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潔)訊,近期房地產市場“雷聲”不斷,又一家百強房企陷入流動性困境,這次是總部位於北京的當代置業。
10月12日,穆迪將當代置業(01107.HK)的企業家族評級由“B2”下調至“Caa2”,將該公司發行債券的高階無抵押評級由“B3”下調至“Caa3”,並將上述評級列入下調觀察名單。
“被穆迪下調評級意味著在公開市場融資困難的加大與融資成本的上升,對企業流動性的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記者表示。
穆迪調低當代置業評級背後,是後者已經走在債務違約的邊緣。10月11日,當代置業公告稱,尋求將2021年10月25日到期、票息12.85%的優先票據贖回35%後,剩餘部分到期日延長三個月,以改善流動性和現金管理,並避免任何潛在的償付違約。
“如果當代置業單方表示延期,其沒有獲得投資者的同意,實際就是進入到一個月的違約緩衝期;如果投資者同意,那就不算違約。”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衝告訴記者。
流動性之劫
據財聯社記者瞭解,上述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美元債,是當代置業於2019年所發行,發行規模為3億美元,目前剩餘本金金額2.5億美元。
柏文喜表示,發行人遭遇階段性流動性困難的情況下,達成展期協議是有可能的。
“如果投資者最終沒有同意延期,而當代置業也未能籌集資金在還款期內進行還款,那麼這筆債就會從法律上宣佈債務違約,造成的後果是比較嚴重的,或將導致交叉違約情況發生。”黃立衝指出。
目前,當代置業存續的美元債共計5筆,存續規模超13億美元,平均票息為11.58%,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受地產美元債整體下行等因素影響,10月9日,當代置業發行的5筆美元債均大幅下跌,其中有3筆跌幅超過30%,2筆跌幅超過10%。而10月11日當代置業宣佈尋求債務展期公告後,其將於2022年2月26日、2022年11月13日以及2024年3月24日到期的3筆美元債再次出現下跌。
為避免債務違約,當代置業正在想辦法自救,以提振市場信心。
10月8日,當代置業旗下的物業上市公司第一服務(02107.HK)宣告短暫停牌,以待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刊發構成本公司內幕訊息的公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代置業將會出售上市不到一年的物業公司來救急,而且後續不排除繼續出售資產的可能。
計劃出售物業公司的同時,當代置業在10月11日公告中,稱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控股股東張雷和總裁兼執行董事張鵬,有意向集團提供合共約人民幣8億元的股東貸款,並預期於未來兩至三個月內完成。此外,張雷還表示將視乎集團財務狀況適時考慮予以持續支援。
北京一家房企人士表示,房企一般會竭力避免在公開市場債務違約,因為一旦違約,整個公司將陷入融資困境。
“如果出現違約事件,那麼當代置業將很難一次性償還所有的債權,或將進入到債務重組的流程。”一位香港投資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美元債利率曾創亞洲紀錄
“造成當代置業債務違約的原因是企業流動性壓力過大,主要是受企業高負債以及資金端、銷售端的雙重擠壓造成的。”柏文喜表示。
事實上,近年來當代置業的融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2018年12月,該公司發行的一筆1.5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高達15.5%,創造了當時的亞洲紀錄。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當代置業融資成本為2.06億元,同比增長23.5%;加權平均借貸利率約9.73%,2020年這一資料為9.9%。
“我們是一個高週轉的企業,高負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資產質量不好,產品不好沒有人要,那就麻煩了,沒有流動性就會陷入困境。我們的情況還是週轉得很快,一時的相對高的負債其實並不可怕,我們還得繼續提升週轉速度。”當代置業一位高層曾公開表示。
隨著監管部門不斷收緊涉房融資,疊加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大幅降溫,房企現金流回籠速度減慢。對於當代置業而言,流動性風險正在加劇。
當代置業公告顯示,2021年9月,合約銷售額約35.63億元,環比8月下滑15.4%,同比下滑21.8%。
而在負債方面,2021年上半年當代置業負債進一步上升,期末該公司計息債務總額為287.55億元,較2020年末的245.93增加了16.9%。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及其它借款64.7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優先票據28.71億元。
就在2021年上半年,當代置業還在擴大規模,新購置了20個物業專案。隨著債務違約風險顯現,當代置業將走向何方,仍有待時間檢驗。