周恩來表示由總參和外交部密切關注。
隨後在7月13日,隨著東北邊防軍的成立,東北地區的戰備狀態提升至一級。彼時周恩來曾經說過,寧可“備而不用”。
彼時,全國各地的戰備等級事實上是不一樣的。
東北地區隨著戰爭形勢的焦灼,戰備等級在持續提升;東南地區一級華南一帶,因為和蔣中正殘部還在戰鬥,所以是戰爭狀態;西南地區因為剿匪和進藏前的準備,戰備等級也相應較高。彼時的全國,只有中部地區和西北地區,戰備等級相應較低。
而隨著美軍不顧我國的警告,執意越過三八線,我志願軍也於當年10月開赴朝鮮。兩國軍隊正式交戰後,戰備狀態,也直接進入了局部的戰爭狀態。
第二次戰備等級的提升,則是在國慶10週年前後。
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除了隔海進行不間斷的炮戰之外,雙方彼此的飛機也在空中纏鬥。
當時,蔣中正不斷派出偵察機對國內進行縱深偵察。全部技術以及最先進的偵察機,都是來自美國佬的支援。
1959年,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10週年。當年的國慶節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擬定邀請80個國家的外賓,同時還有70萬人的群眾大遊行。
可就在這個時候,蔣中正派的偵察機來了。
1959年,國慶閱兵中的坦克方陣
這是美國最新型的RB—57D高空偵察機,它的飛行高度達到了一萬八千米以上,而當時國內最先進的殲擊機,高度也只能達到一萬七千五百米。
由於難以對其實施有效攔截,1959年上半年,該型別的偵察機,曾深入內陸達17次之多。
而且還有兩次,甚至飛到了北京地區的上空。
當時,解放軍曾出動過多架次的殲擊機進行攔截,然而都因為高度不夠,導致蔣中正的偵察機能夠大搖大擺地來去自如。
空軍司令劉亞樓異常焦慮,如果偵察機在國慶節當天飛臨北京的上空,這樣的後果不敢想象!
毛主席對劉亞樓說,國慶節,他蔣中正肯定不會在臺灣睡大覺,你們要是打不下飛機,我也睡不著。
焦慮的劉亞樓最後認為,看來只能讓才訓練了4個月的地空導彈部隊上了。
隨後在當年9月,編制為543的部隊進入了北京周邊的陣地。
從9月21日開始,進入作戰值班狀態,9月30日,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不過國慶幾天,一切平安無事。
就在10月7日這天,戰備等級即將調整。不過在當天早上,營長嶽振華還是來到了陣地上到處看了看。
然後他抬頭看到,當天天氣非常晴朗,能見度也十分地好,他覺得,這樣的天氣,敵人有可能會出動。
於是,他趕緊攔住幾個準備請假外出的戰士:“別出去了,說不定今天有仗可打。”
於是,大家都留在了陣地裡靜靜等待。
果不其然,當天上午九點多,福建沿海的雷達部隊率先發現了狀況。一架高空偵察機,正朝著大陸飛來。
劉亞樓也進入了作戰室,彼時飛機已經從浙江溫嶺一帶飛入了大陸。
為了迷惑敵人,空軍照例派出了殲擊機進行攔截。偵察機開始爬高,大搖大擺地一路飛過南京向北飛去。
中午11點左右,敵機距離北京700公里,地面的543部隊進入了一等戰鬥準備。
當敵機進入滄州境內,奉命跟隨的解放軍飛機全部退出了戰鬥。
隨後,地空導彈部隊發射導彈,直接命中目標,飛機最後掉落在了通縣東南的一處玉米地裡。
而敵機上的飛行員王英欽,在被導彈擊中後選擇跳傘,但是在跳傘的過程中,繩子不巧被崩落的彈片割斷了,最後活活摔死。
這次用地空導彈擊落高空偵察機,也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一次。
該型別的導彈是蘇聯研製的,他們研發出來,就是為了應對美國的高空偵察機的。
但是在蘇聯本土,他們還一直未曾打下過美國的飛機。
聽說中國人居然打下來了,立刻派了一個專家組來中國參觀,並且詳細瞭解了當時的戰鬥情況。
隨後,多位元帥、大將和上將,看望了543部隊,其中還有幾個元帥專門請營長嶽振華吃飯。畢竟,是他們這支部隊給中國人長臉了。
第三次戰備等級的調整,則是在中蘇交惡以及邊境衝突戰一觸即發之際。
1969年3月,我國和蘇聯在珍寶島地區發生了直接的軍事衝突。
隨後在當月的3月15日,毛主席提出,要加強全軍的戰備,將打仗放在各項工作首位。
相較與此前的一級戰備狀態調整,這一階段的一級戰備,幾乎是全軍模式的。
當年9月,我軍根據蘇軍的動向,也隨之做出了相應的戰備調整。
軍委在9月10日向全軍下達了加強戰備的命令。尤其是西北、華北、東北以及沿海地帶的部隊,要防備敵人的突然襲擊。
而當年國慶節期間,從10月1日凌晨開始,西北、華北和東北三線的部隊,全部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隨著國慶節的結束,戰備等級也隨之降低。
而當月中旬,原定於蘇聯的代表團,要來我國進行邊界問題的談判,戰備狀態隨之再次提升到了一級戒備。此後半年多的時間,全軍始終處於戰備狀態。
一直到1970年的4月份,戰備等級才稍稍降低。
與之相對應的是,彼時為了防備蘇聯的核打擊,除了軍隊提升戰備狀態之外,在京的各級領導人,也被分別疏散到了全國各地去了。
此後多年,準備打仗,甚至打核戰爭的這根弦一直繃得很緊。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軍隊的戰備狀態才開始降溫。
我國在當時的緊張並非沒有根據。
因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格列奇科作為蘇聯的國防部長,腦抽似地提出,要對我國採取核武器攻擊。
雖然他的建議在蘇聯高層沒有得到認可,但隨後我國的戒備心態卻持續了很久。
而這一時期的戰備等級調整,堪稱是新中國成立後,持續時間長、範圍和程度最廣的一次。
而第四次全軍戰備等級的調整,則是1976年,毛主席逝世期間。
彼時,穿著軍裝的莫言,在河北某部隊的駐地,正好趕上了一級戰備。
多年以後他回憶道:“上級先是下達了命令,然後每名戰士都分發了子彈。使用半自動步槍的戰士,每人100顆;使用衝鋒槍的,每人150顆。”
尤其在站崗放哨的時候,子彈還要上膛。
以前,部隊附近的老百姓,偶爾可以到院子裡借東西。而隨著戰備狀態的開啟,非軍事人員一律不能進入大院。
莫言作為戰士,當時感受到的是實際的戰備狀態變化,而當時中央和中央軍委,下達的戰備值班指示,是從9日上午八點開始的。
隨著毛主席追悼會和葬禮的結束,戰備狀態才隨之調整。
第五次戰備等級的調整,是在對越反擊戰期間。
1978年12月底,在湖北天門地區開荒種地的54軍161師,接到了一級戰備命令。部隊隨即返回了河南焦作駐地,並且很快擴編到滿員的12000人。
隨後該師在1979年2月底,調往了廣西憑祥。2月26日,161師接到前線指揮部的命令,從友誼關附近正式進入越南北部作戰。
彼時,南部作戰之外,北部的新疆軍區、蘭州軍區、北京軍區、瀋陽軍區,全部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四大軍區的步兵師全部滿員部署,而軍隊則全部進入野戰地域。
所以,表面上看是在南邊打起來了,但我國彼時真正防備的,是北方的蘇聯。而在越南戰場投入的,僅是次要兵力。
隨著大規模的作戰目標達成之後,各地區軍隊的戰備又開始有所調整。
第六次戰備等級調整,是中美兩國在海上的多次對峙事件。
1994年,美國和朝鮮的關係進一步降至冰點,美國派出了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進入黃海區域對朝鮮的西海岸實施封鎖。
黃海的部分割槽域雖然是公海,但是按照海洋公約,如果一個國家要對另一個國家進行海上封鎖,需要向周邊的國家進行事前通報。但是,美軍航母卻沒有進行任何通報。
當年10月,我軍正在舟山群島區域進行海空聯合軍演,參與演習的還有我國的一艘核攻擊潛艇。而就在當時,這艘潛艇恰巧和美軍的航母遭遇了。
美軍航母沒有避讓,還出動了反潛機投擲聲納浮標,試圖對我軍潛艇進行定位。對於相互戒備的彼此而言,這種行為意味著攻擊。
於是,我方的潛艇一邊進行了規避,一邊聯絡了青島基地請求支援。
然而,美國的航母繼續糾纏不休,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進入了中國的領海。北海艦隊接到潛艇發出的資訊後,立刻出動了殲-7戰鬥機掛彈出航。與此同時,軍隊下令進入一級戰備。
我軍的飛機進入目標區域後,立刻向美方發出警告,讓他們立即後撤。但是,美國的航母非但沒有撤退,反而也出動了F14進行空中警戒。
彼時,雙方的戰機只能平行飛行相互監視對方。
與此同時,我軍在外圍的一架蘇-27猛然拉高,並且斜刺裡向F14俯衝過去,這一招讓美軍飛行員顯得有些措手不及。對方立刻躲開,而後逃離了這一區域。
另一邊,殲-7戰鬥機一度打開了火控雷達,瞄向了美軍的航母戰鬥群。隨著美軍航母向司令部彙報情況,根據接到的命令,美方的航母戰鬥群開始撤離。
當年的這場對峙,持續了將近70個小時,一度到達了擦槍走火的邊緣。所以此後這場軍事對峙,也被看成是冷戰結束後,我國和美國最嚴重的一次軍事對峙。
對峙事件發生後,美方認為,在以後有必要建立海上航行通報機制。但實際上,在此後的多年,美國的軍艦事實上還是我行我素。
1995年3月,我軍海軍演期間,美國的小鷹號航母上,起飛四架電子戰飛機,他們把電子訊號偽裝成為F16戰機飛入我國空域,這麼做的目的,是想獲取我國的戰備資訊。
不過,美方的這一行動被我方識破。
隨後在2000年5月,美方的偵察機再次進入我國空域,我軍出動殲擊機將其攔截。
在2001年的3月份,接連發生多次美方飛機進入我國空域的情況。
甚至於在當年的4月1日,還發生了兩軍飛機在南海上空碰撞的事故。
這一事件的發生,再次讓國內的戰備等級上調到了一級。
從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美方頻頻出動航母軍艦或者飛機,在我國近海領域活動,意圖就是蒐集我方的情報。
其每一次的活動,都會讓我軍的戰備等級相應地做出調整。
事實上,在2008年臺灣島內舉行選舉期間,我國沿海地區的軍隊,也曾一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戰備狀態的調整本就是即時性的,而且某一時期的戰備狀態頻繁調整,往往並不是孤立的,而是這一時期某些情況和事件的集中體現。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固定時日的戰備等級調整。
比如每年的國慶或者春節期間,各軍種的戰備等級都會有所提升。
至於提升到什麼級別,還要根據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情況來具體確定。
不同時期的戰備等級調整,往往和這一時期的外部和內部環境密切相關。而等級的高低,也會結合實際的發展隨時做出變化。
比如有的時候是四級戰備,但因為某些突發情況,可能會直接升級成為一級戰備。
所以,戰備等級本身的變化永遠是未知的。而要想永遠保證底氣十足,就需要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
而透過新中國不同時期歷次的戰備調整不難看出,除了這一模式越來越程式化和系統化之外,我軍實力的提升和發展,也讓我們自身的戰備,更加具備了保衛和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