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入朝作戰,其部在朝鮮戰場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戰地作戰、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等等。
第15軍下轄第29師、第44師、第45師等三大主力部隊,其間任何一部在朝鮮戰爭中皆透過卓越的戰績建立了不世功勳,而作為第29師下轄部隊的85團自然同樣如此。
不妨透過昔年間朝鮮戰場上85團所歷經的大小戰鬥經歷,來一窺這隻英雄部隊的輪廓。
一、第85團的作戰能力
1952年10月14日,隨著美軍以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餘架飛機對十五軍30公里防禦正面開始轟炸,由此上甘嶺戰役爆發。
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程度對於許多人而言早有耳聞,因此隨著戰事膠著不僅作為15軍主力的45師始終堅挺在一線,志願軍各部紛紛受命增援,而作為兵團預備隊的29師亦被分別抽調了第86團、第87團投入其中。
然而同樣作為29師下轄部隊的第85團並不在抽調的行列當中,但是依照指揮部下達的“積極防禦並尋戰正面之敵以為上甘嶺戰場分擔壓力”的指示,未能出現在上甘嶺戰場的第85團亦不斷尋找機會間接支援上甘嶺戰役。
屆時按照相關指示,第85團指揮部決定向位於正面的275高地以及另一處無名高地的敵軍發起進攻。
然而由於對於這兩處高地上的敵人火力配備、兵力部署等具體情況一無所知,出於小心駛得萬年船,第85團指揮部經研究決定,先行派遣一隻小隊對該目標進行戰前偵察,以令接下來的戰事能夠有備無患。
而關於這一重要任務的執行人選,團指揮部亦選定了時任偵查參謀的沈秀魁,其間既要準確無誤地打探到敵人的真實詳細狀況,亦要儘可能避免打草驚蛇,具有豐富偵察經驗的沈秀魁無疑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而沈秀魁獲悉後亦堅定地接下了本次作戰任務,並且迅速對該任務進行仔細分析羅列多個偵察方案,最終從中敲定了捕俘方案。
由此針對捕俘方案的執行過程,如詳細的潛入以及後撤路線、突發狀況處置等等各方面,沈秀魁復又進行了一番推敲與研究,以完善捕俘方案確保萬無一失。
當一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之時,沈秀魁從團裡精挑細選出13名精明幹練的戰士組成捕俘小隊,並根據細分後的作戰任務將之劃分為捕俘組、穿插組以及指揮組。
而在行動之前,沈秀魁復又對戰士們進行了一番叮囑,事無鉅細地闡明瞭本次任務執行過程當中需要注意的任何事項。
透過上述行動之前的準備工作,不難窺見沈秀魁所表現出來的謹慎與重視,其間不僅是對上級的命令、作戰任務負責,亦是對戰士們的生命負責,而後來事情的發展也充分印證了沈秀魁的謹慎是必要的。
捕俘任務的執行時間在晚間六點前後,屆時憑藉著夜幕的掩護,整裝待發的捕俘小隊悄無聲息的踏上了征程。
沿著預先根據敵人守備力量而確定的路線,一路上捕俘小隊所過之處暢通無阻,並未與敵人遭遇因此僅有二十多分鐘便抵達275高地附近。
然而正當捕俘小隊準備繼續向前挺進潛入275高地之時,突然有一道聲音傳來“什麼人?哪一方面的?”
值此志願軍戰士捕俘任務執行之際,對面卻突然傳來中國話,戰士吳玉成迅速想起上級沈秀魁的叮囑,抬手就是一槍。
為何在聽到中國話之後,戰士吳玉成不顧誤傷友軍的風險反其道而行之,抬手便是一槍?
其間皆因沈秀魁早在任務執行之前便已料想到了如此情況發生的可能,並對戰士們進行了詳細的叮囑。
彼時朝鮮戰場上,美軍的部隊之中存在著一部分華裔大兵,以及抽調而來的懂得中國話的韓國軍人,這些人被分別打散到了美軍的作戰部隊當中,以期憑藉語言的迷惑性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正因如此在執行作戰任務之前,沈秀魁便仔細叮囑過,由於美軍當中存在會說中國話的人,所以捕俘小隊之間的交流要使用四川話(捕俘小隊成員皆系四川籍)。
與此同時,已然確定附近無其它志願軍部隊活動,一旦聽到有非四川話的中國話,不必猶豫可立即開槍,否則予以回應之後下一次聽到必然不再是中國話,而是敵人的子彈。
正因如此,戰士吳玉成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抬手一槍之後敵人應聲倒地,而接肘而來的便是剩餘敵人發起的反擊。
同時敵人慌亂之中的交流驗證了他們的猜想,果然是美軍的巡邏小隊,因而戰士們一致予以還擊,此外數枚手雷接連拋向敵人所在地。
爆炸聲迅速引起了275高地上美軍警戒部隊的注意,在接連數顆照明彈在半空中綻放之後,美軍的槍炮朝著槍聲方向一陣掃射。
然而從275高地上自上而下的火力不僅沒有對及時躲避的志願軍戰士們造成傷亡,同時在那兩顆照明彈的作用之下,沈秀魁亦發現方才的主動出擊以及陸續幾顆手雷已然將敵人巡邏小隊七八人悉數放倒。
不過他也留意到似乎那些倒下的美軍當中,有一位似乎並未受傷,因此他命令躲在附近掩體後的戰士們槍口對準那些屍體保持警戒。
待到275高地上的美軍一番盲目掃射結束之後,沈秀魁向戰士們下達命令,將那些表面傷勢並不嚴重,有可能裝死的美軍一一拖到旁邊的水溝附近,將他們的頭按下水以防止有人裝死。
然而正當志願軍戰士靠近之際,此前沈秀魁注意到的那名美軍突然一躍而起撒腿就跑,然而早有準備的沈秀魁眼疾手快的一腳踹了出去,將那名美軍直接踹翻在地。
其他戰士們迅速一擁而上,將這名美軍五花大綁的同時堵上了嘴巴,而後如同潮水一般按照撤退路線悄無聲息的離去。
透過本次任務執行的過程可見,沈秀魁的謹慎無疑挽救了戰士的生命,同時也直接決定了任務是否能夠順利完成。
由此被帶回的那名美軍接受了一番審問,不僅交代了自己隸屬於美7師32團3營1排,更將275高地上美軍的防禦狀況全盤托出。
審訊結果被迅速傳達至團指揮部,在判斷相應資訊應當是實情之後,指揮部復又以此為根據迅速確立了作戰方案。
這次作戰的最終結果可想而知,第85團在一次夜襲發動過後,佔領275高地並全殲敵人守軍,一定程度完成了透過拔除敵人據點,迫使敵人關注,以間接支援上甘嶺戰場的戰略目的。
回顧整個作戰過程,無論是第85團作戰前進行偵察的指揮部署工作、偵查參謀沈秀魁的具體任務安排、捕俘小組戰士們的執行狀況皆無可挑剔。
其間所反映的乃是第85團從上至下作戰體系的完備以及執行有序,同時更充分說明了第85團所具備的實際作戰能力。
二、第85團的光輝事蹟
透過上述事件以點見面足以見得第85團的實際作戰能力,但是若論第85團在朝鮮戰場上所留下的故事中最為影響深遠的,實質上另有其事。
眾所周知,昔年間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志願軍與美軍之間存在著相當懸殊的軍事裝備差距,其中最為明顯的莫過於飛機、坦克等方面。
美軍時刻能夠動用大量飛機發起轟炸,而我志願軍卻在這一方面一無所有,只能夠用生命去填補差距。
回顧第一至四次戰役的過程當中,美軍的飛機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志願軍的在朝作戰,時常有志願軍趁夜間包圍美軍部隊,然而翌日清晨被包圍的美軍在空軍連番轟炸的支援下逃出生天的狀況發生。
有鑑於此,1951年4月15日第5次戰役即將打響之際,志願軍總部號召全軍“要積極開展對空作戰。”
4月23日第5次戰役已然打響,85團按照上級作戰命令向指定位置挺進,然而在上午10時前後突然有兩架敵機闖入到了其部上空。
值此之際,早已向全團下達防空預案的85團團長命令部隊迅速就地隱蔽,而團高射機槍連亦迅速做好射擊準備。
美軍的飛機呼嘯而過,然而不等戰士們松上一口氣飛機復又折返歸來,他們顯然已經發現了就地隱蔽的志願軍部隊,並且緩緩降低了飛行高度,戰士們甚至可以清晰看到機翼下的炸彈。
“開火!”這樣的狀況下顯然不能坐以待斃,高射機槍連線到命令後接連發射35發子彈後,頭頂上的飛機頓時冒起黑煙,飛行員迅速跳傘逃脫。
這樣一番狀況下,部分志願軍戰士先是傻眼而後沸騰起來,全然不顧其他飛機還在頭頂,爭相恐後的一擁而上將那名跳傘落下的美軍飛行員活捉。
透過戰士們的反應便足以窺見這一結果的振奮人心,畢竟由於軍事裝備上的差距,許多志願軍戰士們為此付出了生命,只能以鮮血填埋裝備差距的志願軍戰士們心中早已充斥著憋屈與怒火。
而敵機的墜落無疑令他們真實感受到:即便美軍擁有裝備上的優勢,但是無法阻撓志願軍取得勝利的前進步伐。
與此同時,這次擊落敵機乃是志願軍入朝以來,第一次用高射機槍擊落美軍飛機,亦是第一次活捉美軍飛行員,其間壯舉無疑極大程度的鼓舞了志願軍士氣。
以此作為開端,此後的作戰過程當中擊落敵人飛機的事件層出不窮,如6月1日第85團戰士們不僅炸燬一輛美軍重型坦克,射手王金山更是以3發子彈擊落美軍飛機一架,為此志司總部下發《關於志願軍某軍對空射擊經驗的通報》並做出相應的表彰……
三、結語
從捕俘時間透過細節呈現出的作戰能力,以及擊落飛機事件直觀而來的成績,第85團的輪廓已然呼之欲出,但上述故事相較這個部隊的光輝履歷而言也只是冰山一角,依舊有大量的光榮事蹟有待於發掘。
不僅僅是第85團,任何一支部隊的每一個番號背後,往往皆承載著不計其數的故事,那些是一個部隊的功勳、是一位位戰士的榮譽、更是血與火之中的衝鋒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