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中國軍人血與情
特戰營長劉近的26塊傷疤和1封家書
1米81的個子,黝黑瘦削的臉頰,左眉骨處一道隱約可見的傷痕,為本就堅毅的臉龐增添了幾分厲色。陸軍第76集團軍某特戰旅營長劉近,被特戰隊員們稱為“魔鬼教頭”——
匍匐前進,他拖著極度疲憊的隊員往前走;野外生存,他把飢腸轆轆的隊員所有補給都清剿乾淨;抗寒冷訓練,他一次次把隊員剛從冰水中探出的頭摁入水中……
入伍17年,劉近在這支由抗日名將彭雪楓親手建立的特戰勁旅中慢慢成長為尖刀中的刀尖,其間他完成十餘項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週年之際,劉近被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評為“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嚴厲與榮譽背後,這位硬漢有著怎樣的血性與柔情?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走進軍營,聽劉近講述他身上26塊傷疤、3個誓言和1封家書的故事。
26塊傷疤
“狼頭”的成長往事
劉近所在部隊裡,特種兵中的精銳會被授予“天狼勇士”稱號,而劉近則被大家稱為“狼頭”。入伍17年,劉近身上留下大大小小的傷疤約26處。
因為怕耽誤比賽和訓練,劉近很少向其他人提起它們。“訓練場上怎麼可能不受傷?一些小磕小碰對我們來講也不算傷。”劉近說。
第一塊傷疤,在劉近的左腿上,受傷時,他入伍才1年半。
2005年6月,劉近作為唯一一名上等兵參加原蘭州軍區組織的崗位練兵比武。當時,他參加摩托車特種駕駛比賽,從一個飛車臺上落下時,因為方向沒把握好,摩托車落地後砸到他的腿上,還把他拖了十幾米遠。“當時我整個腿血肉模糊,骨頭都露出來了。”劉近說。
為了不影響比賽,劉近跳進水裡把血洗掉,用紗帶簡單纏了一下,便繼續去訓練其他科目。這次比武,劉近斬獲特戰專業第二名。此後,他連續三年蟬聯單位特種兵比武第一名。
第二塊傷疤,在劉近左眉骨處,這也是唯一能被看見的一處。
2006年,還是上等兵的劉近為提升實戰中陡崖滑降速度,試驗“大”姿勢滑降,結果繩索脫手。
“懸崖將近40米的高度,當時懸崖邊有個駱駝刺,把繩子掛脫手了,地面有塊特別大的石頭,感覺這個石頭迎面而來。”劉近回憶,當時他的身體呈快速直線下降,危急時刻,他把手插進身後“8”字環減速,落地瞬間,頭還是狠狠磕在地面上。“當時我戴著頭盔,腦袋這地方磕爛了,一塊疤就這樣留下了。”劉近指了指眉毛說。
更多的傷疤,則是劉近2017年參加國際比賽和平時帶兵示範時慢慢累積起來的。
2017年,中國陸軍首次參加巴基斯坦國際“團隊精神”比武競賽。劉近帶領7名隊員與來自另6個國家的14支精英分隊同場較量,他們夜裡在長滿荊棘的叢林中行進,率先抵達考核點。“原始森林寸步難行,藤都是帶刺的,只能拿身體硬扛。第二天早上太陽出來一看,全身血淋淋的,胸上胳膊上全是傷。”劉近說。
比賽結束,代表中國軍人出征的“天狼勇士”戰勝所有對手,奪得金牌。
“3個誓言”
少年的人生轉折
第一,去條件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地方當兵;
第二,入黨,在部隊立功,幹出一番事業;
第三,我劉近在部隊幹不出事業,就不回這個家了,破釜沉舟。
無論獲得多少榮譽,面臨怎樣的困難,劉近都不會忘記他在父親面前立下的這3個誓言,這3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
劉近出生在河南一個小村莊,父親劉付全是一名退伍軍人,在村裡當村主任。小時候的劉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調皮”“愛玩”“不好好上學”是他留給父親的印象。為此,劉付全曾一度擔心兒子做出違法的事情,“如果這樣,學習又不好,以後只能回家種田。”劉付全說。
“我感到自己的表現讓父親抬不起頭,於是下決心去當兵。”劉近說。
當兵走的前一天晚上,劉近把自己的愧疚對父親說了,“這麼多年我給你惹了很多事,把你心臟病也氣復發了,媽身體也氣得不好了。”隨後,他給父親立下了那三條誓言。
“當時只希望他能好好當兵有個出路,也沒想過他能爭得多少榮譽。”劉付全坦言。
父親沒有較真的誓言,劉近卻時刻記在心上。“哪怕把我練廢、練死,我都要把自己練出來,我要在部隊開啟一片新天地,讓我爸在家鄉能夠抬得起頭!”劉近說。
當兵剛三個月,劉近就第一次立下三等功,他還記得當時給父親打電話時的對話:“爸,我給你說一下,新兵沒有下連,我立了三等功。”“你別騙我了,不可能。”“真的,我真的立了三等功,過段時間喜報給你寄回家。”
劉近回憶,當時父親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好久不說話,緊接著母親接過電話告訴他:“你爸出去哭去了,太感動了。”劉近說,後來父親拿到喜報後挨家挨戶去講:“看!我兒子怎麼樣?以前不行,現在當了兵後喜報都寄回來了,三等功!”
2004年3月,劉近在新兵結業實彈射擊考核中打出50環,帶著軍旅生涯第一個三等功獎章,他被特戰八連狙擊班挑中。八連正是以過硬的特戰能力聞名全軍的“天狼突擊隊”。
1封家書
讓他悄悄流下眼淚
汗水和鮮血不曾讓劉近流淚,他的兩次眼淚,一次為榮譽而落,另一次則是為家人而流。
2020年將近半年時間,因為執行任務,劉近和家人斷了聯絡。“這個時候特別想看一下兒子,但是沒辦法,想家時也會偷偷躲在帳篷裡想哭。特別是有次愛人給我寄了個睡袋,裡面夾了一封信,我看完那封信後確實是流淚了,感覺愛人在家裡面承受了太多太多。”
劉近執行任務那半年,兒子生病住院、雙方父母的照顧、工作上的壓力,妻子白雪全一個人扛了下來。“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考慮給我寄個睡袋,給我寫信,考慮我的安全問題,確實非常感動。”劉近說。
當時劉近所不知道的是,這封沒有收信地址、不知道寄往何處的家書,承載著家人怎樣的擔心和思念,又是如何一波三折寄到他手上的。
這是白雪第一次給劉近寫信,在現代通訊發達的今天,如果不是劉近突然失聯好幾個月,誰也不會想到用這樣原始的交流方式。在2020年8月收到部隊的慰問信後,白雪就開始準備寄給劉近的東西了,但她不知道將東西寄到哪裡。直到10月的一個晚上,白雪意外接到了劉近戰友的一個電話,告訴她可以先寄到一個地址,再輾轉帶過去。
“我也沒有抱很大的希望,知道訊息的那一刻跟中大獎一樣。”白雪回憶,她當時顧不得吃飯,跑回家拿上睡袋準備去中國郵政,這時卻突然起意:既然都寄睡袋了,就再加一封小小的信吧!
害怕郵局關門,白雪隨手抓起一張做手工的藍紙,把這半年的思念、委屈、快樂、平安都寫給劉近,“當時想寫的話有好多,但落筆時又不知道該怎麼寫了,想一句寫一句,我感覺邏輯上有點混亂,跟流水賬一樣。”白雪回憶。
寫完信後,白雪用保鮮膜先包了一層,然後又用密封袋包了兩層,然後才塞進袋子裡。
這封信,讓劉近第一次在部隊悄悄流下眼淚。
謝東萌 寧運河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雷遠東 實習生 彭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