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風溼病的人越來越多了,尤其是上了年紀之後,頸椎病,腰膝酸冷,手足屈伸不利諸證都慢慢顯現出來了。前段時間,和大家介紹了獨活寄生湯,受到大家不少點贊與好評。
然而我們說,獨活寄生湯一般偏於治療下半身的風寒溼痺,那上半身遭遇到外感風邪、寒邪該怎麼辦呢?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劑治療上半身風寒溼痺的方子——羌活勝溼湯,出自《脾胃論》。
羌活勝溼湯:羌活、獨活、藁本、防風、甘草、蔓荊子、川芎。
止一身之痛:羌活、獨活
羌活是一味辛溫的藥材,辛能行能散,溫能散寒燥溼。
對於外感風寒夾溼、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痠痛較重者,尤為適合。
此外,羌活善入足太陽膀胱經,以除頭項背之痛見長,故上半身風寒溼痺、肩背痠痛者尤為多用。
《珍珠囊》:"太陽經頭痛,去諸骨節疼痛,亦能溫膽。"
《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肝風,治風溼相搏,本經(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赤。"
羌活
獨活也是一味辛溫的藥材,善於祛風溼,止痺痛,為治療風溼痺痛的主藥。
不論是風邪、寒邪、還是溼邪所致的痺症,
也不論是新傷或舊疾,都可以用獨活來改善。
此外啊,獨活主入腎經,性善下行,因此常常多用於治療下半身的風寒溼痺。
《別錄》:"治諸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藥性論》:"治中諸風溼冷,奔喘逆氣,皮肌苦癢,手足攣痛,勞損,主風毒齒痛。"
因此,這裡聯用了獨活和羌活,旨在止一身之風寒痺痛。
止頭痛:藁本、防風、蔓荊子
藁本辛溫香燥,性味俱升,善達巔頂,以發散太陽經風寒溼邪見長,並有較好的止痛作用。
常常用於治療太陽風寒,循經上犯諸症,諸如頭痛、鼻塞、巔頂頭痛等等。
此外,藁本的辛散溫通香燥之性,還能進入到肌肉、經絡、筋骨之間,來祛除跑到骨子裡的風邪、溼邪和寒邪。
防風是一味辛溫的藥材,以辛散祛風解表為主,
防風雖有溫性,但不長於散寒,但善於勝溼止痛,
而且啊,防風有些淡淡的甘甜之味,所以我們說,防風的藥性不如羌活、獨活來得那麼峻猛。
因此,外感風寒、風溼、風熱表證都可以配伍一些防風,正如其名,起防外風而御表之效。
除了疏散外風,防風還可以平息內風,凡是風毒內侵,累及經絡引動內風而致肌肉痙攣,四肢抽搐,項背強急,角弓反張的破傷風證都可以配伍一些防風。
總的來說,不論是外風,還是內風,就得想到防風。
蔓荊子性辛味苦,解表之力相較於藁本、防風較弱,
但蔓荊子輕浮上行,偏於清利頭目,善疏散頭面之邪。
簡單說,不論是風熱感冒所致的頭昏頭痛,
還是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目昏多淚,牙齦腫痛,
抑或是肝腎不足所致的目暗不明都可以用蔓荊子來改善頭面部的諸多不適。
活血行氣:川芎
中醫有個治療思路: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那用誰呢?
一味川芎足矣!
川芎被歷代醫家視為血中之氣藥,其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氣通滯。
此外啊,川芎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本草匯言》雲,“功善止痛,為治氣滯血瘀諸痛證之要藥。”
《本草匯言》還講了,川芎“上行頭目”,因此準確的說,川芎尤為擅長治療頭痛。
川芎
調和諸藥:甘草
最後,再用一味甘草調和一下諸藥。
文末,和大家作一簡單的總結:羌活勝溼湯具有祛風,勝溼,止痛之功效。主治風溼在表之痺證。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苔白,脈浮。臨床常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症、強直性脊柱炎等屬風溼在表者。
最後的最後想要對那些文章的搬運工說: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如需轉發,請先與我溝通,並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