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內陸生活的人,有些時候特別羨慕沿海地區,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海鮮。特別是一些有意思的趕海影片,特別讓人神往,幻想著有一天也能到海邊去趕趕海。
其中貝殼類是很多海鮮愛好者的最愛,比如生蠔、海虹等等。其中海虹喜歡的人特別多,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貽貝、青口。人們的烹飪方式也多種多樣,直接焯水蘸芥末醬油,有的甚至會生吃,還有的會做成芝士焗青口,想想大半夜的都餓了。
但事實是,和雲南的蘑菇一樣,每年都會有一部分人會因為誤食毒海膽而被送進醫院。那究竟是什麼導致海虹變身毒藥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尋找到安全的海虹呢?
海虹有毒?
首先這裡有先宣告一點,並不是所有的海虹都有毒,導致食物中毒的部分海虹,主要是因為它們食用了含有毒性的赤潮導致的。海虹主要食物來源是海中的藻類和浮游生物,赤潮也是它們的食物來源之一。
赤潮含有麻痺性的貝毒,但海虹對這種毒性免疫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毒素會積累在海虹體內,透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逐漸遞增,累積到人類身上。當毒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類就會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
而所謂的赤潮,在國際上也稱為有害藻類或者紅色幽靈。主要是在一些特殊環境海水中出現了大量浮游植物、原生動物爆發性增殖,高密度聚集引起的水體變色現象。是一種有害的藻華,屬於海洋災難的一種。
引起赤潮的原因有很多,人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都可能導致赤潮爆發,比如人類朝海水排放汙染物過多,導致海水富營養化,就會使海水中的一些微藻類生物爆發性增長,最終形成有害的藻華。
除了赤潮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種顏色的“藻華”現象,比如金潮、綠潮等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會產生毒素,破壞海洋環境。比如赤潮產生的毒素主要是PSP(麻痺性貝毒)、NSP(神經性貝毒)等等,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嚴重的後果。
據相關組織統計,全世界因為這些毒素中毒的人每年大約在2000例左右,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億。
除了上面所說的青口之外,許多貝類也是毒素累積的重災區,生蠔貝類貝殼等等都會因為誤食赤棗而累積毒素。
怎麼能吃到安全的海鮮?
雖然貝類因為赤潮的原因很容易累積毒素,不過我們在購買海鮮貝類產品的時候,只要認準正規渠道,一般買到的產品都是放心的。根據我國及世界有關規定,對於貝殼等水產品有一系列的管制規則,有相應的有害物殘留標準,只有合法合規才能正常出售。
只要你購買的產品是在當地的海鮮市場以及一些正規渠道,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除非你膽子大,在海邊一個小攤位上,或者一些名不見經傳的野生貝類小店用餐,那最後的結果只能聽天由命了。
畢竟赤潮的毒素是化學類毒素,和蛋白質毒素不同。化學類毒素經過高溫烹煮是不會達到它分解溫度的,而蛋白質毒素經過1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就會變質失活。所以高溫煮熟的貝類依舊殘留著赤潮毒素,稍不注意就會中招。
並且這種毒素還沒有特效藥,一般中毒的人只能到醫院洗胃、換血等方法解毒。
總結
現在想要吃一些生態的海味還是挺不容易的,不但價格昂貴,還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趕海,自己去撿。
不知道哪位朋友能介紹一個好去處,讓我們內陸人體驗一下趕海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